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童年

我的童年既孤独又沉闷。

农村的小孩,三四岁多有自主行动力后,便放养在村里,随处溜达;父母都去干活去了,没空管。

我哥不带我玩,我又不是那种呼朋唤友的个性,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玩。

记忆里我独自一人走在屋檐下,寻找脚下是否有圆润点的碎瓦片碎瓷片;或者我推着爸爸给我做的竹杠加泡桐树干版小车,查看地上是否有好看点的小石头和糖纸;或者站在墙边,看被雨水侵蚀的土墙,流出各种奇特的蜿蜒小蝌蚪形状,弯弯绕绕,形成各种想象中的人脸和场景。

还记得我站在一片长满姑娘果的土坡上,整个下午待在那里,去摘那些躲在薄纱笼里面的小姑娘果。摘一个尝一个,熟的甜吃下去,不熟的就吐掉。


孤独沉闷的童年

我哥上学后,四岁的我主动跟着写认字。学的不错,爸爸一高兴,用人造革做了个斜挎的小书包,里面放着两本识字书。我就天天背着小书包,拖着爸爸做的简陋玩具小车,继续到处闲逛呆看。

不同的是,我认字了。

我找到新的消磨时间的玩法。于是,我满村子转悠,去敲村子里所有人家的门,我去就干两件事。第一,找书看,什么样的书都看,只要是书;第二,趴着看他们家墙上的戏剧连环画——就是那种能贴一整面墙的连环画。

我常常一个人在村子里游荡,这家逛完去那家,整个村子的人家很快被我逛完。去外婆家大姨小姨家,也是这样逛下来。来年,我接着逛,因为他们可能更换了新的戏剧贴画,家里多了两本新鲜的书。

我逛村逛得远近闻名,数村皆知,直到三十多年后的现在,那些老相识们看见我还会念叨一番我当年的奇葩事迹。


到了小学三年级,我基本认全了所有的字,开始偷书的生涯。舅舅们都读了高中,有一堆世界名著私藏书,全锁在一个老旧的大木箱里。我每次去外婆家,都偷两三本,不敢拿多,怕被发现。

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本书:

一本是《呼啸山庄》,书里奇特的农场、人物、故事和情感,恍惚去了异世界。

另一本是《红楼梦》,一打开就看了“刘姥姥逛大观园”这章,看到刘姥姥被自鸣钟报时吓着,我也被这本书弄晕了。小学四年级的我,书里每一个字我都认识,可是那种遣词造句、描述手法,让我进入了一个雾霾沉沉、光怪陆离的世界。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跟现实的无聊、沉闷、千篇一律完全不同。书籍让我沉醉,我常常坐在院子里,一本接一本,一直看书,看到太阳落山,对真实的外界无知无觉,直到父母的责备声将我唤回现实。


在日复一日的阅读里,我养出了逃离现实和出走农村的野心。


不辨好坏,是书就读的疯狂阶段,持续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可能是心太过浮躁,看书越来越少了。现在,即使很出名的作品摆在我面前,能静心看完的都不多,看最多的都是技术书工具书了。

长期大量的阅读带给我的好处很明显:快速的阅读,畅通的理解共情,以及文字好坏的鉴赏。

直接提升的就是不错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如今,绝大部分的新鲜技能都能自学完成。


坏处肯定有。


曾经沉浸在书里的世界过久过深,导致至今与现实生活还有隔阂疏离感,还有一双已经变形的近视眼。


每个人,对阅读的理解不一样,阅读起的影响也不同。但爱读书的人,会从书里得到一些安慰、鼓励甚至指导。

对我而言,阅读,是我平淡童年、少年里不可或缺、浓墨重彩的一部分。那个四处找书读、一看书就忘却外界的小村女孩,她存在于我的灵魂里,也留在很多人的碎片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刘姥姥   童年   奇特   连环画   村子   小车   沉闷   书包   爸爸   现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