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坑杀儒生”真的是暴虐吗?不!是儒生集体作死

秦始皇平定天下后,吸收了各国的很多人才,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儒家的精英,刚开始秦始皇还是很认同儒家的。

因为儒家最为重视君臣之礼,这正是新立的秦朝所需要的,因此秦始皇颇为器重儒家,给许多儒生封了官职。不料后来儒家领头人却集体作死,才让秦始皇下了“坑儒”的命令。

秦始皇为了保证自己的王朝统一,摒弃了以前各国使用的分封制,反而实行的是郡县制,也就是郡县官员统一归朝廷管辖,吏制考核也归朝廷直接裁定。

郡县等级的官员,都是朝廷钦命的大臣,对朝廷有归属感,这样有利于保证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而秦始皇为了以身作则,不仅没有分封自己的亲族,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给过一块封地,足以说明秦始皇对郡县制的坚持,对国家大一统的期盼。

在一次宴会上,一个大臣吹捧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郡县制更是独创,才让国家统一,社会繁荣,百姓乐业。

正当秦始皇被“马屁”拍的舒服之际,一个儒生博士淳于越却站起来反对:按照儒家周礼所说,郡县制完全不可取,有违祖制,应当重新实行分封制。

当即便有数人起来争论郡县制跟分封制的好坏,秦始皇顿时就不高兴了,因为分封制会把一个完整的国家,分为大大小小的无数个小国,过不了多少年,肯定又会重蹈春秋战国混战的覆辙。

对于想让自己的国家传至千代、万代的始皇帝来说,实在想不通,儒家博士淳于越等人为什么会放着大一统的国家不要,却要选择分裂国家的分封制呢?难道他们读书读傻了不成,还是儒生只知学古,而不知变通呢?对于顽固不化的儒家众人,秦始皇第一次有了反感的心思。

还有一件事的发生,让儒生在秦始皇心中的地位急剧下降,这件事就是泰山封禅。众所周生,能够泰山封禅的帝王,无一不是千古一帝,功绩彪炳史册的人物。

公元219年,秦始皇终于统一中国,成就了帝国大业,渐生骄奢之心,认为自己功德无二,完全可以去泰山封禅,祭告天地。

但是因为史料遗失,没有了前人封禅泰山的记录,礼仪也无从得知,故此秦始皇诏儒生博士议定礼仪。

不料众多儒生不仅没有找到有用的资料,还当堂起了争执,见解多有不同。比如有一儒生竟说要用蒲草包住车轮子登,防止伤了草木。但是这样去爬泰山,何时才能上的去,秦始皇当即大怒,直接改编了秦朝祭祀祖先的仪式,当作封禅泰山的礼仪。

之后在上山封禅的途中,不巧遇到大雨,始皇帝一行颇有些狼狈,而一些儒生竟当面讥笑始皇帝,说始皇帝无德,天降大雨,不得封禅,这一切都在惹怒着秦始皇,最终免不得被坑杀的后果。

按当时的历史资料来看,当时儒生有二大弊病,

第一、固执己见,只能学会书本上的内容,不能延展开发新的内容,见不得郡县制的真正强大。

第二、夸夸其谈,只会引经据典,说道教育,没有直接有用的经世济用之学。跟秦朝的立国之本法家无法相比。

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儒生们只是自己作死,怪不得秦始皇暴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儒生   郡县   儒家   郡县制   泰山   秦朝   朝廷   礼仪   集体   博士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