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23年后,女儿李敏突然病倒,孔冬梅无奈下写信求助中央

2006年的仲夏,在上海举办过一届名为“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书展。在书展的现场,出现了一个穿着白色衣服和蓝衬衫的女子,她正是此次图书签售活动的作家。

一位老人在看见她之后,眼神顿时就停滞了起来,他久久地凝视了一会儿,忽然问:“你是不是毛泽东的~~~?”

话音刚落,老人的神情便又怅然起来,旋即流下了一行热泪。是啊,这明明是一个女作家,怎么会是毛主席的亲人呢,可她和毛主席实在太像了。

事实上这个作家确实和毛主席有关系,她名为孔东梅,他的母亲就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

毛主席当年和贺子珍结婚,生了好几个小孩,但只有李敏幸存了下来。

毛主席对李敏非常疼爱,称呼她为“娇娇”。而后来,李敏与孔令华成婚,生下了孔东梅。

也许是基因的隔代遗传吧,孔东梅与毛主席长得太像了,甚至于下巴上都长了一颗痣,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起已经去世多年的毛主席。那么,在毛主席逝世以后,李敏一家又有着什么样的境遇呢?

1976年的9月9日凌晨十分,毛主席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这不管是对毛主席的亲人还是中国人民,都是一个极度沉重的消息。

而一直被父亲深深疼爱的李敏,更是异常痛苦。恍惚间,时间被拉回到了几十年前,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

在井冈山上,毛主席与贺子珍相识,他们一个是革命领袖,一个是女中豪杰,都为对方所倾倒。没有甜言蜜语,没有花前月下,毛主席与贺子珍在红旗飘扬的井冈山上结为了革命伴侣。

此后,毛主席与贺子珍互相扶持着,走过了一段极为艰难的岁月。在这一过程中,贺子珍多次为毛主席生下儿女,但可惜的是他们不是夭折就是失散,没有一个能长伴他们的双亲。

直到1936年,红军抵达陕北保安,在一座破败的房子里,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女婴。毛主席听到消息,立即赶了过来,他还风趣地对身边的战友们说:“子珍生下了一个大鸡蛋!”

而等到毛主席见到了自己的宝贝千金,更是两只眼睛都噙满了笑意。邓颖超当时一直在贺子珍的身边,她怜爱地抱着小女孩,赞叹说:“正是一个小娇娇啊!”

毛主席听了,就说:“那就叫她娇娇吧!”

一开始,李敏都是叫娇娇的,至于李敏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毛主席当时化名李得胜,而他后来借用古人的“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给孩子起名为李敏。

然而,在李敏出生后几个月,由于贺子珍和毛主席赌气,贺子珍离开了延安。同时,由于贺子珍在长征过程中遭遇敌机轰炸,体内残留了一些弹片,一直没有取出来。于是,赌气出走的贺子珍就干脆去了苏联,而李敏则留在了延安。

直到李敏四岁的时候,当时毛主席因为要指挥抗战大计,没有精力来管孩子,就把李敏送到了苏联和贺子珍团聚。

同时在苏联的,还有毛主席与亡妻杨开慧的两个儿子,也就是毛岸英和毛岸青。他们四人在莫斯科相依为命,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要不是苏联卫国战争的爆发,也不会有后来的曲折。

总之,由于残酷的苏德战争,贺子珍等四人吃了很多苦,但好在战争以苏联的胜利结束了,他们也最终迎来了回国的日子。

在王稼祥等人帮助下,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和毛岸青回到了哈尔滨,在这里暂时住下。在这里,李敏总是能看到毛主席的画像,而别人也都告诉她:“这就是你的爸爸呀!”

贺子珍也对李敏说:“你回国后,还没有给爸爸写信,给爸爸写封信吧。”

李敏点了点头,但从小就在苏联生活的她,早就不会写汉字了,最后是用俄文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她说:“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您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

毛主席很快就给她回信说:“娇娇:‘看到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现在一定长大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欢迎你来,希望你赶紧回到爸爸身边来。’”

于是,在1949年的初夏,李敏在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带领下,回到了北京,在西山双清别墅见到了已经八年不曾谋面的毛主席。

一见面,李敏还很怯生,还是贺怡提醒她:“还不快叫爸爸。”这时,李敏才很腼腆地叫了一声:“爸爸”。

而毛主席自然也很高兴,他一把把女儿搂在怀里,怜爱地说:“娇娃,我的小娇娇!”

要说毛主席有多欢喜这个宝贝女儿呢,他在往后逢人便说:“我有一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

后来,贺子珍定居上海,毛主席和李敏则一直在北京,但一有时间,李敏就会往返两地,有时候替妈妈问候爸爸,有时候替爸爸给妈妈带些东西,女儿成了两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渐渐地,李敏也长大了,她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正是在大学期间,李敏与孔令华确定了关系。孔令华是孔从洲将军的公子,当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书,而他和李敏在高中时期就已经认识了。

一开始的时候,李敏并不知道孔令华的家世,外人也不会把李敏和毛主席联系起来,所以双方是自由恋爱的。

李敏是一个乖乖女,这种事情并不会瞒着自己的父亲。毛主席也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他只是问:“小孔的爸爸是哪个?在哪工作?”

这下给李敏问住了,她说:“不知道,我从来没有问过。”

毛主席哈哈一笑:“你连她爸爸是干啥的都不知道,怎么和他耍朋友嘛?”于是,李敏这才去找孔令华询问,而孔令华也没有隐瞒。

得知是孔从洲将军家的小子,毛主席“唔”了一声,随后说:“我同意还不够,你还得征求你妈妈的意见。”

不久后,李敏就带着孔令华去上海见了贺子珍,得知自己的未来女婿是一个将门虎子,贺子珍哪里会反对,对这个准姑爷欢喜得很。而得知自家小子找的女朋友是毛主席的家女儿,孔从洲将军也很高兴,两家很快就达成了意见。

1959年的八月份,李敏的婚礼如期举行。那一天,主持婚礼的正是毛主席,往常不怎么喝酒的他,那天连干数杯,可见他有多高兴。而在婚后,李敏还是先住在中南海,每日陪伴着父亲。

三年后,李敏生下了一个儿子,作为毛主席第一个外孙,这个孩子也被毛主席十分疼爱,毛主席给他取名字为“继宁”,意思是继承列宁的理想,可见毛主席对他的厚望。

而孔东梅,则是1972年在上海出生的。怀孕期间,因为生活压力大,李敏曾一度想把孩子打掉,但被毛主席阻止了,毛主席说:“即便是生活困难,也要留下这个孩子,毕竟他是我们毛家的后人。

最后,李敏还是坚持着把孩子生了下来,并寄了新生儿的照片给毛主席。毛主席看到外孙女的照片后十分高兴,并以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最喜欢的花为外孙女取名为东梅。

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女儿,孔东梅从小就是在上海,和独居的外婆一起生活。而等到孔东梅四岁的时候,毛主席就去世了,所以她也从来没有见过毛主席。

也是在上学的过程中,孔东梅才慢慢知道了,原来大家所崇敬的毛主席,就是自己的外公,但她已经没有机会当面喊一声“外公”了。

说回到前面,等到孔继宁长到一岁的时候,李敏一家才搬出了中南海,住到了兵马司胡同的一幢民房里,从此真正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而从1963年至1972年,李敏去中南海的次数也在不断减少,从一开始的每周探望一次,到后来每月甚至半年去一次。尤其是1972年以后,至毛主席逝世的四年时间里,李敏一共才去了三次中南海。

这倒不是因为李敏有了自己的家庭就不再挂念父亲,也不是因为毛主席不再疼爱这个女儿,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很深固,思念也是十分深沉。

只是在搬出中南海后,李敏的证件也上交了,她此后想要自由地出入中南海就没有那么方便了。每一次李敏都必须打报告,等待审批,而大多数时候她只能失望而归。

有一次,李敏通过汪东兴进入过中南海,毛主席在见到女儿后很是兴奋,但随即又问:“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呀!”

李敏内心很是难受,最后回答说:“门槛高了,不好进。”

毛主席临终前不久,李敏获准探望毛主席。终于,李敏见到了她朝思暮想的父亲,而毛主席在看到李敏后,那衰弱的脸庞终于焕发出一丝光彩,他满含埋怨地说:“娇娇,你来看我了......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呀?”

一瞬间,李敏的情绪就控制不住了,她一边流泪一边说:“爸爸,你的娇娃来看你了......”

等到第二天,李敏再一次进入中南海,毛主席已经去世了。在秋日的凉风中,李敏的心却已经冰冷地像是严冬,她很想大哭一场,但她终究是克制住了。本来李敏是要为父亲守灵的,但没能如愿,最后只好和市民百姓一起排队去瞻仰父亲的遗容。

之后,李敏在自家腾出一间屋子,布置了一个灵堂,自己为父亲守灵。在灵堂里,写着一副挽联:“永远继承您的革命意志,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携儿子孔继宁女儿孔东梅敬挽。”

毛主席的葬礼,李敏是出席了的。不仅如此,李敏还在此时为毛主席完成了一个心愿,那就是联络了毛主席一直未曾谋面的侄子贺麓成前来。

贺麓成,或者叫毛岸成,他是毛主席的亲弟弟毛泽覃的孩子,他的母亲就是贺子珍的妹妹贺怡,但这两人都不幸牺牲了。

贺麓成是被姨妈贺子珍养大的,并成为了我国的国防科技人才,参与了导弹研制工程。正因如此,贺麓成的身份是保密的,毛主席想见他却一直见不到。

知道父亲一直在念叨这个堂兄,李敏特意把贺麓成的名字放进了名单中,让他与伯父完成了第一次,但却是阴阳两隔的会面。

除了贺麓成,李敏还通知了毛主席的一些故人,比如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张仙鹏,让他们也能最后送别毛主席。或许,正是因为自己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李敏才想让大家不留遗憾吧。

最后,是李敏的母亲贺子珍,应该怎样把这个噩耗告诉她呢?事实上根本不用李敏去告诉,也根本瞒不住,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像一颗炸弹在中国爆炸,哪怕是穷乡僻壤的人也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贺子珍从一开始就通过收音机获知了噩耗,而深受打击的她还因此大病一场。等到女儿李敏一家赶到上海,贺子珍满眼泪花,责怪女儿说:“你们没有照顾好他......”

那以后,贺子珍倒也敛起悲痛,依旧坚强地生活着。直到1979年的时候,贺子珍才终于去了一次北京,见到了让她魂牵梦萦的毛主席的遗容,只是故人已非昨。在完成了最后的心愿后,贺子珍也于1984年去世了。

父亲的去世对于李敏已经是一次难以承受的心理伤害了,而母亲的离开又让本就不如意的李敏更加难过,但命运似乎还不打算宽宥于她。1999年,李敏的丈夫孔令华也因为车祸去世了。

在改革开放后,孔令华也选择了下海经商,而他的经商之路并不顺利,先后遭遇抢劫、偷窃等种种厄运,但他却难得坚持了下来。

而且,在做生意之余,孔令华将自己赚来的钱很多用在了研究和宣传毛主席思想上,并多次举办摄影展。他这样做,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仅仅是为了毛主席思想与精神的传承。

而在1999年,孔令华参加一场关于毛主席的纪念活动的时候,在返回深圳的高速上遭遇了车祸。

其实这次车祸并不致命,孔令华也被抢救了过来,但在休养期间,孔令华进行了二次手术,结果因为院方操作不规范,孔令华在手术台上心脏病发作,最终不幸逝世。

这个噩耗对于李敏来说,真的是让她痛断肝肠,她不久也住进了医院。

此时,李敏的儿子孔继宁正在驻外大使馆工作,根本来不及回国,能够照料李敏和处理后事的只有孔东梅。

李敏生病住院,每天都在花钱,但孔家却没多少钱。此前孔令华经商,并没有赚到多少,还把一部分拿出去做公益了。而孔东梅此时刚大学毕业,也没有什么收入。

没办法,孔东梅只能四处去借钱,亲戚朋友能开口的她都开口了,但借来的钱却是杯水车薪。正在迷茫之际,孔东梅想到了组织。

但此时,毛主席已经过世二十三年了,尽管内心很忐忑,但孔东梅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希望组织能借一笔钱给母亲垫付医药费,等母亲渡过难关,一定如数奉还。

得知消息,中央委员们纷纷震惊了,因为李敏这么多年一直很低调,所以他们并不清楚李敏一家的近况,如果不是孔东梅来信,谁也不知道她有这样的难处。于是,大家伙都互相告知,也都慷慨解囊,为李敏凑了一笔钱。

当委员代表们带着钱去医院看望李敏的时候,她正从手术室出来,还没有苏醒。拿到了急需看病的钱,孔东梅对大家千恩万谢,然后就去缴清了医药费欠款。

而当李敏苏醒过来,看到围住病床的一群人,她才意识到了什么。在接受了大家伙的慰问后,李敏也是连连道谢,言语之间眼眶里已经噙满了泪花。

事情过后,李敏却把孔东梅喊了过来批评了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毛家一直以来的家风就是靠自己,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更不能打着毛主席的旗号谋求私利。正因如此,毛主席的儿女们都不曾身居高位,过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

毛主席生前是攒了不少钱的,都是来源于稿费,这笔钱足有一百二十四万之多。放在当时那个年代,足够他的儿女们过上不错的日子。但是,毛主席把钱都捐了出去,他教导儿女们要自食其力。

直到毛主席身后,看到他的儿女们生活艰难,中央才违背毛主席的遗愿,从那笔钱里各拨出几千块给毛岸青、李敏、李讷三家。

这是国家第一次帮助李敏,已经让李敏很是羞愧了,她此后也从没有向组织开口,再苦再难都是咬牙坚持。甚至于力所能及的时候,她还要接济毛主席在老家的亲人。

而这次李敏生病,孔东梅自作主张向组织求助,纵然是无奈之举,但李敏还是告诫孩子下不为例,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而麻烦国家。

那以后,李敏一家的生活再次回归平静,李敏也安享晚年,她曾对记者说:“我眼睛不好,很少出门,不过多的会客,就在家里的厅里走动做一些锻炼。我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和军事频道,再看看有关农业节目。喜欢听听音乐,但喜欢听老歌和红歌,现在年轻人唱的流行歌曲听起来不习惯。”

而孔东梅继续读书,后来也自主创业去了。在他们的努力下,生活慢慢好起来了,不仅能够自食其力,也有了富余。在李敏的带动下,他们一家也都拿出了精力与财力服务于公众。

李敏和儿子孔继宁一起,在2002年成立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以此宣传毛主席的思想,弘扬红色文化。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李敏就主动在家族里发出倡议,向灾区捐款捐物。于是,不仅是孔东梅捐款三万多,还有李讷的儿子王效芝,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也都向灾区捐款三万多。

要知道,毛主席的儿女们生活都并不宽裕,像李敏常年都是穿旧衣服,门口的灯泡换了都舍不得修,能拿出这么多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在随后,通过在文化出版行业的多年耕耘,李敏的儿女也都有所成就。时至今日,孔东梅已经成为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而孔继宁也已经是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看着毛主席的后代们生活安稳,且依旧铭记着毛主席的教诲,弘扬着毛主席的精神与思想,也让我们为毛主席感到欣慰。

纵观李敏的人生,作为毛主席的女儿,她串联起了毛家的三个时代。其一是革命战争的年代,我们顺着她的视角看到了属于毛主席与贺子珍的青年岁月,他们的革命历程,传递给人们以顽强奋进的力量。

其二是新中国的年代,这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伟大领袖的温柔与博爱,他是伟人,却终究是人,普通老人的情感在他这里同样强烈。

其三是改开后的时代,没有了毛主席,但不代表毛家没了凝心聚气的主心骨。依靠着毛主席的教诲与遗范,毛家的后人始终以“未敢负前人”的心态生活着。毛主席离开了,但他的后人同样值得我们敬重。

参考资料: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毛主席教育孩子做人要低调——人民网

女儿李敏回应毛泽东“出走”原因:中南海门槛太高了——辽沈晚报

父女生死两茫茫——晚年毛泽东与女儿李敏——党史纵横

孔东梅谈外公外婆二三事——福建党史月刊

吴连登:毛主席临终前储蓄只剩五百多元,百万稿费全部上交——中国领导干部资料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中南海   生下   延安   苏联   女儿   外孙女   噩耗   北京   上海   疼爱   年后   父亲   儿子   爸爸   无奈   母亲   中央   孩子   李敏   孔冬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