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曹爽发起的正始改制,是曹魏政权覆灭的开始?

魏明帝曹叡在景初三年离开了人世,他去世之时留下遗诏,让只有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登基称帝,并让曹家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佐皇太子曹芳。

当时的曹芳,不过只是一个八岁的孩童罢了,他根本就不懂政治之事,因此朝中的军政大权几乎全部由曹爽和司马懿来掌管。

曹爽作为帝国的真正掌权者,在上位之后重用亲信,排斥司马懿,并逐步夺走了司马懿的实权,一时之间司马家人进入了危局。

曹爽剧照

曹爽多年经营,完全掌握了宫中禁军并架空了司马懿的势力,几乎将权力都收回了曹家,但是就在这时,夏侯玄提出了正始改制,劝诫曹爽针对曹魏内部的弊病进行改正。

曹爽听了夏侯玄的话,大喜,当即便决定重用夏侯玄,开始了正始改制,然而就是因为曹爽推行正始改制,才激起了曹魏政局的动荡,使得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从曹家人手中夺过了江山。

那已经七十多岁的司马懿为何在年迈之时突然发动政变?曹爽所发起的正始改制又是怎样使曹魏政权覆灭的呢?

权倾朝野握实权

要想了解正始改制的弊病,就要先看一看当时的时局,由于司马懿出身高贵,且极其聪明,因此曹操在世的时候一直都对他多有忌惮,但是偏偏太子曹丕对司马懿却极其赏识。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曹丕成为了帝国的实际掌权者,他登基之后并没有把父亲的警告放在心上,给予了司马懿诸多特权,司马懿也没有辜负曹丕的信任,建立了丰功伟业,但是可惜的是,曹丕只做了六年皇帝,便去世了。

曹丕去世之前特意向大臣下了一条命令,说让大家信任司马懿。

曹丕之所以会对司马懿如此放心,是因为他在世的时候,魏国政局还比较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力起家的曹家人和夏侯氏家族的精英却逐渐凋零,而司马家族却人才辈出,使得当时出现了曹氏衰微而司马家日益蓬勃的景象。

曹丕

由于司马懿是曹丕所封的顾命大臣,所以曹叡也对司马懿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并让他直接掌控了国家的军权,这也使得司马懿的地位急速抬升,实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司马懿不仅帮助曹家人扑灭了辽东公孙渊的叛变,而且还重击了反复无常的孟达,化解了诸葛亮的北伐危机。

多年之后,曹叡驾崩,年幼的曹芳登基,司马懿终于迎来了谋反的机会。

曹芳登基之时,曹叡给他留下了两员大将,分别是曹爽与司马懿。曹叡去世之后,曹爽成为了国家的大将军,直接掌控了国家的军事大权,曹爽为了报答皇恩,辅佐年仅八岁的少主,做出了诸多努力。

正始八年,曹爽听从了亲信的话语,将郭太后迁到了永宁宫,走向了专擅朝政的乱权之路,他们培养亲信,结党营私,屡改制度,拉开了正始改制的帷幕。

曹爽剧照

正始改革多弊端

夏侯玄为了增强国力,一改之前的弊病,提出了正始改制,他所提出的正始改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官制的改革。

曹操与曹丕的执政理念不同,曹操重用寒门贵子,在世之时提拔了诸多无名之辈,而曹丕则非常注重皇族人与世家豪门之间的关系,曹丕在位之时,世家豪门迅速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由于曹操已死,而曹丕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无法与世家大族抗衡,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皇权,就只能够向世家一味地妥协,将父亲当年所制定的“唯才是举”的制度逐渐转向了豪门选官,给世家大族开启了绿灯。

这从一定程度上还催生了魏晋南北朝时出现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

曹操

正是因为曹丕、曹叡都没有办法控制世家大族,没有办法给真正的才子一个晋升的通道,所以夏侯玄才提出了改制,他想通过改制削弱世家大族的权力,给予人才更多的发展机会,避免世家大族子弟尸位素餐的情况再次发生。

虽然说他提出的这项改制想法很好,但是由于曹爽没有改革的能力与魄力,所以曹爽等人在动了世家大族的奶酪之后,加速了曹魏政权的灭亡。

第二项改制是改革州郡县的制度。

郡县制度自春秋时期建立,在商鞅变法之时确立。

秦始皇当年一扫六国统一天下之时,将天下分为了三十六郡,随着时间的演变,汉朝人又在郡县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州,魏文帝在州的基础上设立了都督制,这冗杂而繁多的制度使得当时出现了管制混乱的问题。

曹爽剧照

由于国家的官员太多,而他们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各司其职,所以办事效率极其低下,这种情况不仅无端耗费了大量财政收入,而且还加重了朝廷的负担,不利于国家的长足发展。

夏侯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倡统一管制,并明确每个官员的责任,裁掉没有用的官员,为国家省下了一大笔开支。

他的这项举措想法也很好,但是夏侯淳长期在中央生活,在中央做官,他不太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

那些世家大族的官员和地方豪强早就在地方发展出了一股强势的势力了,要想从他们手中收回权力,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他所制定的这条政策也使他成为了地方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

夏侯玄

第三便是崇尚节俭,夏侯玄深知民为贵的重要性,因此他想劝诫皇室成员节俭做事,节俭生活,消除奢侈之风,但是已经过惯了好日子的皇室成员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听话,让出自己手中的钱财呢?

曹爽等人所实行的改革措施并非是创新性改革,而是复古性改革,他们所提出的这几项改革其实只是对先前改革家所提出的观点和政策进行了复制而已,不论是改革服饰、改革管制,还是改变社会风气,都是从表面下手,做表面文章罢了。

更加荒唐的是,曹爽在推行正始改革的时候,还用了一些本无改革之心的人。

曹爽等人不仅没有抓住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没有科学的制定改革政策,而且还把这场改革搞得声势浩大,扰乱了朝廷,失去了民心。

曹爽剧照

高平陵之变夺权力

曹爽和夏侯玄所推行的这些改革原本就违背了魏明帝的遗诏,而且又缺乏政治上的合法性,所以那些被动了蛋糕的世家大族和地方官员便迅速站队,找到了司马懿诉苦,司马懿原本就对夺走自己权利、架空自己势力的曹爽怀恨在心,所以在正始改革之后,立即联系朝中大臣,频频向曹爽等人施压。

曹爽所进行的这些改革使朝中出现了混乱的情况,给司马懿提供了机会,司马懿在大家和朋友的支持下,在民间养了三千死士,而这三千死士就成为了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根基,也成为了曹魏政权的催命符。

曹爽当年擅权之时,将郭太后送到了永宁宫去,因此郭太后便成为了司马懿发动政变的理由。

就在曹爽沉醉在改革事业的时候,司马懿默默策划了“高平陵政变”。

曹爽剧照

政变开始之前,司马懿秘密联系到了当朝太尉和家中后辈,动员了一大批军事力量做后备军,然后又找到了郭太后等人,由于郭太后并不是曹芳的生母,而且他与曹爽素来不和,所以她对于司马懿也是非常支持的。

万事俱备之后,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关闭了城门,并派兵守住了出城的桥。

司马懿在控制了城门之后,联合朝中亲信给曹爽等人按下了诸多罪名。

司马懿说自己当年从辽东回来的时候,先帝曾将他叫到床前,拉着他的手臂,嘱托了他许多大事,不只是先帝,就连太祖皇帝、高祖皇帝也曾把治理江山之事托付给自己,自己都不负所托,完成了任务。

司马懿说他作为先帝所亲封的顾命大臣,必须站出来清君侧,他所要清理的这个罪臣就是曹爽,他说曹爽背弃先帝遗命,扰乱国家制度,频频擅权,破坏了军营的编制,把持了禁卫部队。

司马懿剧照

在朝中重要官职上安排了许多亲信,这些人勾结在一起,给国家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祸患,更重要的是,曹爽还离间皇帝和太后的关系,伤骨肉之情,实在是可恶至极。

他说如果长期以往下去的话,那曹爽很有可能会篡权夺位,因此他决定使用自己的权利,除掉这个大患。

曹爽没有想到已经被自己架空势力的司马懿就会做这样的事情,赶紧率兵与司马懿抗衡,但是最后无力回天的他还是选择了投降。

高平陵事变结束之后,司马懿如愿坐上了宰相之位,而当时的国家政权已经被司马懿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了。

司马懿剧照

不久之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从曹家人手中夺过了江山,顺利登基,建立了属于司马家的王朝。

如果说当年曹爽没有发动正始改制,那或许司马懿还没有策划高平陵之变的机会。

是曹爽自己以改革之名断送了自己的后路,是因为他自己没有认清现实,丢掉了民心,才使得曹魏政权走向了终结。


参考资料

杨晓东.再论曹魏政治中的"浮华"问题

田汉云.王弼玄学理论与曹魏政治

林榕杰.曹魏后期政局中的夏侯玄与司马师

“正始改制”的局限与失败.人民资讯

林榕杰.曹魏后期政局中的夏侯玄与司马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正始   先帝   司马   大族   亲信   太后   剧照   政权   世家   夏侯   国家   曹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