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何被称为儿皇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战乱最为频繁、社会秩序最为混乱的时期。短短几百年的时间,朝代更替频繁,也涌现出了一批开国“君主”。然而,在他们之中,有一位皇帝却被称为“儿皇帝”,这是为何呢?


实际上,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称号并不是后世学者为了嘲讽石敬瑭而起;相反,“儿皇帝”是石敬瑭自己给自己起的一个称号。

回看二十四史,不难发现,有许多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前半生骁勇善战、名声赫赫,然而一旦位极人臣,篡位称帝后,往往变得昏庸无道,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石敬瑭便是这样一个人物。


早年的石敬瑭崇拜汉代名将周亚夫,好读兵书,因此得到李嗣源(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存勖之弟)的器重,将其收在自己军中。史书对于石敬瑭如何得到李嗣源的垂青没有过多的描述,但时年二十岁的石敬瑭能够得到当时已任代州刺史的李嗣源的赏识,足以说明他的过人之处。


后梁贞明四年(918)至同光元年(923)的八年时间里,石敬瑭追随李嗣源和李存勖东征西战,立下无数战功,并在战场上两次于万军中将身陷重围的李存勖救出,这让李存勖、李嗣源对其更加器重。


李存勖建立后唐至李嗣源为帝的十年间,石敬瑭先后被加封为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另兼职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地军队蕃汉马步军总管,使其掌握了后唐发家地——河东地区的军政大权,石敬瑭从此摆脱束缚,成为了专镇一方的大将。


功高总是震主。虽然李嗣源在位期间,石敬瑭表现地规规矩矩,但在后唐长兴四年(933)李嗣源病死,李嗣源养子李从珂经历政变后继位,是为后唐末帝。李从珂虽早期亦虽其父李嗣源征战多年,但与石敬瑭相比,战功明显略逊一筹,因此,石敬瑭慢慢变得不受控制,朝廷也对石敬瑭愈加猜忌。


彼时的石敬瑭坐拥河东之地,也即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势力极大。李从珂担心日久生变,石敬瑭会变的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在936年下令将石敬瑭调离河东。在得到石敬瑭的拒绝后,李从珂立即下诏宣布免除石敬瑭的所有职务,并派重兵前来围剿。


激战之下,石敬瑭自知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取胜,于是便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契丹。为了得到契丹的支持,石敬瑭上书耶律德光,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年年进贡,并且若自己侥幸打败后唐、改朝换代,自己将作契丹的“儿皇帝”。


面对如此诱惑,耶律德光想都没想便欣然应允,当即派遣大军南下,与石敬瑭一起前后夹击后唐军队。后唐的军队在两面夹击下大败而归,石敬瑭一路追击,最终在第二年攻入洛阳,后唐灭亡,石敬瑭登基为帝,建立后晋。与此同时,“儿皇帝”这个无比耻辱的名号,也随之一起流传了下来。


回顾石敬瑭一生,虽其早年骁勇善战,但他为了自身性命,甘向契丹当百依百顺的“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从而将北方的百姓拱手送到契丹人残酷的铁蹄统治之下。从此,中国有了“儿皇帝”这一可耻的称呼,石敬瑭从此遗臭万年。


值得一提的是,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做法并没有为后晋带来长久的和平。由于北方门户大开,契丹人南下劫掠变得更加来去自如。在石敬瑭死后不久,契丹铁蹄南下攻占了后晋都城开封,后晋就此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儿皇帝   后晋   契丹   河东   后唐   骁勇善战   铁蹄   器重   战功   军队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