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里的尸体去哪了?古籍中竟然记载吃玉能飞升成仙

自古帝王多追求长生不老、灵魂不灭,都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即使长生不成,却任然希望死后还能复活,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人死后魂任然存在,人之三魂中有一魂是负责守尸的,就是守尸魂,如果尸身不腐,则此魂会一直留守。

如果尸身还在灵魂还有可能回归肉体而复活,这就是为什么古人在对尸体防腐技术上屡创新高,保存尸体不腐的措施除了像埃及木乃伊一样复杂的制作工艺之外,中国古人还有在尸身内灌注水银和制作防腐的棺椁,还有研制各种防腐药液浸泡尸体,其中最奢侈的一种莫过于金缕玉衣了。

金缕玉衣也叫“玉匣”、“玉押”,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

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古来发冢,见尸如生者,其身腹内外,无不大有金玉,汉制王公葬,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意思就说自古发掘的古墓中,如果有尸身不腐的,多数尸体内外有金器和玉器,中国古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玉器作为礼器,早期玉器主要运用于丧葬的中。

汉代之前都是用用玉片拼面具成附在尸身上。称为“缀玉面饰”。可能古人认为这样还不能保证尸身不腐,所以到了汉代则演变为包裹尸体全身的玉衣。

一套完整的玉衣则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的形状,胸背部宽阔,臀腹部也会根据尸体身形做出鼓突,就像一个完整的人体形状。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玉衣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用的玉料要经过开料、锯片、磨光及钻孔等。

每一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必须经过精心的设汁和细致的加工。据测定,玉片上有些锯缝仅0.3毫米,钻孔直径仅1毫米,工艺复杂与精密程度之高,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制造技术。整个玉衣制作过程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相当惊人的,据推算,汉代制作一件玉衣。大概需一名玉工耗费十余年的功夫。

那么古人为什么愿意用这么耗时耗力又昂贵的尸体防腐技术呢?难道只是为了显示尊贵身份地位吗?

在《说文解字》中,说“灵巫以玉饰身”,就是说人们觉得玉可通神灵,具有灵性,像古代神话中,女娲以彩石补天,这种彩石的碎片,传说这个彩石碎片就是玉,而玉石作为礼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周秦时期玉器被大量使用,两汉时期玉主要用作陪葬品,再到后期玉作为祭祀的作用就逐渐减少了。

古人认为玉是山川的精华,从上古时代开始,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神圣不可替代的位置,《水经注》中说昆仑山是通天之山,居住着“百神”。山有九井、玉门,井檻均用玉制成。山上有各种玉树,作为神仙的食品。

东晋干宝《搜神记》中说,杨伯雍在终南山种下一斗石子,数年后白玉生于石上,后又在玉田中得白璧五双。所以在古人看来玉不是普通的器物,而是灵性之物。

道家认为玉能通灵,可以使人飞升。汉郭宪《汉武洞冥记》记载:“有神女留王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后“既发匣,有白燕飞升天。”葛洪也说:“以玄虫血渍玉为水而服之,故能乘烟上下也。”这些道家人物把玉看成能使人羽化登仙的灵药,更加增加了玉的奇幻色彩。

中国古人还认为玉为阳物之精,生服之延年益寿,“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秦汉以来,方士们更以丹药玉屑作为延年益寿的“仙方”。所以再古人看来玉是可以食用的。

《山海经》中说道:“密山之上,丹水出焉,其中多玉膏,其源沸汤,黄帝是食。玉膏之所出,玉色乃清,五味乃馨,坚栗精密,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这段文字说的是黄帝食玉辟邪的传说。自黄帝就有了食玉的先例,古人认为食玉可以永生,成仙,所以从那时起便有了食玉的说法。

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玉石可以“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止烦燥,安魂魄”。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玉屑甘平、无毒”,主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

自黄帝以来,历代君王无不崇玉,食玉者也不在少数,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汉武帝。求仙问道、长生不老也是西汉帝王的追求。汉武帝听说了古人“服玉”的故事,认为食玉可以成仙,于是他在建章宫修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柏梁台,一个天女举着一个硕大的“盛露盘”用来承接上天赏赐的甘露,用甘露与玉屑制成的玉丸就是长生的仙丹。

魏晋以后,食玉之风大盛,服玉理论也越来越多。《抱朴子·内篇·仙药》记载:“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当得璞玉,乃可用也。”“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台,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宜十日辄一服”,服后“做发洗沐寒水,迎风而行,则不发热也”。也就是说玉也不是乱吃的,不是随便一块玉拿来磨成粉就可以吃的,按葛洪的说法是必须要配方和剂量以及服食方法,否则这可是会中毒的。

基于古人这些对玉的认识和想法,古人用玉来陪葬甚至制作成予以以期望尸身不腐,就可以理解了。

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满城县的一座小山丘上,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和他的妻子的合葬墓,在幕中出土了两套金缕玉衣。那么这样一件旷世珍宝是否真的保存了墓主人的尸身不腐呢?

在刘胜和其妻子棺内的尸体位置上,只是分散着许多小玉片。经过考古专家们的修复,复原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玉衣,这就是我国首次出土的金缕玉衣,我们知道固定玉衣的是金线,是不会腐烂的,但是更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只有散落的玉片,尸骨去了哪里了呢?难道真的飞升了吗?后来在清理金缕玉衣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有些褐色的骨灰和牙齿的珐琅质外壳碎片。

原来由于金缕玉衣价格昂贵,往往招来更多的盗墓贼,特别是两汉之交,陵墓管理松弛,给了盗墓贼绝好的机会盗取金缕玉衣。当时的盗墓贼并没有什么艺术欣赏水平,觉得玉片不好出手,但是玉衣上链接玉片的金丝一熔就是金子,所以他们只取这些金丝,然而盗墓贼们可没有闲工夫再给墓主人拆线,毕竟盗墓时间紧迫,而且由于金缕玉衣都是根据墓主身材量身打造,太过合身,固定得很牢,想直接脱下来是不可能的。

于是盗墓贼们就把尸体从棺木中拖出来,直接焚烧,把尸骨烧化掉以后,就能把玉衣顺利取出了。所以墓主的尸骨自然荡然无存了。

令这些身份尊贵的墓主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花了大把的玉片和金丝,费尽人力物力制作的金缕玉衣,非但没能使尸体不朽,反而让尸体灰飞烟灭。

鉴于此,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期盼玉能复生的梦碎,汉代玉衣和葬玉文化也就此尘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金缕玉衣   尸体   尸身   尸骨   汉代   黄帝   金丝   玉器   古籍   中国   古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