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上学到底要花多少钱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现代人对于孩子教育的观念。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是每个家长的心头大事,为此买学区房,报课外班……因此,教育费用成为许多家庭开支中的大头儿。那么,古代的学校什么样?学费贵不贵呢?

  中国古代的学校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官学,二是私学。

  所谓官学,是指中央朝廷和地方各级官府直接创办和管理的学校。中央级别的官学,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太学和国子监。地方官学,就是各级行政区划内官府办的学校,又称乡学或学宫。《周礼》称: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庠、序、校、塾就是古代地方各级学校的名称。


  西周时,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学就已经蓬勃发展,形成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官学本身,既是学校,也是政府机构,教师也是由官员兼任。西周的官学是不收学费的,以后历朝历代的官学也大多免费。那官学的经费是从哪来的呢?主要是靠政府拨款,还有士绅商人的捐赠。

  宋朝时,由于人口数量庞大,官学学生太多了,光靠拨款和捐赠难以满足官学开支。于是,宋朝开创了一种“学田”制度。所谓学田,就是国家拨给学校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并租给附近的农民耕种,所获得的收益就可用作官学的开支。后来中央的国子监也开始实行学田制度。学田制为以后各朝各代教育经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保证了官学的免费就读。


  官学不光免费就读,有时候还能领到一些零花钱。比如宋代的太学,不光免费学,吃住也免费,学生每月还可领1000文。宋代1000文,其购买力大约合现在的800元。不过,在古代能上官学是很不容易的。初期,官学就读的大多是贵族子弟,属于权贵阶层,唐宋之际,官学开始向平民子弟打开大门,但得是学习特别好的才俊。古代官学的免费,有点类似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大学免费。

  需要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古代的官学也收一些自费生。比如汉代中央太学有两类学生,“正式生”和“特别生”。正式生由中央直接选拔入学,属于公费生,政府还发俸禄。特别生由地方选送到太学,属于自费生,尽管也不需要交学费,但没有俸禄,食宿费用需要自理。所以,太学中有些贫寒的子弟,需要一边学习一边做小工,这就跟今天的勤工俭学类似。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古代私学的费用。

  私学的开创者是孔子,他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给了普通大众读书的机会。私学的老师不是政府官员,国家财政也不支付其工资。古代官学的老师相当于今天有编制的教师,而私学教师没有编制。私学类似今天的补习机构,上学得交学费,孔子定的学费标准是十条束脩,束脩就是肉干,类似今天的腊肉。这个价格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因为那个时代吃肉还不是很容易的。那如果交不起肉干,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上学了呢?也不是。老师也可以不收你学费,但你得帮老师干活,以工代费,有点像今天导师带研究生的意思。

  后来私学渐渐普及,运营模式也成熟起来。私学的经费来源也趋于多样化,有地方士绅的捐赠,还有政府的补助,所以个人缴纳的学费也逐渐降低,普通家庭也能承受得起了。以明清为例,一个学生读私塾的费用一般为每年80金到120斤小麦。这个数量,当时半亩地的产出就足够了。清朝人口剧增之前,一户中等耕农的家里大约有5亩地。这样算下来,一个学生的上学费用约占全家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国子监   束脩   太学   官府   古人   学费   古代   费用   中央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