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潼战俘营纪实(一)

在2000年春,我参加北京一场老干部联谊会,由于笔记做得乱七八糟,遭到一位老干部的批评,搞得我面红耳赤。从此就与这位小老头结成忘年交,他叫程绍昆,曾经参加过志愿军和平谈判代表团,还是一位美英战俘的俘管干部。通过他,我又认识了黄继阳、郭维敬、吴兆庚等老人,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都是当年志愿军的俘管干部。

程绍昆,当年碧潼战俘营管理处干事

黄继阳,当年碧潼战俘营摄影干部

吴兆庚,当年碧潼战俘营英文干部。

在二十多年前,关于英美战俘的教育管理历史,还是一个禁区,资料很少。他们积极提供资料图片,我后来还制作一部纪录片《没有铁丝网的战俘营》,在央视一套播出。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渐渐得以展露。如今老人们相继离去,但那段历史永远不会离去,而且会越来越清晰。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入朝第一次战役---云山战役。共歼敌2040名,其中美军1840名。相隔半月,志愿军又发动第二次战役,历时10天,俘虏2.4万多人,其中美军战俘一千多人,拘押在前线兵团临时战俘收容所。

美军一个黑人连队被俘,到志愿军战俘营后的合影。

志愿军在前线发放的投降安全证,很受英美战俘欢迎

随着战线推进,前线志愿军连续作战,从前方送来的战俘越来越多,俘虏来自联合国军中的十三个国家,美国人最多,英国人次之,还有土耳其、希腊、荷兰等国家军人。临时收容所无法承担收容任务,建立战俘营刻不容缓。

给英美战俘发放衣服

战俘们没想到,战俘营还发放生活必须品。

同时中朝协商决定,南韩军俘虏由朝鲜人民军收容管理,联合国军战俘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收容管理。

碧潼战俘营俘管干部

碧潼战俘营俘管干部,他们大多来自国内大学的外语系

在朝鲜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个小小的半岛,名曰碧潼。它隶属于平安北道的碧潼郡,濒临鸭绿江南岸,三面环水,环境幽静。

碧潼战俘营外景

这里居住着200多户人家,由于交通不便,基本上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

1950年12月,一队志愿军来到这个半岛,为首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部长杨霖,他奉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的命令,来到碧潼勘察地形,准备在此建立志愿军收容联合国军官兵的战俘营。

碧潼战俘们在宿舍门前合影

碧潼战俘营冬天十分寒冷,战俘们早早就穿上棉衣。

不久,志愿军战俘训练管理处正式在碧潼成立,建五个战俘团和一个战俘军官大队。战俘营不设看守楼、堑壕和电网 ,只在与外界相通的路口设岗放哨,以防周围老乡进入。

志愿军总部首长对战俘营的构想是十分明确的,内松外紧,宽待俘虏,形式上办成一个大学校,把战俘营的情况传播出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军队是一支正义之师和文明之师,建立威信,瓦解敌人。

碧潼战俘营首长亲自把棉衣棉被,送到战俘手中。

当时战俘伙食标准高于普通战士,享受营连级干部待遇。

这里三面环水,距离前线约500公里,虽然距离我国边境约10公里,但隔山隔水没有道路,运输给养需要开车从丹东到朝鲜新义州,在朝鲜境内向北行150多公里,崎岖山路坎坷不平,再加美军飞机经常飞来轰炸,给战俘营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战俘营   朝鲜   志愿军   战俘   俘虏   战役   纪实   美军   前线   当年   干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