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帝拓跋焘:汉武帝之后,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又一次致命打击

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的东宫里,一声嘹亮的啼哭响起,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体态容貌不像刚出生的普通孩子,一个老者十分惊奇,高兴地说:“将来能达成我事业的,必定是这个孩子。”

这个出生的孩子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而说这话的,正是他的爷爷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焘出生时,他的祖父道武帝拓跋珪已经在公元383年建立了北魏。因为拓跋珪十分崇拜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曹操,因此将“魏”定为国号。拓拔珪一生南征北战,很少有对手,这就奠定了北魏统一北方的根基。

北魏一直都有“祖业孙承”的说法,而拓跋焘也不负所望,从小就非常聪明,12岁的时候就带兵抗击柔然骑兵,显露出了卓越的军事天分。

公元423年,拓跋焘登基称帝。接过祖父接力棒的他,常常亲自带着部队出征。过了一年,南宋的皇帝也变了,刘义隆登基当上了皇帝。从此,这一对冤家对头正式上线,两个人开始掐架,都想吞掉对方的地盘。

当时拓跋焘登基的时候,对门老宋家窝里斗得厉害,拓跋焘手痒痒想去掺和,可回头一看,自己家后门还趴着柔然这一头大老虎呢。没法子,先稳定后方大本营再说吧,他就亲自带兵攻打柔然。当拓跋焘在层层包圆中杀开一条血路的时候,对门老刘家的老三刘义隆也在内乱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老刘家的掌门人。两年后,拓跋焘再次派遣五路大军追击柔然。可柔然很狡猾,逃跑了。拓跋焘没放弃,吸取经验教训再前进,终于在4年后直接打到了柔然的老巢可汉庭,将柔然打得再不敢嚣张了。

他还没开心多久,对门的刘义隆也不是个善茬,抢先出手发动了大规模的北伐。拓跋焘望着自己手底下的骑兵,嘿嘿一笑,原本他也想南下呢,没想到刘义隆自己送上门了。三下五除二,他就把刘义隆的军队打回了老家。

经过了第一次的较量,两个人对彼此的实力心里都有数了,他们都发现了一个道理,与其天天在外面干架,还不如回家好好练练内功。

二十年的时间,两个小伙子都开创了一番事业。刘义隆完成了“元嘉之治”,拓跋焘也在公元439年,灭了北方的胡夏、北燕、北凉等大大小小的国家,最终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两个人都攒着一口气,都想看看谁才是老大。公元450年,拓跋焘打算南下,刘义隆也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作为一个常年打仗的帝王,拓跋焘在军事谋略上很有自己的一套。他让刘宋军队先尝到了甜头,等到天气一冷,立马突然来个大反击。他亲自率领大军南下,轻松吊打了南军东路的王玄谟,又一口气打退了中路军,逼着西路军直接跑路,他一鼓作气打到长江边,刘义隆慌了。拓跋焘也想过河啊,可是他发现一个问题,他没有船啊!而且他手底下都是骑兵,到了水上那就是旱鸭子啊。

当时拓跋焘想了想,与其和刘义隆天天这么闹下去也不是法子,要不重新做朋友吧。他就派人传话,想要来个联姻,做儿女亲家亲上加亲。谁知道,刘义隆一看拓跋焘竟然主动求和就傲娇了,直接一口气拒绝了。拓跋焘听说刘义隆敬酒不吃吃罚酒,一不做二不休,洗劫了整个江淮一带,这才很不情愿地退出了刘宋的地界,实现了“饮马长江”的志愿。


不要看拓跋焘打仗打得风生水起,在治国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他重用崔浩、高允等汉族大臣,将八部纳入尚书省,还兴办教育,推崇儒家文化,并在法制、军事方面进行了汉化改革。他带头节俭,平时也不讲究吃穿,多次下诏减轻赋税,北魏的老百姓生活得乐滋滋。公元444年,他又采纳古弼的建议,把上谷苑囿(yòu)的一半改造为民田,分给了农民。

在拓跋焘在位期间还发生了几件大事,第一件就是灭佛。

拓跋焘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其实十分尊重佛教。但是随着佛教徒的大量增加,拓跋焘就发现,咦,怎么干活的人越来越少了呢。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帝王,他可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尤其他在平叛的时候,竟然在长安的一所寺院发现了兵器时,他彻底怒了。在崔浩等人的建议下,拓跋焘开始了灭佛的行动。他将佛教定为邪教,焚毁全国所有的佛像和佛经,把所有僧侣杀光,这些措施对佛教的传播造成极大的损害。


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规模较大的反佛运动,而发起这场运动的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里都有个武字,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所以就称为“三武灭佛”,这是中国佛教史上“法难”。

第二件事情是崔浩案。

崔浩是拓跋焘最亲信的大臣,他按照汉族的传统思想重新整理北魏士族的高低,鲜卑族的贵族对他记恨在心。公元439年,崔浩奉命编写北魏国史《国书》。没想到崔浩是个非常耿直的boy,他根据拓跋焘的要求,一五一十地将北魏的黑历史全部都写了出来,甚至还刻在碑文上,将碑文立在大路边,引起了围观。这一下子可捅了马蜂窝了,尤其是许多较为汉化的鲜卑贵族们就受不了了。于是在鲜卑人民的一致抗议下,出现了“国史之狱”,崔浩以“复扬国恶”的罪名被整死了,连带他的宗族以及他的姻亲都被灭了。

而另外一件事就是他同太子拓跋晃之间的矛盾。

因为拓跋焘常年在外打仗,家里这档子事情就由他儿子管,而这一管就是11年。在这11年里,太子的权力逐渐膨胀。到了后来,拓跋焘管军事大权,而太子管治国。拓跋焘是个道教徒,而太子拓跋晃却是个佛教徒,在灭佛一事上与拓跋焘起了冲突,再加上和拓跋焘身边的太监宗爱不对付,终于导致了矛盾的总爆发。

宗爱是拓跋焘身边的太监,他见太子很得拓跋焘的信任,怕将来太子登基后对自己不利,就经常在拓跋焘耳边说太子结党的坏话。拓跋焘听着听着还真信了,就将太子所谓的“党羽”给砍了。太子拓跋晃又气又怕,一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呜呼了。见自己的儿子死了,拓跋焘就开始反思复盘。他这一复盘,将边上的宗爱给吓坏了,他担心拓跋焘想着想着就想明白了。与其坐以待毙被砍脑袋,他还不如奋起一搏。公元452年,宗爱发动政变,杀了拓跋焘。而这一年,拓跋焘45岁。


宗爱杀死了拓跋焘之后,就立他的另一个儿子拓跋余为皇帝。谁知道,宗爱看拓跋余也不顺眼,竟然将他直接给咔嚓了。这一下子大臣们都怒了,两个皇帝都被你给咔嚓了,这也太嚣张了。他们就联合起来,拥戴拓跋濬(jùn)为皇帝。拓跋濬就是拓跋晃的儿子,他一上台就直接将宗爱给杀了,给他老爹报了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汉族   王朝   佛教   中原   鲜卑   北魏   游牧民族   汉武帝   骑兵   大臣   太子   公元   皇帝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