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妻病逝一年,许诺不再娶的朱自清写71封情书,娶28岁陈竹隐为妻

1929年11月,爱丈夫胜过爱自己的武钟谦在回到扬州的老家后不久就病逝了。爱妻病故的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痛不欲生。此后,念念不忘和武钟谦相依相伴十多年深情生活的朱自清,就打定了终身不再娶妻的主意。

然而,仅过了一年多,朱自清就在身边朋友的安排下,与小他7岁的陈竹隐相识,并在两年里给陈竹隐写了71封情书。终归和陈竹隐结为了夫妻。

朱自清曾许诺不再娶妻,可他为何却在发妻病逝才一年就急着相亲,并写了那么多情书去追求陈竹隐?难道是朱自清不忠,自毁声誉?还是另有隐情?

武钟谦是朱自清的发妻,与朱自清同岁,二人14岁时由家中长辈做主订了婚约,18岁时就结为夫妻。他们的婚姻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他们的婚后生活却是和和美美的。

武钟谦对朱自清既爱又很敬重,虽然在结婚的13年里与朱自清聚少离多,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总共不到5年,但武种谦为朱自清生养了6个孩子,还一直无怨无悔地替朱自清照顾着他的父母,并且在朱家家道中落时,典当了自己的心爱嫁妆,供朱自清完成了学业。

武钟谦对于自己能嫁给朱自清这样一个北大的青年才俊,是满心欢喜的,她一心一意地照顾丈夫和孩子,从不给朱自清添乱。朱自清的脾气不好,生气发火时,武钟谦往往只是抽噎流泪,却从不顶嘴。

就是这样的一个旧式女子,朴素、本分,完全没有自己,可她却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把为丈夫和孩子们遮风挡雨的大伞。

然而造化弄人,就在朱自清与武钟谦团聚在北京,和和美美过上了自己小家庭的日子之时,武钟谦却染上了重病,带着烂了一个窟窿的肺病回老家后病逝了。

独自在北京的朱自清听闻爱妻武钟谦病逝的消息,悲痛不已。想起往日和妻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情到深处的朱自清,就许下了终身不再娶的誓言。

可是,朱自清最终迫于现实生活,不得不在武钟谦离世一年后,去寻求新的伴侣。而这一回,朱自清又幸运地遇到了另一位可以终身相伴的女人。

朱自清与陈竹隐

1930年8月时,距朱自清的发妻武钟谦去世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年里,原本就清贫的朱自清,每天除了工作,还要为有着6个孩子的家庭生活而忙活。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让他的每一天过得既忙碌又窘迫。

鉴于种种现实问题,身边的朋友都竭力劝朱自清赶紧续弦,可对发妻饱含深情的朱自清却每次都婉拒了。朱自清念念不忘和武钟谦相依相伴十三年的深情岁月,谨守着自己许下的终身不再娶妻的诺言。

不过,在当年8月里的一天,朱自清却在陶然亭酒楼里,与28岁的女学生陈竹隐相遇了,并就此谱写了一曲荷塘清风般的浪漫恋歌。

这一天,33岁的朱自清受著名画家溥侗和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叶公超的邀请,来到陶然亭酒楼参加聚会。就在这次聚会中,事先什么情况都不知道的朱自清遇到陈竹隐。

事后,朱自清才知道,这次看似无心的“相亲”,竟然是在顾颉刚教授的授意下,由溥侗和叶公超两位好友事先安排好的。

▲前排左一是陈竹隐,后排左一是朱自清

陈竹隐是国画大师齐白石和昆曲大师溥侗的弟子。毕业于北平艺术学院的她,既画得一手好国画,又精通昆曲。

出生于寒门的陈竹隐在16岁时就遭受了失去双亲的痛苦,生活虽然过得很清苦,但自强不息的她,还是顽强地长成了一个朴实善良的优秀姑娘。

因为陈竹隐一直是孤身一人在北平生活,她的老师溥侗就一直对她的婚姻大事颇为关心。当他在一次闲谈时,向叶公超提起了自己所牵挂的陈竹隐的婚事后,叶公超就马上向他说起了朱自清。

于是,一场被朱自清这个当事人所不知情的“相亲”大事,就在顾颉刚教授的策划,溥侗和叶公超的暗自操作中上演了。

这一天,朱自清身着一件米黄色的绸大褂,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黑边眼镜,显得文雅正派。但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脚上穿的是一双老式染布鞋。

如此一来,显得有些土气的朱自清就让陪同陈竹隐同来的女同学笑话了半天,以至于回到宿舍后,妇同学还态度很坚决地劝说陈竹隐,绝对不能嫁给朱自清这样的“乡巴佬”。

不过,在聪慧朴实的陈竹隐眼中,朱自清的形象并没有因此而打折。相反的是,陈竹隐却认为,一个女子要想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建立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并不容易,所以她想找一个朴实、正派、可靠的人。

由此,陈竹隐很看重朱自清的清芬正气,而且她还喜欢看朱自清写的文章,与此同时,朱自清的多情善感也令陈竹隐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虽然陈竹隐当时已经知道朱自清是有着六个孩子的父亲,但这在她隐看来,像朱自清这样一个专心做学问又很有才华的人,应该有个人帮助他。于是,陈竹隐就下定决心与朱自清交往下去。

而陈竹隐白皙的面庞、清秀的短发、落落大方的谈吐,如同一朵清雅的荷花,也给朱自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自清与陈竹隐

虽然这是朱自清在武钟谦之后第二次接触女性,但这却是他第一次真正品尝到的爱情的滋味。

此后一段日子,朱自清就频繁地约陈竹隐去外面的饭馆吃饭,坐电车去看电影,到公园里游玩……他还不停地给陈竹隐写情书,在写给陈竹隐的情书中,朱自清满含柔情蜜意地说:“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到这种滋味,很害怕真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

然而,随着二人交往的深入,陈竹隐虽然倾心于朱自清,但一想到自己一个二十多岁的青春少女,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二人世界的浪漫与温馨,就要成为6个孩子的母亲。那副担子得有多重,自己可否承受得起?那棵爱情树,又能否在那烟火日子里常青下去?

于是,在那年的冬季里,心生了几分犹豫的陈竹隐在有意无意地减少着与朱自清约会的同时,还开始刻意地躲避起朱自清。

朱自清敏感地感觉到了陈竹隐的忧愁和躲闪。于是,他就把自己对陈竹隐的思念之情倾注于笔端,一封一封地写信给她,向她倾诉自己的思念之苦,还说自己忍着胃疼,要不停地给她写信。

而陈竹隐读着这些信,仿佛从中看到了朱自清忍着疼痛写信的样子,而她的心也跟着那些似乎有着生命的文学隐隐地痛了起来。朱自清在信里痛苦地写道:”

“竹隐,这个名字几乎占了我这个假期中所有独处的时间。我不能念出,整个人看报也迷迷糊糊的!我认为自己是个遇事镇定的人,但是天知道我现在是怎样的迷乱啊。”

于是,陈竹隐再也不管那么多身前身后事,她如一只勇敢的飞蛾,扑向那团燃得正烈的爱情火。她再次接受了朱自清,也接受了他那6个年幼的孩子。

1931年7月,朱自清和陈竹隐在北平订了婚,心心相印的两个人终于没有后顾之忧地把心交给对方,只等着时机成熟,结为秦晋之好。

然而,订婚后不久,朱自清便去英国访学了,而且这一去就是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朱自清对陈竹隐的思念之情更浓更深,想到陈竹隐一个人在国内替他照顾着6个孩子,朱自清每每感动万分,就提笔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和感动之意写信倾诉给陈竹隐。

1932年8月4日,从英国访学归来的朱自清和陈竹隐在上海杏花村酒楼举行了婚礼。令人称奇的是,婚礼当日竟然是他们相识两周年的日子。

婚后,朱自清和陈竹隐把生活过成了另一幅画卷。陈竹隐几乎放弃了自己的艺术梦想,收起了画笔,卷藏了画卷,还将一直喜爱的昆曲也束之高阁了,她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了照顾一家人和过好小家的日子上。

朱自清和前妻武钟谦的6个孩子,28岁的陈竹隐要照顾,而婚后第二年,她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家里人口众多,单靠朱自清教书著书的收入来维系,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陈竹隐不但从来没有埋怨过,还为了凑足给孩子请家庭教师的钱,甚至悄悄地跑到医院卖过几次血。

抗战爆发后,朱自清带着家人随校南迁到昆明。一家人远走他乡的日子因此而过得更加窘迫,时常会三餐不济。

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柔弱的陈竹隐主动提出带着孩子们回到自己的老家成都生活的要求。夫妻二人依依不舍地离别后,陈竹隐就此一个人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此后的一段日子里,朱自清在四季如春的昆明,陈竹隐在天府之国的成都,他们之间虽然有千里之遥的距离,但两颗相依相恋的心却从未停止对彼此的思念与牵挂。

每逢假期时,朱自清都要穿越千山万水回成都探亲。山一程,水一程,关山重重,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家里有爱他和他所爱的妻儿在等着他。

两年后的又一次探亲时,朱自清亲眼目睹了饥民哄抢米仓的场景,心中抑郁不平的他愤然写下了《论吃饭》一文,并在他病逝时,嘱告家人不要买配售面粉。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带着不舍,永远地离开了他爱的妻子陈竹隐和他们的孩子。

朱自清去世后,陈竹隐坚持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儿女,一边参与朱自清全集的编撰工作。她还把朱自清生前的手稿、文章、实物、全部都捐献出来,而只给每个孩子分得一封朱自清的信作为纪念。

1990年6月29日,陈竹隐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与朱自清合葬。

朱自清与陈竹隐相守的时光不过短短的十几年。在十几年的岁月中,朱自清的眼里再无其他的风景;而陈竹隐的心里,装着的全都是朱自清。

朱自清与陈竹隐的爱,一如散文大师笔下清丽深情的文字,清新芬芳如月下淡淡的荷风,纯净得不掺任何杂质,绵绵深情如那汪清碧的潭水,让人羡慕慨叹。

如今,斯人已逝,重读朱自清写给陈竹隐的71封情书,那份爱,却依旧能轻轻拨动世间红尘男女的心弦。

---更多精彩,请关注@尔文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发妻   北平   昆曲   成都   北京   婚后   深情   思念   日子   孩子   朱自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