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突然消失的五大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浪花淘尽英雄。是⾮成败转头空。青⼭依旧在,⼏度⼣阳红。

时代的变迁,生死的轮回,历史长河滔滔,积淀下无尽的爱恨情愁。今天我们盘点历史上消失的五大人物。

1.徐福

徐福,字君房,齐地琅琊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徐福村)人,秦代著名方士,相传也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甚高。

众所周知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秦始皇觉得自己的功劳盖过了三皇五帝,于是给自己取名始皇帝。同时他也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统领千秋万世。因此他召集了许多方士,这些人精通道家理论,他们经常为秦始皇炼仙丹,可是效果都不太大,而这时候徐福出现了,他告诉秦始皇自己可以到海上找到仙人,以此为秦始皇带来长生不老之药。因此他跟秦始皇要了船队以及三千童男童女,就这样出发了。

可是之后徐福便一去不返,他到底去了哪里?第一种说法认为徐福到了日本,并成为日本天皇的始祖,因为他是往东走的。不过也有人认为徐福在航海途中死亡了。因此徐福的下落至今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2.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汉族,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

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建文帝的下落之谜一直都是明朝的第一大奇案,自明朝至今几百年来都未曾有过答案。一代君王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样离奇消失,不免就引起了许多人的猜测,在明清两朝一直没有消散。在多年来的历史传闻当中,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也只是猜测,无从考究。

3.杨贵妃

杨贵妃,名玉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本是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唐玄宗看中,招入宫中,入居南宫,赐号太真,后进封为贵妃,享受与皇后同等的待遇。然而杨贵妃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更多的是与唐明皇可歌可泣的爱情。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杨玉环随同唐玄宗逃出京城,在陕西马嵬坡遭遇了兵变。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被杀后,士兵们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之下只好赐爱妃自尽。这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女子真的当时就香消玉殒了吗?

有说法表示当时死的只是一个替身。白居易《长恨歌》中一句“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透露出唐玄宗最后并未在马嵬坡找到杨贵妃的尸骨。这也就给后世人留下了关于“贵妃未死”的无尽遐想。

历史河流滚滚而过,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也成了解不开的谜。

4.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又名李聃,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据传说,他的耳朵又长又厚,今天我们常说的“大耳有福”就是因此而来,故名耳,又名聃,另有说,母亲怀 孕八十一天后于李树下生了他,一出生便童颜鹤发,像个老头儿,因此取名老子 。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段话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意思就是老子骑着青牛,自东向西经过河南境内的函谷关,镇守函谷关的长官“喜”请他写一本书,于是老子就写下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写完后继续西行,不知道去了哪里。骑着青牛出关的老子 究竟去哪了?他的下落至今都是个难解的谜团。

5.西施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越王勾践在对吴国战争中失利后,“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于苎萝山下得西施、郑旦二人。并于土城山建美女宫,教以歌舞礼仪,饰以罗 ,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成,使范蠡献于吴王。吴王夫差大悦,筑姑苏台,建馆娃宫,置二女于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于国政,而宠嬖西施尤甚。勾践灭吴后,西施随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终。一说沉江而死,一说复归浣江,终老山林。因此西施的下落也成了一大谜团。

历史过往,众说纷纭,我们也只能通过先人的记载了解些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吴王   勾践   土城   西施   明朝   方士   贵妃   下落   老子   人物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