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最后一次特赦,有10人申请赴台,为何最后没去成?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地打垮了数以百万计的国军,并且俘虏了很多人员。对于普通的国军士兵,教育改造一番后便有两个选择,要么留下来当解放军,要么领路费回乡。至于那些国军将领,由于他们思想极为反动顽固,因此大部分被关押在战犯所改造,视情况特赦。

在国家和管理人员的帮助和教育下,很多战犯的思想开始转变过来,重新回到了人民这一边。1959年,新中国实行第一批特赦,包括王耀武,宋希濂和杜聿明在内的多名国军高级将领得到释放。紧接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视改造情况实行特赦。到1966年,已经释放了六批国军战犯。后来因为某些因素,特赦工作中断了几年。

1974年,在主席的亲自过问和提议下,最后一批战犯的特赦提上日程。经过讨论研究,最终还是决定有13人不能释放,主要原因是表现不好,思想依旧顽固。但主席却说“人家都放下武器25年了,都放了算了,强迫人家改造也不好”。就这样,1975年所有国内战犯全部得到特赦。

最后一批特赦人员的年龄普遍很大,大部分已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最年轻的也接近六十岁了。所谓叶落归根,这人一老就会特别看重亲情。1975年特赦的人员当中,就有10人申请赴台,渴望与家人团聚。这10人分别是原国军中将军长王秉钺,陈士章;原国军少将蔡省三、周养洁、王云沛、段克文、杨南邮;原国军上校赵一雪、张铁石、张海商。

在这个问题上,中央政府态度很明确“愿意回台的,我们给足路费,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我们表示欢迎”。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小组协商他们10人回台问题。

消息传到台湾,岛上的国民党元老诸如张群等人,表示热烈欢迎,毕竟他们在战场上被俘虏,现在要求与家人团聚,是合情合理的。但刚上任的蒋经国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接受那10人回台,会戳穿长期制造的谎言和造成对自己不利的舆论。于是台当局表面上表示欢迎,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行动,后来又以各种理由推脱,以致于这10人与家人团聚的愿望破灭。

回不了台了,中央政府继续给予帮助“愿意回内地的,我们可以安排工作。想出国的,我们给予路费。想留在香港的,国家长期照顾他们的生活”。除了之前自缢身亡的张铁石,其他9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有3人回到了内地,有4人去了美国,还有2人留在了香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海商   解放战争   战犯   国军   中央政府   路费   香港   家人   思想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