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成群结队的难民,骨瘦如柴的乞丐

难民往往成群结队,与乞丐并无二致,好在他们彼此之间有个照应。这些人进入医院的院子,可能是得到了救助。

晚清时期战乱和水旱灾害频仍,很多农民失去家园,被迫外出乞讨。乞讨之路往往九死一生,因饥饿、疾病、严寒而逝者所见多有,十分可怜。

在没有高速公路、铁路,或者铁路尚未四通八达的年代,骆驼作为运输工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能长途跋涉、忍饥耐渴,能比骡马驮运更多更重的货物。在中国历史上,长长的驼队载运着丝帛、茶叶、瓷器、皮毛、药材等商品,往来于边塞与中原之间。

两位穿着草鞋的男子在山路上抬着巨大的棉花包裹吃力地前行。包裹上面写着“义泰源行”“万泰东记”,可能是有关商号的名称。他们带着一个面具,是为了保佑一路平安么?

木匠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行业,盖房子、做家具都离不开他们。照片中3位木匠展示了他们使用的工具,锯子、刨子、凿子、斧子……有20种左右。工具越多,越说明这一行技术含量高,这些人都是凭手艺吃饭。

官寨里的居民。清中期,瓦寺土司实力达到顶峰,辖境不仅包括了汶川县大部分,还延伸到茂县、理县、都江堰的部分地区。清后期,受“改土归流”影响,朝廷削减其属地,尽管如此,仍领有28个村寨,占据汶川县三分之二的面积。

破衣烂衫的少年。瓦寺土司始封于明英宗时期,初期只领6个村寨,此后不断发展。明清易代之际,瓦寺土司主动向清军投诚,并协助清军进攻成都,深受朝廷重用,其实力迅速扩大。

捉虱子的百姓,封建朝廷会对土司进行授权敕封,“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代代相传;土司也需要向封建朝廷输诚纳贡,不得反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都江堰   水旱灾害   刨子   汶川县   骨瘦如柴   村寨   土司   成群结队   晚清   木匠   难民   朝廷   封建   包裹   乞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