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历史(三) 小皇帝防范宇文宪 却是让杨坚得势

武帝设计的权力格局,在当时看来,非常经典、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诸王外戚互相制约。诸王以宇文宪为首,外戚以杨坚为主。

在这种背景下,宇文宪想专权,就会给杨坚做一盘菜;一切是显然的,宇文宪想专权,杨坚就可以在皇帝的支持下,名正言顺的打击宇文宪。 

当然了,杨坚想专位,也就是给宇文宪做一盘菜。一切也是显然的,杨坚想专权,宇文宪就可以在皇帝的支持下,名正言顺的打击杨坚。


小皇帝上位后,如果愿意维持这种权力格局,虽然不敢说皇权稳如泰山,但是杨坚想篡位,绝对是一点机会也没有的。

因为在这个权力格局里,帝国最有权势、最有威望的臣子,并不是杨坚,而是齐王宇文宪。


杨坚是皇后的父亲、是帝国的执政官;而且还是独孤氏、杨氏两大豪门家族的代表人物,这种身份自然是极高了。

问题是,宇文宪是皇帝的叔叔,而且功勋卓著;无论从哪个角度,也明显高杨坚一头。


杨坚有机会篡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齐王宇文宪权力太大了、威望太高了。在这种背景下,小皇帝的全部心思,都用于了防范宇文宪,却没想到,直接打破他老爸精心设计的权力格局。

从这层意义上,周宣帝(小皇帝)犯的错误,与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犯的错误一样;都是自作聪明,却反被聪明误。


不要说小皇帝上位时,就是周武帝亲政前,宇文宪已是帝国最举足轻重的亲王。

最初,宇文宪以亲王身份,坐镇蜀地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注1]

[注1]:世宗即位,授大将军。武成初,除益州总管、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益州刺史,进封齐国公,邑万户。

随后,宇文宪以大司马、小冢宰的身份,位列帝国常委席内。[注2]

[注2]:天和三年,以宪为大司马,治小冢宰,雍州牧如故。

周武帝夺权后,就让宇文宪接替宇文护成为执政官[注3];

[注3]:乃诏宪往护第,收兵符及诸簿书等。寻以宪为大冢宰。

当然了,因为宇文宪江湖地位太高,所以周武帝对他也一直充满猜忌[注4]。

[注4]:宪既为护所委任,自天和之后,威势渐隆。护欲有所陈,多令宪闻奏。其间或有可不,宪虑主相嫌隙,每曲而畅之。高祖亦悉其心,故得无患。然犹以威名过重,终不能平,虽遥授冢宰,实夺其权也。

但是,宇文宪地位太过尊荣,而且有着第一流的军事、政治才能,所以在周武帝时代,地位依然一直继续上升。尤其是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宇文宪更是居功至伟,所以统一北方后,宇文宪感觉自己的声名、功绩已到了人臣的顶点,再继续升高,就会引发不测了,所以都不敢再积极参与军政事务。[注5]

[注5]:宪素善谋,多算略,尤长于抚御,达于任使,摧锋陷阵,为士卒先。群下感悦,咸为之用。.....宪自以威名日重,潜思屏退。及高祖欲亲征北蕃,乃辞以疾。


如果宇文宪活着,杨坚想篡位,估计就是给宇文宪当踏脚石用吧。因为杨坚敢篡位,宇文宪打着保卫皇权的旗号灭了他,江湖地位肯定还会更上一层楼的。

从这层意义上,只要宇文宪活着,杨坚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忠于皇帝;维持亲王、外戚联合执政的格局;否则,也就是给给宇文宪当踏脚石罢了。


如果小皇帝仅仅是除掉一个宇文宪,杨坚依然未必有机会篡位的。问题是,与此同时,小皇帝还把另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皇族成员宇文孝伯也杀了。

宇文孝伯与周武帝同年同月同日生,关键是,宇文泰很喜欢宇文孝伯,所以就把他收养在自己家里。于是宇文孝伯从小就和周武帝一块学习、一块玩耍,在周武帝作傀儡皇帝期间,宇文孝伯一直都是周武帝最亲近的人之一。

关键是,周武帝夺回大权后,宇文孝伯依然是周武帝最亲近的人[注6]

[注6]:高祖尝从容谓之曰:“公之于我,犹汉高之与卢绾也。”乃赐以十三环金带。自是恒侍左右,出入卧内,朝之机务,皆得预焉。孝伯亦竭心尽力,无所回避。至于时政得失,及外间细事,皆以奏闻。高祖深委信之,当时莫与为比。

更主要的是,周武死前,让宇文孝伯主管禁军,并托孤于宇文孝伯。[注7]

[注7]:其后高祖北讨,至云阳宫,遂寝疾。驿召孝伯赴行在所。帝执其手曰:“吾自量必无济理,以后事付君。”是夜,授司卫上大夫,总宿卫兵马事。又令驰驿入京镇守,以备非常

周宣帝想杀齐王宇文宪时,为了拉拢宇文孝伯就说,杀了齐王宇文宪,我让你取代他的地位。[注8]

[注8]:谓孝伯曰:“公能为朕图齐王,当以其官位相授。”

从这层意义上,宇文孝伯就是仅次于宇文宪的重臣。


宇文孝伯一听小皇帝要杀齐王宇文宪,马上就劝阻他。总而言之,如果齐王宇文宪真的会危及社稷,你老爸早把他杀了,还用得着你动手?权力的稳定来自于各种力量的平衡、制约,你老爸留下齐王宇文宪,自然就有留下他的道理!你这样轻率的就把齐王宇文宪清理出局,你老爸设计好的权力格局,就会有崩塌的危险。


当然了,宇文孝伯的话,不可能说得这样直白,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总而言之,你老爸临死前说了,绝不可以随便猜忌、杀戮亲王,现在你老爸尸骨未寒,你就想杀自己的亲叔叔,恕我不能支持你。


宇文孝伯拒绝站在小皇帝的一边,于是小皇帝清理宇文宪后,就把宇文孝伯也清理出局了。

[注9]:孝伯叩头曰:“先帝遗诏,不许滥诛骨肉。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帝不怿,因渐疏之。


周宣帝留下宇文宪、杨坚互相牵制,是不是就可以保证自己权力稳定呢?

这个很难说,毕竟在当时背景下,为了维持皇权的稳定,历朝历代的皇帝,把各种能想到的方法都用过了。结果呢,都被事实无情的证明,在那种皇权不稳定的时代,皇权永远只能在动态中寻找平衡,想长久的维持皇权高高在上,那需要可遇不可求的原因。


有时候,一个人能不能成功,源于众多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最经典的就是,刘玄猜忌刘縯,于是把刘縯清理出局了。结果呢?刘縯出局后,给光武帝刘秀腾出了空间。如果刘縯不死,光武帝刘秀恐怕只能继续给刘縯当小弟。

关键是,刘玄如果当时把刀往下压一压,刘秀依然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刘玄终于没有杀刘秀。于是刘秀蛟龙出海了。


再经典一些,就是桓玄猜忌刘牢之等北府军宿将,于是砍瓜切菜一样,砍倒一大片北府军宿将。如果没有这种大清洗,刘裕恐怕很难成为北府军的领衔人物。

关键是,如果桓玄当年的刀,往下压一压,刘裕一样只有死路一条。但是,桓玄终于没有杀刘裕,于是刘裕很快猛虎归山了。


周宣帝如果不杀宇文宪,恐怕还真轮不着杨坚出头。关键是,处于周宣帝当时的位置上,如果看杨坚不顺眼,杨坚恐怕也是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周宣帝还是没有杀杨坚。于是,杨坚很快就成了大隋的开国皇帝。


类似的内容,用唯心史观、或是鸿门宴的思维去看;就是王者不死的明证。

甚至而言,用唯心史观、或是鸿门宴的思维去看,如果当时刘玄、桓玄、周宣帝痛下杀手,整个中国的历史就会改写了。

用唯物史观去看,显然是,如果刘玄、桓玄、周宣帝能控制住局势,那刘秀、刘裕、杨坚扮演的角色,就会由他们去扮演。如果他们控制不住局势,没有刘秀、刘裕、杨坚,依然还会有其它人完成相关的历史使命。


在两晋南北朝时代,我们可以确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因为豪门贵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所以皇权只能在各种微妙的权力平衡中存在。

而这种微妙的平衡,却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随时都有可能被打破。


如果小皇帝只是防范杨坚篡位,那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小皇帝有一百种方法,可以把杨坚清理出局;毕竟小皇帝处于权力的平衡点,他想让谁下去,谁就得下去。

问题是,小皇帝需要防范的人并不是一个杨坚!

就如小皇帝一心防范宇文宪,却忘了,宇文宪是权力平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清理宇文宪出局很容易,但是宇文宪出局后,本来稳定的权力格局,却瞬间变得充满了危机。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周宣帝信任杨坚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益州   宇文   春雨   得势   皇权   高祖   帝国   亲王   隋唐   泪痕   格局   老爸   皇帝   权力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