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开国皇帝们节俭自律这种程度,也无法阻止短命的国运?

公元420 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让位于宋王刘裕。此后,中国南方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相继建立,都以禅让方式取得天下。这四个朝代总历一百六十二年,政权交替频繁,



刘裕

历史上称它们为南朝。为区别于历史上的其他同名朝代,四个朝代又分别称为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或用其帝王姓氏,称为刘宋,萧齐、萧梁。

刘宋的第三代帝王叫刘义隆,是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个人生活也极为俭朴。

有一次,管车辆的官吏因为辇车的竹篷旧了,要换辇篷,并要求把辇席的乌皮改为紫皮,都未得到他的允许。刘义隆认为,辇篷虽旧,但还能用,没有必要更换;紫色比乌色贵,也没有必要改。他的皇后袁氏家里贫寒,经常向他要钱要东西接济家用,他每次都要考虑几天,最后才批给几万钱,几十匹布。

刘义隆的生活可谓俭朴,用具可谓简陋。然而,宋宫中还有更为简陋的东西。刘义隆即位后曾参观父亲刘裕的旧宫,发现里面珍藏着耨耜等旧农具。刘义隆从小生长在深宫内院,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就询问这些东西是什么。左右告诉他,这是先帝(即刘裕)年轻时当农夫所用的农具。

原来,这是刘裕当了皇帝后,专门命人从老家找来,珍藏在宫里,留下来教育子孙的。刘裕的目的是要告诉子孙:江山来之不易,切勿奢侈淫逸。

刘宋第四代君主孝武帝刘骏,曾打算大兴土木,建造玉烛殿。因为殿址计划造在开国始帝刘裕的阴室之上,刘骏特地带领文武群臣去向祖宗阴室告别。阴室是已故皇帝生前居住的地方,类似于现在的旧居,里面的陈设依照先帝生前原样,先帝的衣物也藏在里面,以备后世瞻仰、怀念。



刘骏是个浮华奢侈的皇帝,即位后一直没有瞻仰过阴室,现在要毁掉它,才想起瞻仰一下阴室。

刘骏看到,刘裕的阴室是一座极普通的砖瓦房子,既不高大,也不华丽。里面有一张木床,也没施油彩,露着粗糙的木纹;床头不是屏风,而是用土坯垒的一段隔障;墙上挂着一支藝編的灯笼,一尾麻制的蝇子。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摆设。一个开国君主的寝室,竟不如民间的一个小财主。

原来,刘裕不像魏晋开国皇帝那样起自贵族。他出身极为贫寒,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白手起家当上皇帝的。

刘裕的子孙曾自称是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其实这是编造的。魏晋南北朝时最重视门阀,如果没有显贵的祖先,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所以,要想在社会上站住脚,必须向上追溯祖先,找一位显贵的同姓古人做靠山。

刘裕家是十六国大乱后迁到江南的。他的祖父刘靖做过!东晋东安太守,父亲刘翘时家境衰落,只做到郡功曹。刘翘去世时刘裕还未成年,与继母萧氏一起凄凉度日,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为了生活下去,只好织履去卖,换了米来,再

上山砍柴做饭,这样勉强度日。

刘裕对自己的贫苦出身是不隐瞒的,不像有些帝王那样富费了就忘本。刘裕虽然识字不多,但对历代兴衰颇为了解,深知对一个带王来说,简朴有什么好处,奢?有什么危害。刘裕从来不裝饰自己的宫殿车马服玩,也不欣赏歌舞丝竹。他的长史《王府属官,总管府内事务)曾劝他建置乐队。刘裕说:“太忙了,没工夫听它,再说也听不懂。”

有一饮宁州进献琥珀枕,晶莹美丽,价过百金。当时刘裕正要北伐,看到琥珀枕,想起可以治枪伤,于是大喜,命令立刻砸碎分给诸将。还有一次,广州献上筒细布,精致无比,巧夺天工。刘裕认为花费精力搞这种无用的东西,实在是劳民伤财。他马上吩咐有关部门弹劾广州太守,把布退回,并下令禁止岭南再织造这种布。刘裕晚年患有热病,历次作战留下的伤口常常发炎,坐卧需要冷东西垫衬。有人知道后献上了石床,供刘裕享用,试验后果然很好。但刘裕恐怕因此又有人献银床、金床,奢风一开,将不可收拾,于是命令人立即退回。

历来的帝王,都希望宫中财帛越多越好,一来可供自己享用,二来可任意赏赐皇亲国戚或臣下。但刘裕立下规矩,财帛都归入外面府库,一律不许人宫。公主出嫁时,遣送不过二十万钱,而且不许置办锦绣金玉。刘裕本人装束更为简朴,日常穿一双连齿木拖鞋。他喜欢步行出神武门左右逍遥,每次只带十几个随从。由于刘裕的提倡和以身作则,当时朝廷上下无不节俭,皇子们每天问起居,也只穿家常衣。

刘裕的节俭不像有些帝王只是口头上说说摆样子。他是把节俭当作一种美德来要求家人、要求部下的,所以他的臣下与兵士都以节俭为美,以奢华为耻。不仅皇宫中有刘裕的旧农具、旧衣物被留下作为传家宝,警示后人,他的公主手中还有他遗留的破衫袄,可以当作法宝来联络亲属间的感情。

刘义隆时,朝中曾发生过一次未遂政变。当时,乱觉中有一个名叫徐湛之的,是刘义隆姐姐会稽长公主的儿子,因犯罪被判处死刑。公主听到儿子被判处死刑,气坏了。她知道刘义隆是个大义灭亲的人,很难劝得回转,左思右想,想起母亲臧皇后死时留下的一件破衫袄。原来,会稽长公主的母亲臧氏是刘裕的正妻,一直侍奉刘裕,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受到刘裕的敬爱。臧皇后去世时把这件布衫袄交给公主,嘱咐说后世子孙如有骄奢不法的,可拿出这件衣服警告他。这次公主为救儿子,想起了这件法宝。她拿着它去见刘义隆,一边哭一边说:“你家本来贫贱,这是我母亲做给你父亲穿的,今天你刚有口饭吃,就想杀我的儿子么?”刘义隆与公主是同父异母姐弟,因此公主用这种口气说话。刘义隆看了这件破衫袄,想起骨肉之情,终于赦免了徐湛之。


尽管刘裕留下了旧日衣物,嘱咐子孙不要忘本,但他的子孙过惯了宫廷生活,并不能接受他的思想。刘义隆是刘裕子孙中最俭朴的,看到父亲遗留的农具后还是觉得很丢脸,以父亲出身微贱而惭愧,说明他并不愿意记住父亲的遗训。

到刘义隆儿子刘骏时,干脆拆掉阴室,大建宫殿了。刘骏参见阴室时,一位大臣借机会劝他不要大兴土木,向他大讲特讲刻裕节俭的美德。刘骏很不高兴,只淡淡地说了一句:“田舍翁能有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刘骏之后的萧齐、萧梁、陈的开国君主出身都较清贫,他们都尽力提倡节约。

齐高帝萧道成的母亲陈道止虽出自名门,但家里很穷,于是以纺织作为副业。贴补家用,从早到晚,不肯休息。

萧道成两岁时。梦见人送来两瓯麻粥,醒来才下奶,可见萧道成家也很贫寒。萧道成做建康令时,家里的儿子冬天还不能得温饱。萧道成很孝顺,每当他奉给母亲两道以上的菜时,陈氏只留一道,认为一道就足够了。

萧道成的皇后刘智容家里也不宽绰。史籍记载,一次她回娘家正遇上祭祖,她还来自抱柴火,可见顶多是个小康之家。萧道成的儿子子登基后,每次太庙祭祖,要献上粗茶淡饭给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献的,都是小康之家所能吃到的最好食物。

萧道成因为出身寒素,知道民间疾苦,他即位后大力提倡节检,服饰器物都不用华丽的。衣库里原来有玉冠簪,他认为这种东西只能助长奢侈之心,立即命令打碎,并命令把后宫中华丽的装饰全部撤去,换上朴素的。不用说金玉器物,就是铜的装饰,也全部换成铁的。他曾经对左右说他曾经对左右说:“如果让我治理天下十年,我一定让黄金像泥土那样不值钱!”

萧齐的第二代君主齐武萧聩也是很节俭的。后来,萧道成的一个侄子萧鸾篡位做了皇帝,也提倡节俭。他曾经度废出萧聩所建新林苑,把地还给百姓耕种,还曾把辇舟上的金舞装饰全部拆除,换上牙角(鲁牙和兽角)的。甚至一次用心荚洗衣服,洗完的水留给手下第二天使用。

有一天中午,他吃太官所进的裹蒸《一种赢食)时,用筷子从当中画个十字,破成四块,只吃两块,剩下两块留在晚上吃。

萧道成、萧聩、萧鸾提倡节检,这是因为他们都曾经历艰苦的生活,

知道东西来之不易,而他们的子孙从小在皇宫中长大,不知稼穑的艰辛,登基伊始就挥霍无度,所以,不久,都一个个被赶下台賜死了。萧齐建国不到三十年就灭亡了。

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也是很俭朴的。尤其他晚年笃信佛教。佛教讲究今生吃苦,来世享福;自身吃苦,众生享福。

梁武帝是这一教条的模花执行者。他居住的是皇宫中的小殿睛室。吃的是豆粥粗饭,穿的是布衣,用的是黑色木棉蝶。一顶要用三年,一条被子要盖两年。他不饮酒,不听乐,后宫妃搞衣裙不着地,装饰无锦綺。可能在中国古代所有帝王中,萧衍是最简朴的了。

陈朝的开国君主陈霸先也很俭朴。他吃饭时不过几个菜。宴席上的盆是瓦的,既是鮮壳的。饭業數嚴因需要而定,快不多做,以免浪费。后宫姬妾衣不重彩,饰无金翠。

陈霸先的皇后也提倡节俭,去世时遗令丧事从省,遣奠勿用杀牲。但到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时,则完全不知节俭为何

总之。在南朝宫廷中,凡开国皇帝及随同他们创业的子孙都是提倡俭朴的,政治上也是清明的,而他们那些从小生长在皇宫内的不知世事艰辛的子孙们,则多是挥霍无度、淫逸凶暴的。这几乎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宫廷生活的通例。

最终这些子孙毁掉父辈的江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南朝   先帝   节俭   皇帝   俭朴   国运   短命   君主   子孙   帝王   程度   公主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