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罐头脱销背后: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这个冬天,黄桃罐头的脱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管抗原、药物买到没买到,先吃一口黄桃罐头,感觉病痛也消除了不少。

有商家摆上了“逃过疫情”的谐音招牌,更为黄桃罐头增添了一种祈福的味道。

甚至连罐头商家都呼吁消费者理性囤货。

随着黄桃罐头的脱销,一则则关于东北大地的民俗与传说也日渐盛行。比如它是东北人的“万能灵药”,生病时只要吃一瓶黄桃罐头,便能够药到病除。可以说,黄桃罐头是一代东北人的童年记忆。

当然,这种记忆与彼时物质的匮乏紧密相连。黄桃罐头之所以能长久霸占东北人的餐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当时在冬天确实没什么水果可吃。东北地区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区域,也是中国最冷的自然区,果树极难存活,再加上物流条件差,南方的水果难以运达。为了解决冬季的蔬菜、水果之需,东北人运用起了多种储藏手段,例如晒干菜、地窖储菜、腌酸菜、冻梨、冻柿子等等。除此之外,罐头也被用来解决蔬菜、水果供应短缺问题。

好在大连的气温和气候还适合水果生长,尤其是黄桃。相比起其他果木而言,黄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绝大多数品种可以抵御-18℃的严寒,在东北也适宜种植。

对果农利好的是,黄桃产量颇丰。但对于消费者而言,黄桃有两个极大的弱点。第一,黄桃个头虽大,可糖分并不算高。它的成熟期在每年八九月份,这时正值市面上各色甜桃竞争,人们自然也较少关注黄桃。第二,黄桃肉嫩皮薄,不方便运输,这也限制了黄桃的市场。

黄桃罐头应运而生。首先,糖水能有效地中和黄桃的酸,并且做成罐头后,运输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新中国成立后,大连罐头产业迅速腾飞。1966年,“旅大罐头食品厂”正式运营。70年代,该厂生产的罐头一度成为名副其实的奢侈食品,也正是从那时起,黄桃罐头成了看望病人、走亲访友时不可或缺的良品。20世纪80年代,国家轻工部决定将大连罐头食品厂改造成国内北方罐头生产样板厂,从国外引进3条制罐生产线。大连罐头食品厂随即成为了北方规模最大的罐头厂家。到了上世纪90年代,黄桃罐头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也真正意义上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黄桃罐头迅速席卷东北并成功在东北人的餐桌上占据了一席地位。不过最近几年,黄桃罐头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冷链运输技术的成熟,让新鲜水果不再那么难得。

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上,黄桃罐头能重回大众视野,更多的是因为它触发了某些集体记忆。大家都知道,黄桃罐头也并非真的有什么神奇药效,并且多位专家表示,虽然黄桃罐头营养丰富,可提振食欲,但更像是甜蜜的“安慰剂”,无法缓解疾病症状。尤其是咳嗽时不要食用,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对于黄桃罐头的“神秘力量”,大家还需要客观看待。

参考资料:三联生活周刊、好好生活事务所、澎湃新闻、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等

编辑:刘怡迪

主编:张越

监审:宋锦峰、杨全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罐头   东北地区   东北人   食品厂   轻工部   安慰剂   记忆   大连   中国   餐桌   症状   视野   蔬菜   童年   水果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