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1898年夏,五金大王叶澄衷在张家浜实地考察,看到一群孩子在河滩玩。潮水正悄悄涨起,他急喊:“交关危险!快回去!”没想到孩子们骂:“侬格老头子哪能介要管闲事,阿拉白相关侬啥事体?”

他回到家中左思右想,认为儿童顽劣,是因为上不起学。想到外强凌辱、国运多舛,都与教育不力有关。他喊出了:“中国之积弱由于积贫,积贫由于无知,无知由于不学。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他买下30亩地,捐10万银两,嘱后人在此地办学堂,弥留之际留下遗言:“齐力同心,促其所成。”

1900年6月24日,学堂在张家浜破土兴建,建到一半,10万银两所剩无几。长子贻鉴将分得的遗产十万银两全部捐出。1901年4月16日,我国第一所由国人创办的以班级授课制新式学校开学。叶氏兄弟六人又捐10万银两,使澄衷蒙学堂得以正常运转。至今,东余杭路,丹徒路、公平路、唐山路街区,只因有了这所学校,生机盎然,已120多年。

学校吸引了诸多名家。首任校长刘树屏在总教习蔡元培(后任校长)协助下,编了著名教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被誉为晚清民初启蒙读物的发轫之作。书中不仅图说常用字3500个,还将刚传入国内的化学元素、百科知识等包含其中,成为长期广受欢迎的训蒙教材。

“澄衷”的天空群星璀璨。章一山、曹慕管、葛祖兰、吴友孝、王震、丰子恺、钱君匋等大师名流先后任职。学校还请了一大批中外著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有黄炎培、章太炎、陶行知、李公朴、马寅初、刘湛恩、林语堂、夏丏尊等。如1921年10月20日,一位哈佛博士,作了“中国与世界”的演讲,从美国人的视角发表个人意见:“必须中国人自己振作,奋发有为,才可日渐富强!”仅1914至1937年20多年里,就有150多位名人来作了170多场演讲。活水源源而来,开拓了师生视野,活跃了办学思想。办学开放,名师云集,学校英才辈出。胡适、竺可桢、李四光、倪征燠、李达三、陈虞孙、陆俨少、王怀琪、袁牧之、陈鲤庭等都从这里走出。

这是一片流淌红色血脉的土地。学校地处杨浦、虹口一带,是上海产业工人集居地之一。校园里洋溢着进步、民主的气氛,又秉承乐善好施的情怀,接纳无数贫苦工人子弟免费入学,名闻四方。这块沃土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提供了场所,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0年5月1日,在澄衷操场上召开了上海首次纪念五一劳动节的集会。为此,陈独秀与陈望道有过一次商谈。陈独秀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必须做好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推进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三方面工作,“我们的工作不能停留在作文章上。”陈望道认同这个观点,同意出席集会。这次集会是开展工人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才能为党的建立奠定坚实的阶级基础。由陈独秀发起并参加的影响广泛的集会,与会者五百多人。他们聚集在操场上,高擎红旗,群情激昂,“劳工解放”的吼声首次回荡在上海街头。

在革命者的引领下,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澄衷学子为中华的崛起而牺牲。血写民主第一枪的史霄雯;为民族解放赴难的何友谅,轰炸日寇军事目标殉国的俞时骧,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林炯……他们永远是“澄衷”上空闪亮的星辰,至今还在光照后人。120多年来,学校抵住了外国商人的威逼利诱,挺过了日寇的掠夺践踏。躲过了岁月的风霜雨雪,就如叶公铜像几度遭劫,仍在校园挺立一样,“澄衷”一直在原址坚守。叶澄衷富可敌国,但万贯家产已灰飞烟灭,唯有他办的学校留在世上,传递着他的初心:“要想强盛吾国,不再受人欺辱,一定要兴教育!”

近日,澄衷新校区已奠基,一所各有24个班级的初高中将在大连路、唐山路、保定路、昆明路街区重建。在北外滩摩天大楼之中,有一所文化积淀深远,红色血脉流淌的百年老校,天天书声琅琅,一定会风景这边独好!(叶良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章太炎   胡适   工人运动   唐山   日寇   银两   图说   街区   血脉   马克思主义   上海   学堂   中国   后人   风景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