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继东:卫星通信惠八荒 潜心耕耘花自开

在南邮通信展览馆,一款名为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的介绍引起了小邮的注意,今天小邮有幸采访到了这款系统的主要开发者——谢继东老师。

着朝霞出发,踏着星光返回

他秉承热爱与责任

情系桃李,甘于奉献

择一事,终一生,守一树花开

在科技创新中谱写奋斗之歌

今天就和小邮一起了解这位优秀老教师吧!

谢继东

南京邮电大学退休老教授,曾荣获“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数十年从事卫星应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组织并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大型国防科研项目,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1 披荆斩棘 泽沐八方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从遥不可及到自主在握,卫星通信浓缩着中国科技创新的不凡之路,写照着中国人不断前行的不屈志气。谢继东是千千万万个平凡人之一,但平凡铸就伟大,英雄出自人民,正是像他这样一个平凡人,在卫星通信领域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让卫星通信的恩泽沐浴四面八方。

谢继东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在中科院工作了两年,便进入南京第十四研究所从事卫星通信领域的研究,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海拔数千米的无人区通宵做实验,也曾病痛缠身带着团队前往新疆、拉萨、西藏等地进行卫星入网测试。因为出色的科研能力,在短短数年时间内,谢继东从普通研究员提拔为研究部主任。2000年初,谢继东教授在喀什地区负责保障卫星地球通信站时,就敏锐地察觉到,“传统的卫星通信地球站体积庞大、笨重,操作使用复杂,不适应应急通信需求,已不能满足现实应用场景的需求。”

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能不能有一种设备,像一个随身小提箱,打开就能通信?”一颗种子在谢继东教授心中生根发芽。来到南邮后,谢继东教授在校内寻找教师,组建了从事卫星通信科研工作的教师研发团队。如果说人才济济是这个团队的优势所在,那么肯吃苦则是这个团队最闪光的优点。缺少试验条件,谢继东教授团队就自制三轴摇摆台、天线方向图测试转台等设备;缺少实验场地,谢继东教授和同事们就在教学主楼楼顶平台上搭建临时实验室。楼顶平台条件艰苦,不稳定的天气状况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考验,刮起大风时甚至连挡风的帐篷都被吹翻了。但为了科研,他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风雨无阻,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做实验。累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饿了,就用烧饼垫肚子。就是这样一个临时“实验棚”竟是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的诞生地。这个看似庞大的设备,可以快速折叠后由单人背负携带。操作人员只需打开天线,按下启动按钮,就可以在数分钟内自动对准卫星,实现双向语音、图像等数据通信。

谢继东教授在调试设备

对于经历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中国人来说,汶川大地震是脑海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在这场灾难中,有线通信网络几乎全部被破坏,传统的卫星通信固定站也经受不住地震的摧残,人们只能通过海事卫星电话进行语音通话。但短短几天后,全国人民就看到了灾区的实况播报,其中就有谢继东教授研究团队研制的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的一份贡献,救援人员携带该设备,只要打开天线,自动对准卫星,就能瞬间实现通畅地通信,该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为抗震救灾的有序展开做出了贡献。

谢继东教授(右三)和科研团队合影

“南邮是很有人情味的学校。”谢继东教授从不后悔选择南邮。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的谢继东教授并未被陌生的环境困住在科研路上前行的步伐。他很快得到了南邮分配的办公室、实验室,并在多位老师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为今后在卫星通信领域的深层次研究打下了基础。缺少实验基地,学校领导不仅积极帮助在20楼盖玻璃房创造更佳的实验环境;听闻科研团队在科研经费报销上遇到难题时主动提出解决建议。谢继东教授说道:“我讲的事情很小很琐碎,但所谓一叶知秋,就是通过这么一些小事,可以看出来咱们南邮的校领导和老师们这种办实事的优良的品质,不让任何一环节掉链子。”情系国脉,南邮自办学以来为国家通信、计算机、IT发展等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谢继东教授希望南邮一直秉承着“面向应用”这一优良传统,不断将其发扬光大,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多积极贡献。

02 提灯引路 育梦成光

“难就对了。”是谢继东教授最常对学生说的话。在科研领域不断钻研的同时,他也坚守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言传不如身教,大家一起干!”与学生一起做科研项目是他秉承的教学方式。遇到困难时,谢继东教授总是鼓励学生们勇敢克服,“难才值得做,难才有进步。”不知不觉中,学生经过一年又一年的科研锻炼慢慢成长起来,看到学生们羽翼丰满的样子,他总是倍感欣慰。

谢继东教授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退休后他将精力都投入到公益性科普讲座中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孩子对科研的兴趣就是在祖国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上布满鲜花。科普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知识与严谨的逻辑,但科学又与大量复杂的数据密不可分。面对没有多少科学背景的小孩子们,如何站在他们的角度将复杂难懂的科学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阐述出来,让他犯了难。但正像他常说的那句话“难就对了”,他买了大量书籍从零学起,从“1+1=2”开始把计算机的起源、概率论等知识讲给孩子们。即使在酷暑难耐的夏天,他也全心全意地投入,积极充分地准备讲稿,以深入浅出、从化繁为简的方式面向大众普及,没有人要求谢继东教授非要这么干,但他说:“要对得起赶过来听讲座的观众。”

谢继东的夫人对他的评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学究”,爱学习爱钻研,做事情非常专注,遇到问题刨根问底。“比如像我们学的一些很难的一些公式,他都要试着自己来证明,写满一整个黑板。他学一样东西就是要学到透学到深。”谢继东教授退休后在办讲座的同时也在运营着自己的公众号,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哲学、历史、旅游、卫星通信、概率论,还有一些对生活的所见所感等。为了做到对各方面都有所了解,他不断买书、看书充实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中去。谢继东教授的夫人说:“天天拿快递就是买书,一把年纪了大半夜还在学习,你劝不住,他这个人就是闲不下来。”以灯传灯,心灯不灭,今不忘点灯人,后必传灯共燃华夏天。谢继东教授忙活了大半辈子,无论是科研还是教育,在履行职责时总是多尽一份心,坚守岗位时多出一份力,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都用奋斗书写奇迹,用奉献实现价值,以己之身奉献家国。

03 相濡以沫 相扶到老

初识

谢继东教授与夫人在十八岁那年相识,彼时他们是大学同班同学,研究生时期是同一个导师,后来也一起进了十四所工作,从校服到婚纱,从青丝到白发,俩人相扶度过漫长岁月。谢继东教授为科研奉献的精神向来为身边人所称道,但做科研繁重艰苦,甚至连家人也要一同承受由此带来的不便。谢继东教授的女儿从出生到读初三,几乎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过,在孩子住院动手术时,谢继东教授的项目正处于关键时期而无法抽身,谢夫人一边要工作,一边要带孩子,累晕在医院的她,挺过来后还得赶回单位开会。谢继东教授坦言:“我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有我夫人默默的付出。”“在十四所工作时,分房子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事,不像现在可以找装修公司,当年装修房子连水泥、黄沙都得自己亲自去买,而且当时我们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大包大揽交给别人做,装修是我一个人做的。”谢夫人在谢继东教授一心投身科研,无暇他顾时毫无怨言地以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

年轻时光

谢继东教授与夫人退休后会经常到处旅游,在夫人六十周岁时,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专门为夫人出了一套写真集记录夫人的花甲之年。“秋天出生的妻,确实犹如桂花一般——花色虽不绚丽,花香也不浓烈,唯其淡雅清纯的容貌,超凡脱俗的气质,透着一种别样的无与伦比的妩媚。”这是谢继东教授对其夫人的评价。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们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从青葱岁月到满头白发,他们克服了重重难关,最终守住了真爱。最好的爱情并非完美无憾,而是陪在你身边,待霜染白发,看细水长流。夕阳西下,两个人手牵手一起前行,婚姻最美夕阳红,染了岁月浓了情。

春风化雨 精心育人

桃李满天 下自成蹊

殷殷之情皆系华夏

寸寸丹心均为家国

致敬为祖国万里恒昌负重前行的每一个人

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

文案 | 马萌骏 陈 钰

采访 | 马萌骏 陈 钰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 梁玥瑶 杨雨磾

责编 | 饶清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卫星通信   江苏省   夫人   科研   教授   团队   岁月   领域   通信   设备   谢继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