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意味着不评价不抗拒

你可以拿着外界的好恶来评判自己,但绝不可以用外界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因为外界的冷酷多于温暖,它容易让一颗心灵萎缩。

在生活中,人可能会说一些违心的话,或是做一些背信弃义的事情,在虚伪和谎言满天的环境下,人性中的欲望和邪恶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懒惰更是无处遁形,直接以它最真实的状态呈现。

一切的不合理都变得合情合理。

在这样的不合理中,人追求的并不能让自己平静,只会在满足了一个欲望之后变得更加不满足,循环往复,直到自身无力挣扎。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急功近利的心态扭曲了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求真知、找真情就变得极为有意义,只是在寻找这些之前我们要先找到真实的自己。

01

真实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是如他人说得一样好?还是和他人说得一样糟糕?

理想中的自己肯定是更完美些的,现实中的自己缺点会更多一些。于是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便容易给人带来痛苦。

毫不例外,我也时常会有这样的痛苦,为了消除这一痛苦,我喜欢与自己死磕。

我每天都会给自己留出一个专门写作的时间,要把脑海里乱七八糟的情绪通通记录下来,把无法释怀的记忆通通用文字描绘下来,把人性中真实的贪婪和冷酷详细刻画下来。

在这样深刻的文字之旅中,我对他人和自身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意识到他人恶之中的善,更意识到自己善之中的恶。在相互理解中, 我看到了更多人和事的本质。

其中,对自己的认识是会更准确一些的。

在外界的一致贬低声中我看到了一个矫枉过正的自己,在一度骄傲自满的内在中我看到了一个脱离客观实际的自己。在极度自卑和极度狂傲之间才是适合安放心灵的位置——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的前提是无条件爱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许狂傲自大。

极端的性格特征是由于自己处于一个极度不安的心理环境中造成的,这种不安不只是来自外界,更多的是我们对自己内在的不认可。

我们总是拿着外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如果达不到外界的标准,我们便会焦虑、自责、不安,在这样的负面情绪中我们的心态变得扭曲,要么极端傲慢,为人处世时时带着锋芒;要么极度自卑,把自己蜷缩在乌龟壳中。

接纳真实的自己吧,承认自己真实的无能、脆弱和不堪。如果连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那么还会有谁能够接受你呢?

即便是父母,可能也会因你没有达到某种外界的要求而多少有些嫌弃你,如果我们同外界沆瀣一气,那么心灵该会多么无助和恐惧?

如果可以,请不要被外界的是非对错捆绑住手脚,即便自己十分糟糕,也要给自己一个拥抱,告诉自己:“他们是很好,可糟糕的我也有自身的价值。”

02

其实我就是一直就是让大家很头疼那种人,身上很多缺点令人无法忍受,所以外界对我的评价并不好,认为我这样不对,我那样不对,总之认为我整个人糟糕透了。

我刚开始对此会有反驳,但随着外界对我不满声音的逐渐增多,我终于接受了外界给我的种种标签,并努力做着他们认为我该做的事情。

只是越深入思考问题核心,会越发现很多问题的源头并不只是因为我,而是人与人之间根深蒂固的利益关系造就的,是根本无法改变的。

那既然如此,我就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外界的种种标准而总是自我设限。

我只需要与外界或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互不干扰,互不侵犯,做好自己,如此尚好。

其实,人越成熟,越看透人性,会越来越喜欢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天地。

在这方小天地里,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做自己,可以大声嚎叫,更可以小声哭泣。

总之,我们可以安心做自己,无需向任何人解释。

在坚持一年半的写作中,我用文字为自己建造起了一间小屋子。

这小屋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是呕心沥血地用一个个的文字打造出来的,屋内的陈设都是经过反复考量设计出来的,小屋内还有许多隔开的小空间,这里面盛装着我的一切情绪和感受。

在这间小屋里,我能感受到无穷的力量,找到无穷的信心,接收到无尽的温暖,感到安全极了。这种安全感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给予我的。

如果你的生活也曾一地鸡毛,在诗意和苟且中找不到平衡点,总是因愤怒扰乱心智,或是悲伤逆流成河,被他人或自己贬得一无是处,活得失去了自己时,那么你可以在读书中寻找另一种可能,在写作中找到接纳真实自我的方式。

在接纳真实自我的过程中,对坏脾气和坏情绪的消化吸收是最重要的功课。

我们之所以与外界不能友好相处,除了利益纠纷外,还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自身的坏脾气和坏情绪。

一个人得到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主要是来自最亲近的人,在亲人或熟悉的朋友面前,我们会表现地更为真实,性格的优缺点也会展露无疑。

我们可以与他人保持安全的距离来隐藏自己,但最根本的性格问题还是需要不断剖析和优化。

你的性格是不是本来就是易怒、爱生气或者小心眼?那这样的你得到不到外界的认可那是必然的。

虽然我们要不顾外界眼光,坚持做自己,但更要认识到自身性格缺陷。

比如我的性格缺陷就不少:情绪不稳定、脾气大、易动怒、小心眼、容易斤斤计较......那这样的我在与他人相处时,肯定容易发生争执,或者是容易让双方都不高兴,各自拧巴。

这样的性格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而在人际交往中的消极体验又会加重性格缺陷。一个人际关系十分糟糕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快乐也会少许多吧。

遗憾的是,早在十年前,就有人委婉指出过我的问题,但是当时自以为是的我并没有重视起来,反倒是以一种敌对的状态远离了对方。直到自己走进了死胡同里面,才悔恨当初由极度自卑导致的目中无人。

一个习惯于趴在地上行走的人,突然让她直起身体走路,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个习惯了妄自菲薄的人,突然让她相信自己,也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深入分析当时对规劝我的人产生的敌对情绪,我应该会发现,我之所以听不进去对方的良言,主要是我内心的爱太少了,并不是因为我得到的爱少,而是我付出的爱太少了。

我总是气呼呼的,感觉他人都亏欠我一般,这种只为自己着想的行为让我过于看重得失,容易患得患失,闷闷不乐,心事重重。

其实,当真的把脑海中这些信息写下来时才会发现,好多都不是事儿,为什么要苦恼呢?真是太愚蠢了。真的是那句话说的一样,“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

03

高中一个博学多识的老师曾说过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当时不理解,现在想想,还真是这个理儿。

现在我为了写好每天的文章,会大量读书。在大量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是眼界开阔了许多,见识增加了许多;在大量写的过程中,我的思路确实是越来越清晰了,对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到位,有一种重新活一遍的感觉。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在以往的认知中,我只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或者是专家学者说的答案“读书是为了人生幸福”,这些认识于我而言是冷冰冰的存在。

可现在我找到了一种有温度的答案,读书是为了让人找到活下去的意义。

我们遇到的每个人,经历的每件事,读的每本书,都在教我们如何有意义地活着以及如何活得有意义。

人生其实是一个圆,我们兜兜转转一大圈后还会回到原点。

从小我就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但在外求学这么多年后,我最愿意回到的地方还是家。家在,爱就在,温暖就在。即便我与母亲容易争吵,但最温暖的还是母亲的怀抱。

与母亲的关系是每个人终其一生要做好的功课。我从小就比较任性叛逆,与母亲关系紧张,我曾一度渴望逃离母亲,但似乎母女关系是一个魔咒,不管我跑到哪里,身上总会有母亲的影子。

毫无疑问,我继承了母亲身上的一切优缺点,总有人会说,你和你妈妈性格真像。每每此时,我都会十分反感。因为我讨厌母亲,更讨厌成为母亲。

可悲哀的是,我越讨厌谁,与谁就会越像。

等结婚生子后,已为人母的我在某个瞬间会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对待母亲的态度也明显和缓了起来。奇怪的是,我因此内心变得柔软好多,对自己也更能接受了。

我一直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今天才感悟到,孩子与母亲本为一体,当孩子从母亲身上分离,长大的过程中,由于要学会独立,因此自身会本能抗拒与母亲像小时候一样亲密。

但真正独立之后,与冰冷的外界对比后,会重新认识和母亲的关系,会意识到与母亲在一起才是最温暖、最安全的。于是便本能地像小婴儿寻找妈妈温暖的怀抱一样再次寻求妈妈的爱。

人生回到原点,不过感觉还不错。

接受真实的自己还意味着修复与母亲的关系,接受母亲的一切优缺点,爱这个把我们带到世上的人。

04

如果可以,请让过去的过去,让该来的过来。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肯定会有难以释怀的过去。如果这些经历影响到了你的心情,请微笑着和它们说再见,不要誓死不从,更不要歇斯底里。

因为不愉快的经历只是在告诉你人生需要成长,仅此而已。当你成长了之后,这些事情就要被束之高阁,不用总是拿出来。

接受真实的自己更意味着接受过去的一切,接受事实。

不要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或低人一等,就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实事求是地面对一切,用平和的心态为人处世。

不念过去,不畏未来。

让面部紧张的肌肉放松一下,让紧闭的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僵化的大脑接触一些新的事物,让生活中的爱和感恩多一些,让怨恨和指责少一些。

好事成双,祸不单行。

一个负能量爆棚的人会吸引很多相同频率的人和事,所以在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之前,就不要接触太多的人和事,于他人而言是好事,可于你而言却可能是坏事。

惺惺相惜和同病相怜固然是患难见真情的典范,但也更可能是有难同当有福不能同享的常例。同理,对他人,我们能做的是对他们锦上添花,而不是指望对方对我们雪中送炭。

都说在伤口上撒盐会让伤口尽快结痂,事实的确如此。

那如果我们能够对伤心的事、痛苦的事进行深刻剖析(撒盐),伤口不仅不会化脓,还会尽快好起来的。

如果我们总是逃避自己,对伤口不管不问,那么伤口是很容易化脓流水的。

接受真实的自己意味着接受一切的疼痛。

直视遮羞布下的真相吧,不用自欺欺人,对伤口进行消炎处理,缝补包扎,精心护理,让痊愈成为可能。

人,既可怜又可恨。可怜的是生命之脆弱,可恨的是生命之软弱。

如果不能活成自然界的强者,即使身为蝼蚁,也应该有蝼蚁的样子。

让我们从接受自己真实的不堪开始成长~

以上,与您共勉。关注洋涵,热爱读书。点个在看,与洋涵一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外界   糟糕   伤口   情绪   性格   温暖   母亲   事情   评价   真实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