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饮食火了!医生告诉你:它是怎样的代谢改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成年人每年的死亡率高达280万,说明肥胖依然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健康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肥胖是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产物,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多的很多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痛风等均与之有关。


从饮食的角度入手,定制适当的饮食方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由极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食物成分组成的生酮饮食即是一种可以快速减重的非常有效的饮食方案。

生酮饮食中的食物成分


生酮饮食中的宏量营养素主要由大量脂肪、中等量蛋白质和极低量的碳水化合物组成,其中全天总热量的55-60%为脂肪、30-35%为蛋白质以及5-10%为碳水化合物。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个体每天要摄入2000千卡热量的食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则至多为每天20-50克。


生酮饮食引起的代谢变化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组织主要的能量来源,当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减少至50g以下时,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明显减少,机体由合成代谢状态进入分解代谢状态。


随着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备的耗竭,机体无外源性和内源性碳水化合物可用,这种状态下,另外两种代谢过程:糖异生和酮体生成,开始发挥作用。


糖异生是机体将乳酸、丙酮酸、甘油和氨基酸等多种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当葡萄糖的供给量下降时,肝脏和其他脏器的糖异生能力大为增强。当糖异生生成的内源性葡萄糖依然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葡萄糖的供给量进一步下降,机体开始增强酮体的生成,以取代葡萄糖作为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在酮体生成期间,胰岛素分泌处于低水平,脂肪和糖原储存减少。相反,胰升糖素等其他激素升高,脂肪分解增强,产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中,脂肪酸首先代谢为乙酰乙酸,随后转化为β-羟基丁酸和丙酮。


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即为生酮饮食期间体内生成的酮体,这种代谢状态称为营养性酮症。只要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维持在营养性酮症状态。营养性酮症状态被认为是安全的,因为酮体生成的量较小,不足以引起血液酸碱度的变化,导致酮症酸中毒。


由于红细胞没有线粒体,而肝脏缺乏代谢酮体的硫辛酰胺脱氢酶,两者均不能利用酮体,但心脏、肌肉组织和肾脏可利用酮体供能。酮体还可通过血脑屏障,作为大脑的重要替代能源。



酮体的生成取决于静息基础代谢率、体重指数和体脂百分比。与葡萄糖相比,等量的酮体可产生更多的ATP,有时被称为“超级燃料”。


比如100克乙酰乙酸可生成9,400克ATP,100克β-羟基丁酸可生成10,500克ATP,但100克葡萄糖只可生成8,700克ATP。


此外,酮体还可增强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碳水化合物   酮症   糖原   酮体   丁酸   饮食   乙酸   葡萄糖   肝脏   机体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