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老此次发声信息量巨大,涉及到后遗症问题,要看懂他的言外之意

值此非常时期,钟南山院士终于站出来公开发声,我相信钟院士定是受了有关部门所托,来向大众普及当前病毒的一些真实情况,来消除当前公众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恐慌。

钟院士此次讲话,重点谈到了几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到了人人谈之色变的后遗症,钟院士明确表示: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没有后遗症

这是自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次有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顶级权威声音,公开谈到新冠后遗症的相关情况。


长期以来,新冠是否存在后遗症在国内网络上存在大量争论,一些人为了“放开”、“躺平”,无视科学事实,宣称新冠没有后遗症,误导公众。

难道不承认,全球那数以千万计的“长新冠”患者就通通不存在了吗?

若非今日钟院士公开讲话,提到了新冠后遗症的存在,恐怕这无视客观事实的掩耳盗铃之举还会在舆论场上盛行。

有钟院士一锤定音,相信新冠有后遗症一事此后不会再有争议——新冠病毒,它确实是有后遗症的!

只有先承认事实,才有可能进一步地谈更重要的问题——比如,普通人患上后遗症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这一点钟老也着重讲了:99%的感染者可在7-10天内完全恢复

注意,钟老说的是“完全恢复”,是不留后遗症的恢复,所以可以认为,99%的感染人群是不会有后遗症之虞的

如此一来,长期以来困惑公众的“后遗症迷雾”终于有了一个权威解答,1%的后遗症率,这个几率可以说相当低了,这样一个数据,相信足以大大打消公众对新冠后遗症的恐惧。

我一直认为,在涉及新冠这种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信息一定要公开透明,人民不会害怕一个信息充分的病毒,人民真正恐惧的,其实是未知。

越是对病毒的情况语焉不详,老百姓越是担心,担心这其中是否有“不便明言”的重大隐情。



不过有了钟老这次公开讲话,相信每个人都对落下后遗症的几率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规模感染将不可避免,既然后遗症几率如此之低,那么人群对后遗症的恐慌情绪将大大缓解

同时,既然钟老都不讳言后遗症之事,那么一些准备工作完全可以提前展开。

一是建议对后遗症人群进行分级并完善相关福利政策

既然新冠有后遗症,那么后遗症的症状就一定存在轻重之分。

美国目前已将受新冠后遗症影响严重的患者列入了残疾标准,该部分人群可享受残疾人福利。

这说明在后遗症人群里,有些人的症状会非常严重,甚至有可能达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这就有必要由政府出面,以妥善解决该部分人群未来的生存生活问题。

所以对后遗症人群的分级及相应福利政策的完善势在必行。

对于受后遗症影响轻微的,可由患者自行调节处理,但对于受后遗症影响较重甚至非常严重的,则应当给予适当的社会福利待遇,以减轻重度后遗症家庭的负担,打消这些家庭的后顾之忧。

其次,建议尽快出台“保障后遗症人群劳动权利”的相关规定或政策

根据当前国外“长新冠”人群所遭遇到的现实处境,可以预见,未来国内的一些用工单位极有可能会对后遗症患者采取歧视性对待。

这不是什么预想,在国外,“长新冠”患者被用工单位歧视几乎是公开的事实。



由于“长新冠”患者身体曾遭受病毒的严重破坏,因此在体力、智力、综合健康度等各个身体指标上都与健康人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国外的一些企业更愿意招收健康人,甚至有些公司,还公然开除“长新冠”患者,为此宁愿赔上一笔钱也在所不惜。

对此,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完善相关制度予以防范,后遗症人群也是人,不能因他们身上有后遗症,就剥夺他们的劳动权利,这既不人道,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钟老这次公开谈话信息量很大,由于钟老身份特殊,因此他的表态是相对谨慎的,完全可以理解,但这并不代表人们不会重视他的意见,相反,他所讲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公众反复认知和解读。

不管怎样,都希望钟老将来多多露面,为公众讲述权威的科学论断,普及更多的防疫知识,他老人家给出的意见,比那些整日里发文谈疫情的外行们不知强了多少倍,与其看这些人整天在网上叨叨,不如多看看钟老的权威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后遗症   言外之意   信息量   疫情   院士   几率   福利   患者   公众   人群   事实   讲话   病毒   权威   建议   政策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