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那些事儿(十八)

崇祯自缢,闯王功败,吴三桂冲冠一怒,清军兵不血刃地越过山海关,入主紫禁城。

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梦想终于在漫长的61年之后,在6岁的顺治皇帝、在努尔恰赤第十四子摄政王多尔衮的手里变成了现实。

清朝取代明王朝,成为华夏大地的新主人。

灭南明,平二藩,收台湾,战沙俄,清军延续着后金时代的铁血,维护帝国的统一。

改满制,集皇权,兴水利,重民生,清初帝王如履薄冰地延续着封建时代最后的辉煌。

简单粗暴剃头令:

清军入关后,南明在江南建立了一个弘光小朝延,但却腐朽昏庸。清车一鼓作气,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其一扫而尽。明朝覆灭后,清廷宣言“不杀人,不剃发,安民乐业”,所以,百姓们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

根据满洲旧例,投降的汉族人必须按照满族人的习惯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

所谓剃发实则是让汉族百姓把头型换成满族人的发式。

传统的满族男人的发式应该是“金钱式”,又叫“金钱鼠尾式”。也就是说,最标准的剃法应当是将头发全部剃光,只在头顶留一铜钱大的头发打辫了。这个发型很难保持,因为头顶要干净无发,必须做到“五天一打辫,十天一剃头”。

清朝统治者对其极为重视。早在天聪年间,皇太极在进行扩张战争时就一再强调推行剃发政策。当时的明将张春在大凌河之战中被后金俘虏,皇太极极力想要劝降他,给他送去佳肴美酒,但张春坚决不从,并开始绝食。皇太极只好亲自出马,经过反复地劝说,张春终于心意有所动摇,开始恢复饮食,这个举动似乎可以说明他答应投降了。可是张春宁死不剃头,最终皇太极只好把张春安置在庙中“恩养”,而张春至死也没有剃发。此虽一免死特例,但辽东汉民很早就深受剃发政策的制约,清军人关厅,更是变本加厉地推行这一政策。

明末张春

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沿途他就忙着颁发诏书,要求归顺的明朝军民人等尽皆剃发。进入北京之后,他正式下达了剃发和更换服饰的法令。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这一命令立刻引起了激烈的反对,朝中官员剃发者寥寥无几,大批的前明官员因为这一制度闭门不出,拒绝为清朝效力,或者南下逃离京城;而老百姓更是坚决不愿剃头,甚至因此而爆发农民起义。多尔衮眼见统治未稳,担心酿出大变,仅仅一个月之后,就不得不停止了剃发令的实行。

当清朝的统治逐渐稳固时,多尔衮再次提出了实行剃发令的要求。可笑的是,这个建议却是一名汉臣孙之懈提出来的。

孙之獬

孙之獬,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此人品德败坏,反复无常,在官场上一直没有混出个名堂。清军入关后,他为了在新主子面前得个好印象,便第一时间当了叛徒,出卖了明朝廷,成了第一批摇尾乞降的汉官,清朝也没有亏待他,赏赐了他一个礼部侍郎的官当。

为了继续向上爬,他当下拥护剃发令,还穿上了满族人的服装,没想到,在朝党之上,受到了汉族人的鄙视和满族人的耻笑。为了一雪前耻,他便写了一道奏章,建议在全境范围内给汉族人剃发。

在奏折中,他写道:“陛下平定中原,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这激将法很是管用,多尔衮决定强迫剃发,于是,孙之獬的撺掇令中原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血雨腥风。

多尔衮见汉族人都有此想法,自然乐得同意。在清军攻陷南京,弘光小朝廷覆灭之际,多尔衮深感时机成熟,便给在前线指挥战斗的豫亲王多铎下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之后,又给礼部下发谕旨,一方面说明实行剃发令的原因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则要求全国军民一律剃发。

多尔衮

清廷简单粗暴的政策激起了江南汉族人严重的反抗情绪,一方面这自然是由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的古训,另一方面也是对清朝统治者的一种反抗。士绅、农民、工商业者,甚至引车卖浆者,以及相当一部分官僚,都坚决不愿执行剃发令。

在清廷强制推行剃发令的过程中,曾经有人对此提出异议。陕西河西道孔闻謤曾经上书,他是孔子的后人,文章做得极好,引经据典,头头是道,洋洋洒洒数千字,中心意思就是请求停止剃发令。但多尔衮的回应却简洁有力:“剃发严旨,违者无赦。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况孔子圣之时,似此违制,有玷伊祖时中之道。著革职永不叙用。”

仅仅是革职还是好的,名士陈名夏看到当时各地此起彼伏的反对剃发令的斗争,评价道:“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可太平。”不久之后竟然因为这句话被满门抄斩。

强迫剃发,使得当时原本有了降附之心的民众,再次被激起了反抗之心,1645年6月28日,清廷再次传谕:“近者一月,远者三月,各取剃发归顺。”剃发成了命令。

但江南汉族人民对此强烈反抗,为了镇压,清军动用武力,一时之间,江南各地处处都是血流成河。在攻入江阴城后,城内男女老少,争相赴水、投火、自刎、上吊自杀,将抵抗进行到底,而清军也是毫不含糊,他们连杀二日,直到找不到活人才封刀。

昆山地区,本来人心平定,但剃发令一下,民众便争相反抗,先是杀掉清军的地方官,后又烧了府衙,清军派人镇压,百姓伤亡惨重。

I645年7月底,消军5000多人向嘉定挺进,一路上奸淫杀烧,无恶不作。清军用炮火攻开了嘉定的城门,城里的民众无法逃生,便纷纷投河而死,一时之间,河水都不流通了

当时的江南,元全是一幅人间地狱图,处处白骨累累,焦土横尸,惨不忍睹。有亲身经历的一位叫作朱子素的人在后来《嘉定屠城略》中写道:“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藉。”

清军在这几次大肆的屠杀后,江南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归顺了,纷纷剃发,自称大清顺民。在清朝的杀杀戮淫威下,反抗的气焰终于被压了下去。

强迫剃发,虽然令服饰打扮得到了统一,但在另一层面上,却是严重阻碍了清朝的统一进程。孙之獬贪图富贵,令同胞百姓遭到如此重创,自然没有什么好报。

不久后,孙之獬因为收受贿赂,被夺职遣还老家淄川。他在路上遇到山东谢迁等人起义,一家老小被斩杀精光,而他本人则是被五花大绑十多天,受尽了折磨,起义军在他头上戮满细洞,用猪毛重新给他“植发”,最后将他肢解碎割。后人在笔记中对他的评价是;“嗟呼,小人亦枉作小人尔”。

那么既然如此,清廷为什么还要不计任何代价,甚至冒着动摇统治基础的危险强制推行剃发令呢?作为征服者的满族人,人口总数远少于汉族人,强迫国民统一发式实则也是整个统一过程的一部分。另外,通过剃发令的推行,也可以借此找出对新政权不满的人,借以打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震慑民心,稳固新生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嘉定   明朝   太极   汉族人   清廷   发式   江南   军民   清朝   事儿   剃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