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嚷着要休学打游戏,父母将计就计,这样极端的教育方式不可取

刷视频时看到一个消息,有个8岁多的孩子游戏成瘾,想要休学专打游戏

不曾想到的是妈妈竟然同意了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休学一周在家专打游戏。

在妈妈看来,与其让孩子偷偷摸摸地利用上网课的时间去玩,不如直接停掉课程,用一个星期来治治他的网瘾。

说干就干,妈妈帮孩子跟老师请假,然后在家给孩子制订了一个kpi的考核指标。

孩子每天需打够16个小时,在每晚12点结束后再陪着孩子复盘。

此外,妈妈还从外面找来游戏大佬做援手,以在游戏中“吊打”孩子,让孩子认清自己与职业选手之间的差距。

妈妈这样的做法使得孩子在第四天的时候开始崩溃,到了第六天,孩子自己玩不起了,主动提出上课,并补齐了6天里落下的所有作业。

结果是不是很圆满?孩子不玩游戏了,主动提出上课了。

有许多网友也纷纷表示,这法子太好了,简直双赢。


可真是这样吗?结果又真的圆满么?

其实并不一定,反正我是极其不赞同此类做法的。

从一个极端进入另一极端

在上初中期间,我家大儿子也曾深深沉迷于游戏。为了将他从游戏里拉出来,我们做父母的试过很多方法。

其中有一个方法就如文首的妈妈类似,同意让孩子尽情地玩,玩它个天昏地暗,玩到他再也不想玩。

我还记得当时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想法,主要是在网上看到有人说马云为了给自己家儿子戒网瘾,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

于是我也用了,结果可能大家都已经猜到了,要不然我也不会如此不认同这位妈妈的做法了。

本来游戏成瘾已经是一种极端了,非正常化的。妈妈却还想用不停打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戒除网瘾。

妈妈想要给孩子戒网瘾并没有错,但做法不应该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在知乎上,我也曾看到过一个与之类似的例子。

有位老师说起他在高中教学生涯遇到过的一件事,一位年级第一的学生在高二的时候突然痴迷上了游戏。

每天在教室里上着课,心却飞到了游戏上。他很明显地感觉到游戏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让自己到网吧打一个月游戏,把游戏玩到吐。

为了这个想法的实施,他学校家里两头瞒,并说服了班主任,还跟同学说自己家里有事需请假一个月。

就这样,他上课时间坐在网吧玩游戏,学校下课了准时回家。

快临近一个月的某天,他面对着电脑屏幕,突然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于是,他重新回到了学校。

重新回到学校的他,确实很努力地学习,每次考试都能拿600多分,稳坐年级第一的宝座。

可是,就在6月的某天大家纷纷收拾行李准备离校,这个学生竟然跟一个他向来看不惯的同学打起架来,抡起椅子就往人头上砸的那种。

对方父母扬言要卸掉他的右胳膊,让他有再好的成绩也上不了考场。学校老师得知后,带着他赔礼道歉,再赔钱,才平息了这场纠纷。

可事情还没完,不知因为什么事,在高考的前一天,一个下着暴雨的晚上,这个学生竟然喝得酩酊大醉,又哭又闹,醉倒在暴雨里。

幸得路人遇见报警,被送往医院救治。第二天一早,直接从医院上了考场。

那年高考,他考了585分,是前所未有的失常。

看到这个事,真心觉得很遗憾,明明是一棵好苗,最后还是自己误了自己。

从拼命玩,到努力学,再到各种事件频发,其实就是从一个极端到达另一个极端。

正如这位老师说的那样,或许他本来就是一个极端的人,而一个极端的人的特征,就是凡事爱走极端。

自以为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实不可取。

孩子沉迷游戏的背后,是父母爱的缺失和对孩子陪伴的匮乏

再说回到8岁孩子休学打游戏一事。

一个8岁多的孩子就已经沉迷于游戏,很明显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大的缺失。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孩子很可能在8岁以前,他就已经对游戏有了十足的浸泡和依赖,而一个孩子之所以沉迷或上瘾某件事物,只因父母爱的缺失和对孩子陪伴的匮乏。

董卿曾在《朗读者》中说:

“陪伴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了陪伴,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父母之于孩子的爱与陪伴意义重大。倘若孩子缺失了这个部分,他就会从别的地方去寻求,直到找到为止。

因此,从根上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父母   孩子   将计就计   匮乏   缺失   考场   做法   妈妈   老师   方式   学校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