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 1.司马光为何编修《资治通鉴》?

【 这是《月进一寸》的第 4 篇原创 】

全文1990字,阅读约6分钟

「 用19年,读完《资治通鉴》 」


< 1 >

《资治通鉴》,书名直译过来就是一部对治理国家特别有帮助的中国通史。

从资治二字可以看出,虽然《资治通鉴》是一部史书,但是不同于一般的史书。史书一般是史学家书写,而这是一部由政治家编写的史书。

《资治通鉴》与其他的史书的区别不仅在于纪传体、编年体这种形式的不同,更重要的在于立意的区别。其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本历史哲学专著。

司马光通过《资治通鉴》,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者的政治哲学观和价值体系。从全书的开篇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具体内容将在下一篇详细分享。

< 2 >

简单介绍一下司马光的生平。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县),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

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以这些记载来看,幼年时的司马光绝对可以称之为“神童”。

随后,少年司马光在成长过程中不仅持续向学,还随着父亲的任职变动走过四川、河南、陕西等众多地方,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已经算是“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

1038年,司马光20岁在当时科举考试中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仕途中的司马光,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从地方官华州(陕西华县)判官起步,一直做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即当时的宰相)。

其中,在神宗继位后,由于政治主张不受新皇帝的接纳,司马光退居洛阳,不问世事,一心修书,在部分完稿的基础上又历时十五年,完成《资治通鉴》的编写。

总体来讲,司马光的一生,高起点——天资聪颖,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快起步——20岁即科举高中步入仕途;高成就——官至人臣至极的宰相,又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巨著《资治通鉴》。

< 3 >

从整体人生履历来看,妥妥“人赢”的司马光为什么要编写《资治通鉴》呢?

首先,历史学的意义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勾心斗角,历史的经验总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参照和思考。历史经验储备越足,认识越深刻,肯定胜算越大。

某种意义上,历史学也是政治学、管理学、成功学。

司马光很早就意识到历史学的价值,并深感当时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

而开始编撰时,书名并不是《资治通鉴》。

治平元年(1064年),司马光写成了一部极简版的编年史(即历史大事年表),名叫《历年图》,献给刚刚即位的皇帝。

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在《历年图》基础上,完成《通志》(主要从三家分晋到秦朝灭亡这段历史),进呈皇帝。英宗看后十分赞赏,指示司马光接续《通志》往下编修。

鉴于编修工作庞大复杂,下旨专门设立书局,司马光不仅可以自择官属作为编修助手,还可以查阅所有皇家藏书。

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病死,年轻且渴望变革的神宗继位。继位后仍然大力支持司马光修书。

元丰七年(1084年),司马光带领团队完成全书的编修,宋神宗十分重视,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

< 4 >

回顾司马光的修书历程,虽然他早就有编书的志向,而且早早开始行动,并且受到皇帝赏识和大力支持,但是真正让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的编写,却是由于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彻底失势。

毕竟要想让历史经验真能为人所用,就有必要让历史书变得清晰易读,而要让历史书变得清晰易读,就有必要把现有的材料重新编排考订、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提纲挈领。

这样一桩伟大的事业,同时又是一份极其繁琐而枯燥的工作,必然需要耗费惊人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那么繁杂?举个例子,同样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经过在《史记》不同的传记中都会存在不同的记载,更遑论其他浩繁史籍中的记载,那么单单一个历史事件如何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了。

而时间和精力从哪里来?更多是从失败中来。

古人云:“退而著书”。所谓“退”,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过得不如意、撞得头破血流,最后选择离开社会,躲进自己的小天地,著书立说,期待自己的价值能被后世发现。

1067年,新皇帝神宗继位后,意气风发,锐意革新。王安石提出的一整套激进、大胆的改革方案十分契合皇帝的改革理想,而老成持重的司马光的主张完全不入皇帝的法眼。

熙宁四年(1071年),司马光带着对朝局的失望和无可奈何,上书申请退居洛阳。到洛阳后,司马光不问政事,给自家花园取名“独乐园”,与随行的书局一起坐了十五年的“冷板凳”,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对宋朝治国理政相关事件的看法通过历史专著的编写进行抒发。

1084年,66岁的司马光与团队一起完成全书的编写。

最后,再补充分享一点,司马光在全书编写过程中,极其严谨和脚踏实地,邀请当时众多专家助阵,从众多繁杂史料中详细考究历史事件的发生,为后世留下了严谨治学的典范。后续的细节分享中也将详细阐述。

好了,下一期将会正式分享《资治通鉴》的正文。

下期预告:

《资治通鉴》为何如此开篇?为什么从这样一个年份开始书写,为什么全书第一句话让人看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本文重要参考:《熊逸讲透资治通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资治通鉴   神宗   治平   洛阳   历史事件   历史学   史书   全书   皇帝   历史   司马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