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需求,根据几则故事猜测李世民的心理,他身边也需要佞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但他的历史名声和功绩都超过了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也远超其余的唐朝皇帝,可谓是大唐皇帝集团的首席代表。

他的缺点其实也很多,如杀兄、杀弟、逼父,强抢弟媳,晚年好丹药,还曾因一则谣言就滥杀大将李君羡等等。

但这些行为到底是被他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和武功给压在了后人给他的实际评价之下,谈论起唐太宗李世民还是赞誉居多。

除了以上一些众所周知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李世民其实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心理需求,爱慕虚荣,喜欢听好听的话,也不能真正做到亲贤臣、远小人。

《隋唐嘉话》中记载的这则故事: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扣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常不能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贵为天子,亦何聊乎?“帝意复解。

这则故事是说,李世民夸赞一棵树,随侍的宇文士及赶紧奉迎拍马,李世民批评他是魏征口中的佞人。

宇文士及却表示李世民每天面对着一帮直臣,被他们怼得难受,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我顺从圣意,也是为了皇帝能开心一些。

于是“帝意复解”,李世民认可了宇文士及的说法,认可了皇帝身边需要宇文士及这样的“佞人”

这说明李世民也有着普通人一样的心理需求,喜欢有人奉承,喜欢有人拍他的马屁,心底其实不怎么耐烦每天跟魏征这样的大臣对话。

平时看多了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故事,知道他有善于接受如魏征这样耿直之臣正面硬怼的大度胸怀,可实际上,李世民到底也不是圣人。

当然,从人的实际心理需求来说,日理万机的皇帝的身心也需要劳逸结合,在办理公务时要心态紧绷着跟房玄龄、魏征们怼来怼去,闲暇时为了放松心情而接受臣子们的奉迎也是正常的事。

要是皇帝身边全是直臣,还真如宇文士及说的:“陛下贵为天子,亦何聊乎?”

其实,宇文士及比较适合做李世民身边需要的“佞人”

宇文士及是一个在唐朝地位相当尴尬的大臣,他是前隋重臣宇文述的儿子,他的老婆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他的兄长宇文化及是发动“江都兵变”后杀死隋炀帝杨广的叛臣,宇文化及还一度自立为帝,曾封宇文士及为“蜀王”

隋朝外戚,杀死杨广的凶手之弟等身份都让他在新朝有些尴尬,特别是杨广在世时,对宇文家可谓是无比信任,没有亏待过宇文家,把女儿都嫁给了宇文士及,可最终把杨广送上绝路的却是宇文家族的子弟。

虽然杨广不是宇文士及杀的,他也是主动投奔唐朝而来,可他隋朝驸马及宇文化及弟弟的身份,还是让他和很多初唐重臣们格格不入。

宇文士及能在唐朝继续混下去,除了主动投奔唐朝的好态度外,还有赖于他的妹妹在唐朝建立后成为了李渊的妃子,因此,他还有献妹求进的谄媚嫌疑。

宇文士及和李渊之间的关系还有点乱,李渊是杨广的表弟,宇文士及是杨广的女婿,李渊其实高宇文士及一个辈分,却纳了其妹,不过,在唐朝这种事很正常。

这样一个人,又没有明显高于别人的功勋,他将如何在唐朝立足?即便因为他两朝外戚的显赫身份,小日子不会过得凄苦,可要在上层权力圈中站稳脚跟,依旧不是那么容易。

好在宇文士及成了唐朝臣子后选阵营比较准,除了变成李渊的大舅子外,他还早早就投靠了李世民,虽然并非李世民嫡系,也为他在贞观年间不被主流权力圈抛弃打下了基础。

但贞观时期名臣太多,要跟李世民的嫡系们争抢皇帝的圣心,在功劳和能力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走“佞人”的道路是个不错的选择,和李世民嫡系臣子们的距离,也让他不用在意鄙视的眼光。

当个“佞人”未必就比当忠臣、直臣待遇差,宇文士及在李渊执政时期的武德朝,在李世民执政时期的贞观朝,官位是节节上升,还当过宰相,死后,以非凌烟阁功臣的身份陪葬昭陵,生前身后他都混得不差。

举个跟宇文士及相比较为反面的例子,凌烟阁功臣之一的莒国公唐俭是李世民的嫡系之一,他的儿子还娶了李世民的女儿,他跟李世民在贞观朝初期那是感情相当深厚。

史载李世民甚至在吃饭时都要见到唐俭才能吃得下,“每食非俭至不餐”,即使这样的感情,最终也破裂了,唐俭晚年时,李世民都懒得见他,扬言“见即欲杀”

李世民对待唐俭为何态度大变?具体因为什么原因,史书没有更多详细的记载,唐俭“怠于政事”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从《朝野佥载》中记载的一则小故事中也能看出端倪。

这则故事是说,唐俭跟李世民下棋,不愿意让着李世民,非要跟李世民争个先后输赢出来,结果李世民大怒,说出了想杀掉唐俭的话,后来因尉迟敬德劝说才罢休。

下棋就是闲暇时的娱乐,也是李世民在繁忙工作后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处理国家大事时跟这帮嫡系臣子经常争论个不休,到了闲暇时还要受他们的气,李世民的心态也崩了。

这时的李世民的身边,其实需要的就是如宇文士及这样的臣子,要适当享受一些奉承、拍马屁之类的待遇,用来放松心情,可唐俭不知趣,李世民哪能不烦?

所以,唐俭在贞观朝后期一直被李世民嫌弃,可宇文士及从跟随李世民一直到自己去世,都受到李世民的欢迎和喜爱,他生前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未必就比凌烟阁功臣差了。

从上述宇文士及和唐俭身上发生的故事及两人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变动,能看出李世民的部分心理需求,表面上是需要忠臣、直臣陪伴,可实际上也需要“佞人”陪伴。

魏征直,时时监督李世民,希望他做个好皇帝,他死后,李世民却找机会毁了他的墓碑,隔了两年后才恢复,还毁约了魏征儿子和公主的婚事。

唐俭直,仗着嫡系臣子的身份不跟李世民见外,游戏娱乐时都不愿意让步,李世民扬言要杀他,还是记载进正史中的言语。

宇文士及不直,可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却一直不变,从未见李世民跟他翻过脸,他病逝前,李世民也是流过泪的,“及疾笃,太宗亲问,抚之流涕。”

可见,皇帝也是普通人,身边需要直臣监督和帮助,更需要“佞人”陪着开心,即使“天可汗”李世民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旧唐书》《隋唐嘉话》《朝野佥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贞观   皇帝   身边   故事   嫡系   臣子   陛下   唐朝   宇文   身份   需求   心理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