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书写令人耳目一新的制度史 - 读书日签

刑部在清代主持几乎一切法律事务,其职能囊括了现代意义上的立法、司法、司法行政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所谓“司法”,是完全隶属于现代法学范畴内的概念,具备独立于立法与行政的内涵。但对于传统中国来说,“折狱审刑”的工作从未脱离行政体系而单独存在。直至清代,史料中并未出现过“立法”“司法”等现代人较为熟悉的法学词汇,与“刑”有关的政务,被通称为“刑政”。

清代的刑政特点是什么?刑部在清代刑政体系中居于何种位置,又具备怎样的政务体系?刑部技术官僚的面貌如何?刑部与中央其他机构、地方法司之间存在何种互动?又在皇权统治中充当怎样的角色?

近日,世纪文景推出人气青年作家郑小悠的制度史研究力作《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该书尝试对上述问题做出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在制度、人事、案件的交织叠印中,描绘了清代刑部从顺治元年清军入关至清末预备立宪,长达260余年的风云变幻。

郑小悠 著《人命关天》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10月出版

人气青年作家首部研究专著

《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一书的作者郑小悠,是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清代制度史、政治史,现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郑小悠此前因擅长历史文学、历史普及类作品的写作而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已出版的相关作品《年羹尧之死》、《清代的案与刑》、《九王夺嫡》(合著),皆赢得广泛关注和较佳的口碑,先后入围重要媒体年度好书榜单。著名作家马伯庸曾评价郑小悠的写作“有余裕把一个事件或一个人掰开了揉碎了讲,用大量细节一个点一个点地深入剖析”,并指出郑小悠的文风极具特点,“不似学术口那么艰深,比戏谑流更沉着平静”。

《人命关天》是郑小悠推出的首部既具备专业研究创见,同时又面向公众的学术专著。该书涉及的史料主要包括《实录》、各类典章、档案、文集、年谱、笔记等等。以《实录》《起居注》《上谕档》等编年体官修史书、档案贯穿全书,可谓对清代刑名制度发展、刑罚的世轻世重、刑部主要官员的宦途升降,以及各朝大案要案做了一通盘了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郭润涛教授评价《人命关天》是“目前对清代刑部最为系统的研究”“在职官制度研究上有所突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张帆教授则认为本书“将专门史理论与断代史知识相结合,通古代及近代,兼制度与史实,是一部充实而细腻的制度史佳作”。

人命何以关天

倘若对《人命关天》一书进行题解,我们会发现两层非常关键的含义。

其一,“人命关天”指的是刑部政务与官员的重要性,“天”有“天下”之义。刑部在清代居于“天下刑名之总汇”的轴心位置上,上承天子,下控直省边疆,有“天下人命系于刑部之一官”之说,刑部官员的部分工作甚至被时人概括为“笔尖儿立扫千人命”。本书认为,这不仅关系到一介草民的生死得失,还与家天下的安危治乱密切联系。通过加强刑部的职权来带动、协调王朝刑名事务的运行,是清廷维护社会治安与统治秩序的关键。

其二,“人命关天”指的是刑部与皇权的关系。“天”喻指“天子”“皇帝”。本书通过分析刑部与皇帝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敏锐指出,“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实践中,皇帝都是清代刑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一方面,皇帝是清代刑名程序中的一部分,非而非凌驾于其上。在清代,君主一句话就能断送臣民性命的情况极少出现。另方面,皇帝有足够的权威和能力直接控制刑部,令其为自己的意志服务。皇帝身兼国家领袖与政府首脑二重身份,亲身活跃于法司办案的决策环节,甚至过程当中,或委曲暗示,或直接发号施令。

令人耳目一新的制度史研究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李新峰教授指出《人命关天》一书的研究特点:“分制度、人、系统三个层级展开对清代刑部制度的研究,将制度史一分为三、三合为一,令人耳目一新。书中对制度中人的作用、命运、形象的细致探索,基于作者对‘古典史料’的严谨考索。在一项制度史研究中,体察人情百态,从人的角度体现体系的运作与内外关系,尤其难能可贵。”

作为制度史研究,本书除了全面地呈现刑部的体系运作机制,及其围绕具体制度,与其他中央机构和地方法司系统的往来博弈,还特别指出,在政务运行中,行政技术需要靠人来完成。人的选任是否合理、人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人的能力与工作需要是否匹配、人际关系是否健康,是行政技术能否被充分使用,行政运作能否有效进行的基本条件。而刑部内最主要的“人”就是刑部官员。

由此,本书在致力于刑名体系、刑部政务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外,还将目光聚焦于职官角色,以刑部官员为中心,分别研究了刑部内部的人际关系,并逐一梳理了刑部官员的法律素养与价值认同。同时,本书选取晚清刑部三重臣:刚毅、赵舒翘、沈家本作为个案,分析了以之为代表的刑部法律精英不同的人生选择与历史命运。可谓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实现了对刑部技术官僚的传神写照。作者基于严谨的史料考索,从中捕捉具备一定故事性与冲突感的历史片段,以引人入胜的笔调将之呈现在读者面前,为如何在专业史学研究中引入面向公众、令人身临其境的历史现场,寻找另一种历史写作的可能,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刑部   清代   政务   刑名   官员   制度   北京大学   人命关天   耳目   透视   皇帝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