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创造伟业⑯诠释“善”文化 谱写青春之歌

诠释“善”文化 谱写青春之歌

有这么一个人,十年来,他在工作之余一直为传播“善”文化、组建“善”团队、培育“善”典型而忙碌着。由他指导成立的淮南地域文化宣讲营、暖阳爱老学校和星火科普服务团三大志愿服务载体,组织并参与开展助人为乐活动近200次,帮扶10多个社区和敬老院,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他就是安徽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团委书记杨志华。

杨志华(图中)带领团队进行生态环保宣传活动

情有独钟 他是淮南地域文化的宣传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采访中,杨志华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我更想依托专业优势,以文化育人为切入点,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共融点。”

从 2012年6月成为一名大学辅导员开始,杨志华就萌发了将“善”文化引入校园实践的想法。他认为,淮南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地域文化特别是“善”文化对市民行为有更加积极的引导作用。于是,他在学校率先发起“楚淮讲坛”,每周日义务为学生开办一场文化讲座,累计达50余场次。为了给更多文化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他指导成立“大学生历史文化协会”社团,并开展了文化遗址考察、历史剧展演等活动。他指导队员利用公众微信号语音平台,开辟“每日一首诗词赏析”夜话栏目,收听者逾千人,形成了氛围浓厚的“文化圈”。

杨志华所学专业是历史学,对淮南地域文化情有独钟的他连续六年带领学生调研“善”文化、红色文化、家风文化和煤矿文化。特别是在2017年的“淮河流域乡村宗族家风、家训、家谱资料采集与整理调研团”活动中,他带领团队发掘了家风家训中的文化精髓,传承了淮河儿女的治家理念,为更好发挥家谱资政育人功能,打造淮河“善”文化的精神名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向上向善 他是志愿服务品牌的打造者

担任化工学院团委书记后,杨志华更是将“善”文化落实到行动中,他组织学生在社区内走访,了解困难老人的基本情况,利用业余时间尽可能地进行帮扶。他组建了全省首个大学生关爱老人团队——暖阳爱老学校,并建立帮扶困难老人公益爱心网络联盟,大量招募爱心志愿者。“孝善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希望通过帮扶能够为老人解决困难、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杨志华说。

2014年,杨志华组建了“淮南文化宣讲营”,重点围绕孝善文化、红色文化开展调研。2018年9月,他成立了“楚淮之声”育人工作室,建立了“楚淮之声”文化育人实践基地,定期开展淮南地域文化宣传、公益环保活动、扶老助残等服务,有效传播了淮南地域文化,弘扬了雷锋精神。2021年底,旨在传播“善”文化的“楚淮之声”城市书房建立,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今年重阳节前夕,为更好地将“善”文化浸润校园,杨志华组织发起首届“情暖夕阳”大学生孝善文化节,学子们用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孝善”的含义。

因事迹突出,杨志华先后获得淮南最美教师、安徽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用实际行动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学子心中,共同谱写了“向上向善”的青春之歌。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莉荣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

点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淮河   淮南   伟业   家风   家训   安徽省   文化   家谱   情有独钟   地域   困难   老人   团队   精神   组织   青春   大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