渥巴锡东归:从伏尔加河到伊犁河谷,17万蒙古勇士“向死而生”

公元1759年,清军二度攻破准噶尔都城伊犁,称霸西域百年之久的准噶尔汗国灭亡,清军成为这片土地新的主人。准噶尔汗国的灭亡标志着乾隆皇帝成为了蒙古三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准噶尔蒙古)的共同大汗。准噶尔汗国的灭亡也在内亚(中亚)引起了剧烈的震动,要知道准噶尔汗国可是一个幅员万里、控弦数十万的超级强国,曾经大败过沙俄哥萨克骑兵,更是吊打内亚诸国神一般存在的巨人,结果却被清军攻灭,内亚诸国面对新兴的大清帝国无不纷纷归附称臣,大清帝国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清军灭亡准噶尔汗国的消息经过内亚诸国口口相传,传到了沙俄腹地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原本是蒙古瓦剌部的一支,他们曾长期生活在伊犁河谷,后来新兴的准噶尔人将他们打败,夺占了伊犁河谷,土尔扈特人被迫向西迁移,时值沙俄东扩,土尔扈特人被迫向沙俄称臣,并被安置在伏尔加河流域游牧。土尔扈特人骁勇善战,沙俄多次征召土尔扈特骑兵从征,他们的战斗力丝毫不亚于被称为“俄军锋刃”的哥萨克骑兵。正因如此,沙俄每次对外军事行动都要征召土尔扈特人,长期的战争消耗了土尔扈特人大量的青壮年,再加上沙俄对他们天然的防范,使得土尔扈特人长期无法融入沙俄,内心对曾经的家园更加向往。

当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汗得知大清帝国占据新疆后,内心再次萌发回归蒙古旧地的愿望。1771年,渥巴锡与大清帝国在沙俄境内的情报机构粘杆处取得了联系,通过粘杆处向乾隆皇帝表达了回归中华的愿望,乾隆非常高兴,下诏伊犁将军准备接应事宜,渥巴锡也开始着手准备东归行动。为避免俄军的报复,渥巴锡将所有的部众17万人全部带走。消息传到当时的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耳中,这位俄国历史上与彼得大帝齐名的女政治家,当机立断派遣彪悍的哥萨克骑兵追击。因为人群中有大量的老弱妇孺,所以导致行军速度缓慢,哥萨克骑兵很快就追上了渥巴锡东归的队伍。

为了迟滞俄军的追击速度也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撤退时间,渥巴锡在伏尔加河左岸留下一支10000人的精锐骑兵阻击哥萨克骑兵,最终在绝对优势的敌军攻击下,全军覆没。

叶卡捷琳娜二世还命令哥萨克骑兵抢占渥巴锡东归必经的奥琴峡谷,在此地拦截土尔扈特部众,哥萨克骑兵占据有利地形,且以逸待劳,而渥巴锡所部则是腹背受敌,长途跋涉,早已是精疲力尽。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使前面是万丈深渊,渥巴锡已是没有丝毫退路。渥巴锡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指挥土尔扈特骑兵主动向哥萨克骑兵进攻,经过激烈的交战,全歼哥萨克骑兵。当然了,他们自己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渥巴锡突破奥琴峡谷后,继续向东前进,沿途一路突破俄军设置的数道封锁线,后面又有俄军追击部队尾随追击,可谓是一路且战且走,伤亡惨重。

8个月后,渥巴锡所部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后正式抵达伊犁河谷,却只剩下了不到5万人,且大多是老弱妇孺,多数青壮年战死在东归途中,伊犁将军命令锡伯营总管伊昌阿前去接应,恰逢俄军追兵尾随而至,俄军欲攻击疲惫不堪的土尔扈特人,只见剽悍的锡伯营骑兵呼啸而至,他们在俄军阵前列阵,并警告俄军立即退出大清领土,否则将视作入侵。俄军追兵看到清军准备充分,锡伯兵骁勇善战,遂不得不退出伊犁,放弃追击。

渥巴锡回到祖国后,乾隆亲自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渥巴锡,对土尔扈特部众也大加赏赐,并将其安置在曾经的故乡伊犁河谷,乾隆还从土尔扈特人中选拔骁勇者组建厄鲁特右营,成为捍卫西北的“移动长城”。

渥巴锡东归后,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尼布楚条约》中规定清俄双方不得容留对方武装人员的内容要求乾隆遣返土尔扈特人,并威胁一旦不允,将对大清宣战。面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威胁,乾隆丝毫不在意。乾隆表示:土尔扈特人,是我们自己人。如果自己人回家我们都拦着,岂不让人寒心?此外,为了反制沙俄,乾隆先后3次关闭清俄间最大的交易中心恰克图市场,禁止沙俄的皮毛卖到大清来,也禁止大清的茶叶卖到沙俄去,使得沙俄损失了至少500万卢布,占当年沙俄财政收入的25%以上。不得已之下,叶卡捷琳娜只得放弃对土尔扈特人遣返的诉求,承认了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既定现实,最终土尔扈特人在肥美的伊犁河谷繁衍生息,他们的后人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牢不可分的一份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伏尔加河   伊犁   蒙古   哥萨克   准噶尔   沙俄   河谷   乾隆   俄军   骑兵   勇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