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声伴着羊肉香,连老杭州都不知道的古运河畔,有处市井庙街火出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吴鑫

视频:隋唐古运河畔杭州庙街拾铺

除了京杭大运河,你知道杭州城里还有哪条古运河吗?

没错,它就是流淌在老城中的隋唐古运河——上塘河。

1400多年前,隋炀帝开凿江南河;唐代,江南河杭州段叫“夹塘河”(又名上河);宋代,开浚为上塘河。

漕运往来、客船络绎,隋唐古运河上塘河中段往来交通之要冲,就是如今杭州临平的老城区。

这里有一条庙街拾铺,最近火出了圈,今天,我们跟着临平基层宣传文化员朱琳一起去看看。

桂芳桥大北庙,古运河畔自古繁华

如今的上塘河临平段,矗立着一座造型典雅的八字古桥——桂芳桥。此桥为南宋重建时更名,最老的建造年代,如今已无从考证。

古桥不远处的上塘河河堰坝旁,曾是临平当地最大庙宇——大北庙。

旧时大北庙一带的庙街,也是临平最繁华热闹的地段。

这里是船只往来、水陆两运必由之路,船家驻泊歇脚,四邻乡民在此交易吃食,广货店、南货店、绸布店、茶馆鳞次栉比。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塘河如今已成为城市河道,古运河的市井记忆渐渐远去。

如今,临平当地的居民对大北庙一带的印象,更多的是每天出门买菜必打卡的庙东农贸市场。

老城区的人口逐步向“老龄化”倾斜,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多,本地居民的文化交流,已不像旧时那样紧密。

为了重拾隋唐古运河——上塘河繁华市井记忆,今年8月,临平庙东社区通过改造庙东农贸市场对面沿街房屋,打造了人间烟火与琴棋书画交融的文化街区——庙街拾铺。

楼下羊肉飘香,网红新店出圈

熙熙攘攘的菜场对面,楼上时不时传来悠悠古琴音,楼下的店铺里,飘着诱人的红烧羊肉香。

虽然开门迎客不过4个月,但庙街拾铺已成为临平本地生活圈的“时尚宠儿”。

跟着朱琳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庙街拾铺,发现这里的空间糅合了许多上塘河元素,像拾铺蜿蜒的河流灯、沿河流传的古诗词等等。

沿着走廊的惠民窗口是庙东集市区块。

本来这里是一排散乱的旧房屋,有些出售卤味等熟食的小店,如今已焕然一新。

现在,集市区块有公益咖啡、爱心早餐、本地铁锅菜、红烧羊肉等公益商家入驻,餐食价格公道,干净卫生。

社区还联合周边村社,为老百姓提供当地特色的莲蓬、藕、甲鱼、塘栖糕点等。

朱琳说:“有些老百姓,特别是新临平人来到这里会感慨,原来临平也有这么多有特色的好产品。”

一楼里屋的五音雅乐区块,营造的是老底子充满烟火气的老茶馆氛围,这里有免费热水供应,很多老年人到对面菜场买好菜,必来这里打卡聊天。

大家围坐在一起,拉拉家常,聊得热火朝天。“目前,我们社区还有19支固定团队,像戏迷会、故事会等都会定期来这里交流活动。”朱琳介绍。

楼上古琴悠悠,文化惠民不断

蜿蜒流淌的上塘河,连接着杭州临平的主要河道,承载着临平的历史记忆,见证着临平的发展与变迁。

跟着朱琳拾阶而上,楼梯边墙上一张张黑白老照片充满烟火气,诉说着旧时上塘河畔那缕缕乡愁。

庙街拾铺二楼的文化空间,功能更加多元化。

整个二楼打造成书咖形式,受到辖区青年和亲子家庭的青睐。

每到下午,特别是周末,有很多人来这里看书,晒太阳、喝咖啡。

悠扬的古琴、悦耳的古筝在二楼空间回荡,这是社区基层宣传文化员组织邀请到的老年大学等培训机构的老师,为周边居民开设的乐器教学课堂。

朱琳说:“庙街拾铺二楼每周都有古筝班、古琴班、葫芦丝班等公益课程,特别受有文艺爱好的退休老人欢迎。”

二楼还有个“社区情缘”工作室,是社区组织热心退休人士成立的公益红娘工作室,专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

家门口的文化大餐“庙街拾噗”,如今深受社区居民追捧,而朱琳这样的基层文化宣传员,也因这份工作而倍感自豪。

根据临平庙东社区的统计,涵盖了非遗体验、文化培训、医疗问诊、便民服务等多个惠民项目的临平“庙街拾铺”,自启动以来已持续开展了600余场活动,文化惠民1.2万周边居民。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大北   杭州   惠民   区块   古琴   隋唐   市井   琴声   羊肉   公益   居民   文化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