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自由是美好人生的必要条件

自由是美好人生的必要条件。

——罗素

人对自由的价值取向不同,所理解的自由理念的内涵也就不同。

自由主要包括思想的自由和社会的自由,而对于人来说,自由分为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思想自由也可以体现为内在自由,也可体现为外在自由。

人的思想自由是上天赋予人的自然权利。

一个政府只有允许人们进行自由思辨才是好的政府,总想控制人心的政府,不是好政府。

自由应该是人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思想和行动。

个人的自由包括思想、言论、信仰等方面的自由。人有自由选择信仰宗教的自由,不能强迫或限制。

自由人拥有超越一切世俗力量的自由,在自由中,人能够独立认知、批判、审视、想象和创造。自由人享有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思想自由,应该不受宗教信仰及其传统观念的束缚或影响。

个人的自由表现为一个人可以自由地表达或宣布自己的思想观点、内心想法。

好的自由环境是这样的:信仰之间可以自由竞争,思想表达不受法律和金钱的影响。

思想自由在现实中往往遭遇各种阻碍和限制,因为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还无法达到真正理解自由的境界。

从普遍意义讲,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表现为免于干扰或强制,全体对个体不会设置障碍,积极自由表现为个人成为他自己的主人的愿望,能够自我做主,自我实现。

在积极自由的氛围中,个体拥有自决权,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人有思想的独立性,每个人都可以对善恶做出自己的理解,进而做出自己的善恶判断和自我选择。

能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的自由是每个人都享有的内在自由。思想自由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人的自主的内在自由,一方面来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

公民自由是指一种社会自由,是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利的性质和限度,而密尔认为在社会与个人之间,自由就是不对人们在实现生存欲望的过程中设置任何外部的障碍,不受其他个人或集体的制约。

提高自由的能力,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提高人们追求精神目标的能力,让心灵更加不受约束,这样就能更加接近自由。另一方面是降低欲望的标准,当欲望被轻松实现,人就容易满足,从而感到自由。

人的欲望跟自由的程度紧密相关。

外部环境会改变人性,是构成欲望实现的基础,而人性由于自保的本能会主动作用于外部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性的相互作用,会达成一种和谐,这就是自由与制约之间的平衡。

洛克认为自由是“免于强制”的权利,允许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快乐,对此,罗素认为欲求或自我实现不受外界力量的干预就是自由。

极权主义、暴政是自由和自由思想的敌人。

要想理解马克思的自由观,需要对必然、对象化活动、生产实践、共同体这四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刻的思考。

好的自由观会从人性及人的需要出发,跟自然的必然性和历史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罗素   自由人   必要条件   人性   权利   欲望   美好   自我   思想   自由   人生   政府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