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到,严寒酷冬痛风更易发作,要警惕冬季痛风三大认知误区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828期

今日大雪节气,以后气温会更低,北方风大寒冷干燥,南方寒湿冷,痛风就容易发作了。

痛风为什么在深冬容易发作?而且关节疼痛异常的痛?

今天是大雪节气,气温会越来越低,寒风像刀割一样生硬地打在脸上,打在关节上,很可能痛风就再次发作了。

冬天痛风发作,关节炎症感觉比其他季节更加疼痛难忍,给人印象更加深刻,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痛风发作本和天气没什么关系,但冬天人们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却能成为诱发痛风的 因素——

首先,在冬天,人们习惯于“秋冬养阴”,因为天气寒冷,热量消耗大,多数人对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就增多了,高脂肪食物通常嘌呤含量也高,这些食物摄入多,通常会导致体内尿酸升高,引起痛风。

其次,大雪节气后,气候温度进一步降低,北方天气风大寒冷干燥,南方天气寒湿冷,外界温度低,人体远端关节随之降低,关节微循环缓慢,或促使尿酸盐沉积,诱发痛风的风险增加。

第三,当痛风在深冬气温极低时发作时,会感到痛风关节疼痛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冬天人体代谢缓慢,表面肌肤细胞因为寒冷而收缩,血液和体液循环也差,这会让皮肤组织的神经末梢更为敏感,对痛感反应迟钝,所以痛风关节的肿痛感会更加强烈。

因此,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大雪节气后应对痛风,就要不喝任何酒水,尽量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多喝水应对天气干燥而损失的水分,稀释体液降低尿酸浓度,保持尿量增加尿酸排泄,从而降低尿酸。

另外痛风患者在冬天急发作,不能热水泡脚,也不要热敷,这会让痛风关节炎症更加严重,甚至引起感染。

冬季痛风好发,应对痛风的这三个常见误区要注意

第一个误区:痛风发作了,吃降尿酸药,痛风关节反而更痛

这是宁波的一个患者私信问的问题。

说自己前两天痛风发作,在服用秋水仙碱和双氯风酸钠后,同时服用非布司他60mg,为什么关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疼痛。

痛风急性发作,尽早服用秋水仙碱或加用双氯风酸钠来抗炎镇痛,这没错。但要注意要从小剂量逐渐加量。

国内外多个指南不建议在没有服用降尿酸药物治疗时的痛风急性期治疗时服用降尿酸药物;即使唯一的同意痛风急性期在消炎镇痛同时可以服用降尿酸药物的,方法也是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而不是像这个患者一样一下子就服用一片半60mg大剂量非布司他。

因为间歇期痛风患者服用降尿酸药物会促进痛风石溶解,但急性期服用降尿酸药物,痛风石溶解形成晶体,这种融晶反应会加重痛风关节症状,反而对痛风症状缓解没帮助。

第二个误区:痛风发作尿酸一定高

这是青岛的一个痛风急性期患者前几天的问题:我尿酸值才200多,为什么会发生痛风急性期关节炎呢?

在这里,每个人都要明白一个问题。

痛风确实是尿酸高后导致的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和周围组织引起的,或者说痛风是尿酸高导致。

但痛风关节炎症发作本身,其实和尿酸高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沉积在关节和组织中的尿酸盐收到诱发因素后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这是和体内尿酸高不高关系不大,主要和尿酸盐沉积有关。

所以痛风急性期,在检测尿酸是会有人尿酸并不高,当然也有部分患者尿酸高。

另外一个可能,痛风患者不一定知道,就是虽然可以通过非药物或药物的方式,把血尿酸浓度降到正常值之下,但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周边组织、沉积在肾脏组织中的尿酸盐(或痛风石),在溶解过程中也会引起痛风发作。

第三个误区:痛风石,只要吃降尿酸药就能消除

没错,这在痛风石刚形成的前期,痛风石比较小的时候,采用系统、长期而有效的降酸措施后,会因为体内尿酸浓度长期稳定在饱和度之下而逐渐消融而溶解。

但对于关节内或长期形成的大的痛风(乃至巨大痛风石)在依靠单纯的降尿酸让其消失,这个难度太难太过缓慢了,甚至可以认为治疗无效。

所以对于反复发作的顽固肿痛的关节、痛风石,可以采取针刀镜下的微创清利冲洗术进行手术清除,这可以快速清除长期沉积的尿酸结晶,从而增加口服降酸药的降尿酸效果。


如果你不知道是风湿热痹,还是风寒湿痹,抑或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可以把这些问题发来,包括一些过去的报告单,可以帮你分析梳理#守护健康呼吸##好医生为健康护航##哆咖医生超能团#。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源于网络,侵删):2017年第1期《家庭科技杂志》凌医生文章《为何冷天痛风易发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节气   痛风   大雪   尿酸   炎症   严寒   关节   认知   误区   药物   患者   冬季   冬天   急性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