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赓:陆小曼前夫,忍痛成全妻子,苦等复婚被拒绝,48岁客死他乡

1926年10月3日,正值农历的七月初七,也是中国的情人节,这一天是陆小曼和徐志摩大婚之日。

婚礼在北海公园画舫斋举行,陆小曼从离婚到结婚等了整整八个月,现在能和有情人终成眷属,她和徐志摩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把其他一切全部抛在脑后了。

婚礼当天,衣香钗影,士女如云,来宾共有200人,婚礼很盛大,被邀请来的众多的人士,既是对新人的祝贺,也是对他们婚姻的承认,可是在众多宾客中,还缺少一个人,这个人也接到了请柬,但是却没有当场。

这个人就是陆小曼的前夫王赓。

遥想当年,19岁的陆小曼闪婚嫁给27岁的王赓,从订婚到结婚也就一个多月,两人的婚礼,也曾经轰动了整个北京城。

那个时期,陆家何等的财力和地位,独生女的婚礼自然是体面和奢华,而当时的王赓是陆军少将,两人的婚礼上前来贺喜的显贵以及社会名流更是不计其数。

只是令众人没想到的是,这段盛大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仅仅三年便黯淡落幕。

陆小曼和王赓的婚姻在外人看来,几乎是人人看好的金玉良缘,王赓在别人眼里是一名优秀的军官,出色的军人,好男人的典范,但却不是小曼心中的理想丈夫。

王赓长小曼七岁,婚后对小曼也算疼爱有加,但是作为军官,王赓每天很忙,所有的事情都是泾渭分明,一板一眼,不懂浪漫,没有情调,更不懂女人。

而陆小曼是个受过新思想的女子,浪漫、热情而知性,这样的女人更渴望爱情,希望男人给她浪漫的生活,和风花雪月的陪衬。

陆小曼和王赓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这使得陆小曼的心一直都充满了孤寂,夫妻两人的心也在朝着不同的方向游走,这大概就是同床异梦的痛苦。

然而,此时的王赓,根本没有感受到妻子陆小曼内心底的忧伤和孤寂,他只想让自己变得更出色,认为只有自己事业蒸蒸日上,才能得到妻子的垂青。

1924年,在两人结婚后的第二年,王赓被调任哈尔滨担任哈尔滨警察厅厅长,陆小曼一开始和他同住,但是由于不适应东北的生活,不久后,陆小曼独自回到北京。

此后,两人断断续续地维持着两地分居的状态,聚少离多,这期间,有个叫徐志摩的人走进了陆小曼的生活。

徐志摩是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外表英俊,才华横溢,谈吐风雅,曾受到当时很多名媛的爱慕。

彼时的徐志摩早已和原配张幼仪离婚,和林徽因曾经有一段感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两人分手后,女神林徽因转身就嫁给了与她已有婚约的梁思成。

这场失败的爱情已经彻底击垮了徐志摩,他需要一个新的女神抚平他的伤口,给他希望。

王赓和徐志摩以及胡适都是梁启超的弟子,又都是北京社交界的年轻俊杰,经常一起聚会、出游,在徐志摩有一次去王家拜访时,徐志摩认识了陆小曼。

正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碰上了,这就是缘分。”

这或许就是缘分,如果没有王赓创造的单独相处的机会,徐志摩怎么会陷入热恋的爱恋,陆小曼怎么会有机会向徐志摩倾诉衷肠呢?

一个情场受伤的男人遇见一个婚姻失意的女人,擦出爱情的火花是必然之事。

陆小曼容貌美丽,身材婀娜多姿,让徐志摩一见钟情,因此到王家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和王赓的聚会更是频繁得很。

众人以为是徐志摩和王赓关系亲厚,只有徐志摩自己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多看一眼陆小曼,他爱上了朋友的妻子。

陆小曼结识徐志摩后,同样一见倾心,马上引为同道,每天都在盼着徐志摩的出现。

而徐志摩因为心里装着陆小曼,更是每隔几天便登门拜访,此时的王赓对徐志摩毫无戒心,经常会说:“志摩,我公务缠身,太忙了,我不出去玩了,叫小曼陪你去玩吧!”

而有时候如果陆小曼想出去玩,王赓没空,恰巧徐志摩在眼前的时候,王赓又会对小曼说:“我没空,让志摩陪你去玩吧!”

王赓没时间陪小曼,便让徐志摩多陪她,他是如此信任自己的妻子和徐志摩这个朋友,可不曾想,最后换来的是一顶“绿帽子”。

徐志摩是个非常懂风情的人,和陆小曼性情相同,王赓没有时间陪陆小曼,徐志摩就陪陆小曼参加社交舞会、一起在舞池跳舞,去西山看杏花,一起喝酒聊天。

一个浪漫风流,一个如花美眷,时间一长,两人之间便激发了强烈的爱情,他们发现自己离不开对方,于是,轰动全城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就如此这般开始了。

恨不相逢未嫁时,徐志摩总是这样的感慨,尽管陆小曼是有夫之妇,丈夫还是徐志摩的朋友,他们的爱情注定不会被世俗容忍,可他们还是像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地相爱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他们之间如此炙热的情感,身边的朋友全都知道,王赓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为了断开和陆小曼的联系,徐志摩去了欧洲,希望借此忘掉陆小曼,但是他对陆小曼的情感却更加浓烈,他一天一封热情的快信,诉说他对她的爱和思念,并鼓励小曼一定要坚持到离婚,斗争到底。

而另一边的陆小曼处境变得更加艰难,因为徐志摩当时早已离婚,只需要对抗自己的内心,而陆小曼是有夫之妇,她需要对抗所有人。

当得知妻子背叛自己后,王赓愤怒的拿着手枪对着陆小曼,但是,他毕竟是爱着她的,哪怕眼前的陆小曼早已辜负背叛了他,他最终选择放下了手枪。

王赓是深爱着陆小曼的,哪怕知道妻子背叛自己,也一直觉得陆小曼是不懂事,年龄还小,只要陆小曼可以迷途知返,他还会原谅她。

不久,王赓带着陆小曼去了上海,王赓想挽救自己的婚姻,他想让陆小曼借此机会换个生活环境,或许会忘记徐志摩,或许之前所发生的都会变成过眼云烟。

离开触景生情的地方,就会忘记一些事物,也会看淡人或物,这是普通人的想法,然而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思念和爱意却丝毫没有因为分离而减弱。

为了挽留自己的婚姻,王赓无奈之下将小曼交给了她的父母,希望陆小曼能够体谅亲人的感受,及时抽身,他们依然是恩爱的夫妻。

只是,王赓的想法太简单了,陆小曼此时对徐志摩已经爱的难以自拔,哪里还会听得进父母的劝阻呢?

陆小曼一直抱着离婚的念头不肯改变,看着陆小曼憔悴的容颜以及因为离婚一次次病倒的瘦弱身体,王赓心痛万分,但是依然不改变心意,他在等妻子陆小曼回心转意。

王赓一直在等陆小曼,而陆小曼一直在等他同意离婚,更在等待徐志摩来带着她逃离王家,成为徐志摩的妻子。

1925年7月,徐志摩终于回国,但是此时的陆小曼早已去了上海,两人的感情一直没有进展,徐志摩只好求助于老大哥胡适。

胡适看着徐志摩和陆小曼可怜,就答应徐志摩去和陆小曼的父母提一提,但是陆小曼父母坚决支持女婿王赓,胡适无功而返。

为了促成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姻缘,解决王赓不愿意和陆小曼离婚的难题,陆小曼的美术老师刘海栗在上海有名的功德林设宴请客,他请的主客除了陆小曼母女和王赓以外,还有徐志摩、唐瑛、李祖德等人。

刘海栗在祝酒时以反封建为话题,谈了人生和爱情的关系,又谈到了夫妻之情应该建立在相互之间感情融洽的基础上。

王赓是极为聪明的,终于察觉到刘海栗的用意,以及这顿酒席的宗旨,他终于举起酒杯,向着陆小曼和徐志摩以及其他人说: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幸福干杯!

宴会后,王赓说自己公务缠身,先走了。

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相爱以来第一次和王赓直接公开交涉,回到家后,王赓认真思考了和陆小曼的婚姻,他想了一夜,最终决定放手。

因为既然陆小曼已经变心,硬是把自己和她拴在一起,不会幸福,与其这样,还不如放她手,让她追求自己的幸福。

于是在两个月后的一天,王赓对陆小曼说:“你如果认为和徐志摩在一起幸福,我愿意离婚,让你去追求你的幸福去,我祝你们幸福,手续我会在几天后办好”。

这时候,陆小曼才知道王赓对她的爱,这是一种坚忍的、含蓄的,却同样深沉的爱。

有人问王赓为什么会放手?他是这样对朋友们说的:

我是爱陆小曼的,既然认为和我离开后能觅得更充分的幸福,那么,我又何乐而不为?又何必耿耿于怀呢?”

王赓对众人说,他爱陆小曼,就希望她能幸福,话虽如此,伤感之情也确实溢于言表。

两个月后,王赓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了,那个时候,他正在狱中。

此时的王赓已经是北洋军阀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参谋长,他被派往上海,前去购买一批军火,可谁知交易对方是一个白俄。

白俄那边拿到王赓支付军火的钱后,立即携巨款逃跑,王赓接着因为此事被查办的军阀特派员关押了起来。

1925年底,负责办理离婚案件的上海律师李祖虞正式找王赓谈判,王赓在狱中签订了离婚协议。

当时的王赓几乎失去了一切,牢狱之灾,失妻之痛,对于当时的他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陆小曼终于离婚了,这一年,她年仅23岁,她从上海回到北京,见到了一直在等她的徐志摩,没有了任何约束,他们终于可以自由地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了。

作为一个男人,王赓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妻子背叛了自己,那个抢走自己妻子的人还是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对他来说,这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而在遭到背叛后,王赓为了成全徐志摩和陆小曼两人的幸福,尽管依然深爱陆小曼,却只能无奈选择放手,给妻子幸福,他对陆小曼那深沉的爱不由让人流下眼泪来。

放手并非不爱,离婚后,王赓怕徐志摩会怠慢陆小曼,还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我们大家是知识分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二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

1926年10月3日,陆小曼和徐志摩历经波折,终于走上婚姻的殿堂,举行婚礼前,徐志摩和陆小曼曾给王赓送去喜帖,王赓没有到场,而是给了回礼,贺帖上写着:“苦尽甘来方知味”几个正楷字,后面落款处则用小字写着“供小曼玩,受庆王赓。”

短短几个字,不免有几分酸楚,“供小曼玩”,胜过说“我爱你”以及所有的情话,虽然解除了夫妻关系,作为前夫,此时的你欢天喜地拜堂成亲,可我还是愿意博你一笑。

为了爱情,王赓真的尽力了。

1931年,徐志摩去世,王赓去探望陆小曼时曾经提出过复婚,陆小曼听完默不作声,王赓转身离去,彻底退出了陆小曼生命的舞台,不是他不爱了,是他知道,无论陆小曼哪怕失去徐志摩,依然都不再需要他了。

徐志摩去世以后,陆小曼又和翁瑞午同居在一起接近三十年,而王赓则终身未再娶,孤独一生。

自古深情留不住,痴情总被多情负。

1942年王赓被外派美国,在一次前往开罗公访时,王赓突然肾病发作,就医于埃及开罗盟军医院,可惜一病不起,去世后葬于二次世界大战外籍兵团公墓,年仅48岁,一直到去世,没有再娶她人。

有朋友曾经劝王赓再婚,毕竟当时以他的条件,再娶一位名门淑女也不是难事,但是他依然忘不了陆小曼,说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可能在王赓眼里,见过陆小曼之后,世间女子再无颜色。

尽管后来,我们总是感叹于陆小曼和徐志摩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不能忘记,这段感情中,最大的奉献者大概就是王赓了,在王赓看来,爱就是放手成全对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开罗   胡适   客死他乡   妻子   前夫   上海   婚礼   父母   婚姻   幸福   朋友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