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诈降,死于诈降,西夏枭雄李继迁为何陨落于潘罗支的设计?

咸平三年(1000年),李继迁突然对灵州发动了进攻,消息传到开封后,宋朝君臣都沉默了。因为,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悔恨。如今灵州被围,危在旦夕,是战是和,必须赶紧想一个对策了。

面对灵州的困局,大宋官员分成主战、主弃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主战派的首领,是救国宰相张齐贤。张齐贤告诉宋真宗,灵州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西夏的国门,如果李继迁攻陷了灵州,他就可以切断定难五州与宋朝的联系,直接关门称王称霸,甚至称帝了,所以必须死守灵州。

此外,宋朝如果丢失了灵州,中原与河西走廊的交通将全部断绝,也将失去那条“丝绸之路”了。届时,西域的良马、果蔬都运不进来,中原的丝绸、陶瓷也运不出去了,经济必将遭受重大损失。

经济上还是次要的,宋朝没有了西域的良马,如何组建骑兵?没有骑兵,怎么跟辽国对战?综上所述,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死守灵州。

主弃派的首领,是“圣相”李沆。灵州远离中原,周围全是党项人的地盘,我们调兵不便,增援也很困难。

由于连年战争,老百姓无法生产,只能从内地运粮,但一运粮,就被李继迁打劫。让内地百姓跟着遭殃,给他们造成更重的负担。

所以,既然灵州不好守,早晚都得丢,就应该放弃。

我们应该把城中百姓全部迁入内地,留给李继迁一座空城,不然的话,等李继迁攻占灵州后,城中的所有百姓,可就全成为他的财产了。

此外,为了坚定自己的理念,李沆又说了一个预言:“继迁不死,灵州终不保。”咱们前面讲过,李沆的预言一直准确无比。

宋朝很多人物的命运,比如赵恒、寇准、王旦、刘皇后、丁谓等人,都被他百分之百地预测到了。他这一次的预言,也不例外。

尚未开打,主动言败,李沆是这样,吕夷简是这样,他们身后无数的“接任者”们也是这样……难怪宋朝被称为软弱可欺之国,终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张齐贤与李沆的这场争辩,旷日持久,双方互不相容,一时难有定论。

但问题是,救兵如救火,你们这里争论不休,灵州的守军可等不了。再这样拖下去,早晚城破人亡。宋真宗思来想去,最终拍板决定——出兵。

赵恒之所以主战,有两个原因:

第一,自己新皇登基,要是刚刚登基就丢了一个城池,面子上说不过去。如果轻易放弃灵州,以后将如何威慑天下,如何让其他诸侯臣服自己?

第二,跟当时辽景宗耶律贤的心情一样,大宋自开国以来,只有开疆拓土之君,还无丧权失地之主。

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赵恒也不想当这宋朝第一人。因此,为了自己的面子,必须出兵。

咸平五年(1002年)初,在争执了两年后,宋朝才决定出兵,支援灵州。宋真宗拜王超为主将,张凝为副将,宦官秦翰为监军,统兵六万,远征党项,支援灵州。

然而,由于耽误了两年之久,等王超率军抵达灵州时,一切都晚了。在灵州城上,早就插上了党项军的旗帜,换了一个新的主人。

原来,咸平五年(1002年)四月,得知宋朝援军出发后,李继迁聚集了所有族人,发动了一次孤注一掷的进攻,终于在宋朝援军到来前,夺取了这座城池。

见灵州城换了大王旗后,王超虽然有六万大军,但自知难以获胜,便灰溜溜地撤兵了。

至此,李继迁得到了这座“必得”的城池后,他的势力大增。从此以后,定难五州、河西走廊、“丝绸之路”,这些东西从理论上都变成了他的私有财产。

经过了数十年的奋斗后,李继迁终于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夏王”。

宋朝失去灵州后,不仅失去了与西北地区诸国的联系,还失去了那条极其重要的丝绸之路。宋朝的势力也退出河套地区,他们失去了最后一块可以得到塞外骏马的根据地。

从此之后,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宋朝的本土就没有再出过合格的战马。后世子孙在上战场时,一定会痛骂赵恒、痛骂李沆,如果早一点支援灵州,何来今日之祸?

如今,因为丢失了灵州,宋朝对河套地区的管理彻底失控,党项人的势力也成功冲出了鄂尔多斯草原。

从此以后,宋朝所有的边境城市,都在李继迁的攻击范围之内了,他可以肆意攻击宋朝任何一个周边城市了。

局面已经危急到了极点,但是,由于张齐贤的一个奇思妙想,宋朝的危机却彻底解决了,李继迁也死于非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灵州失陷的消息传回开封后,满朝震惊,目光短浅的主弃派庆幸,终于丢掉了这个烫手山芋。目光深远的主战派则愤怒不止,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从此之后,宋朝的西北边疆,将永无宁日。

事实正是如此。得了便宜的人,可能会卖乖;但得了便宜的狼,只会继续得寸进尺!

仅仅过了半年,李继迁便秘密率领大军攻打凉州,凉州守军猝不及防,凉州知府被党项人砍了脑袋。至此,凉州这座军事重镇,也被李继迁成功过户。

攻陷凉州后,李继迁再接再厉,他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宋朝另一个边境重镇——麟州(今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

实话实说,李继迁率军攻击这里,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因为,如果您有印象的话,麟州这里是杨业的老家,也是“杨家将精神”的发源地。

由于地处边疆,天天打仗,麟州百姓一直好勇斗狠,传统职业就是当兵。后来,由于杨业、杨延昭的光辉事迹,麟州百姓更以当兵为荣。

这就注定了麟州这里将给李继迁一个“最好”的回忆,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回忆。

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率领两万精锐部队攻打麟州,麟州当时的驻军不过三千人。

结果,就凭这点儿人,就凭这个“城矮墙低”的破县,麟州守军整整跟李继迁死磕了一个月,期间无数次击退李继迁的攻击。

麟州人,就是这样的彪悍!后来,见强攻无望,李继迁索性切断了麟州城的水源,他要渴死麟州百姓,让麟州城不攻自破。

然而,天公不作美,在切断麟州城水源四天后,天降暴雨,老天爷一次性就补足了麟州城的水源。

面对这种情况,李继迁欲哭无泪,只得撤兵。然而,在撤兵期间,他遭到了麟州驻军的追击,李继迁损失惨重,逃了一百多里才成功脱险。

回到自己的新都城、也就是那个改名的西平府(原来的灵州)后,李继迁清点了一下兵马,大吃一惊,两万精锐部队只剩下了六千人。

后来,终其一生,李继迁都没有再打过麟州的主意。

这个男人彻底被麟州百姓打怕了。无法攻陷麟州,李继迁就无法继续东进,继续抢夺宋朝土地了。

李继迁也无法南下,那里是宋朝的关中腹地,长安、洛阳都在那里,自然有一条坚固无比的防线。李继迁更没法北上,因为那里是辽国的地盘,他那个彪悍无比的“丈母娘”可不是好惹的。

于是,李继迁只能掉转马头,开始西进,去攻占西域各国了。

由于时代的变迁,唐朝时期强大无比的吐蕃王朝,已经彻底分崩离析。如今的青藏高原,恢复到了**干布统一之前的状态,各部林立,各自为战。

这些强大的部落中,最强大的是灵州西北方向的“六谷部”。

从唐朝开始,这个部落就盘踞在河西走廊的西凉府(今甘肃省威武市)一带,历经数朝。如今这个六谷部的首领,叫作潘罗支。

这个潘罗支,他不仅是六谷部的首领,还是宋朝的官员。原来,当灵州失守的消息传回开封后,满朝震惊,大家都在琢磨,下一步怎么办,是重新建造防线,还是派兵抢回灵州城。

然而,张齐贤的一封奏折,却彻底改变了宋真宗的想法。

张齐贤上奏道:“陛下,请加封潘罗支为王爵。”事实证明,正是这句话,彻底改变了宋朝和西夏的命运。

当时,看完这封奏折后,宋真宗第一时间的感觉,就四个字,莫名其妙。

潘罗支?那个六谷部的吐蕃余孽?突然听到这么一个人,宋真宗一时摸不着头脑。

赵恒不明白,一个隔着千山万水,平时连封信都没有的潘罗支,为什么要给他封王?平白无故给他那么多的好处,图啥?

然而,在短暂的思考后,宋真宗就彻底明白了张齐贤的意思:潘罗支在李继迁的南面,宋朝跟他结盟,可以南北夹击李继迁。如今,灵州已经没了,要是再失去这么一个盟友,可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宋真宗同意了张齐贤的请求,册封潘罗支王爵身份,让他帮助自己对付李继迁。本来,潘罗支一直不敢进攻李继迁,因为他害怕宋朝攻击自己。

但是,在得到了宋朝的册封后,潘罗支再也不用担心来自东面的进攻,他终于可以全身心地对付李继迁了。那么,潘罗支用什么办法对付李继迁呢?

他用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西夏书事》记载,咸平六年(1003年)五月,潘罗支派使者送给李继迁一封信,大意如下:

“西夏王您好,我多次与您对抗,是我不对。如今您天下无敌,小人自知不是您的对手,希望投到您的麾下,还望准降。如果您同意,请来我这里,咱们歃血为盟,我永不背叛。”

这封书信,是不是很眼熟?如果您忘记了,我给您提一个人名,曹光实,那个死于李继迁诈降手段中的宋朝将领。

没错,潘罗支对付李继迁的办法,就是李继迁当年用的战术——诈降。

史料记载,对于这个熟悉无比的战术,李继迁想都没想,就中计了。他立刻批准了潘罗支的投降请求,并率领部队出发,去接受潘罗支的投降了。

李继迁脑袋有点儿晕,军师张浦的脑袋却清晰无比。张浦告诉李继迁:“不能去,这里面有诈,潘罗支很可能是诈降。

要知道,吐蕃尊重勇士,鄙视逃兵,凡是在战场上有过逃跑前科的人,家门口都要挂一个狐狸尾巴,子孙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如今,潘罗支未战先降,这里面一定有诈。”

李继迁回答道:“军师多虑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两军势力相差悬殊,我随便动一根手指头,就能弄死潘罗支,他根本不敢造反。”

当然了,话虽如此,但在张浦的提醒下,李继迁还是提高了警惕,带领部队小心翼翼地接受潘罗支的投降去了。

来到约定场所后,李继迁如约见到了潘罗支。潘罗支为表诚意,举行了一场热烈、隆重的受降大会。

在这个宴会中,李继迁一直提高着警惕,他左看右看,希望能看出对方的破绽。然而,李继迁看见的都是满满的“诚意”,没有一点要害自己的痕迹。

至此,李继迁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谁说潘罗支是诈降?自己这个诈降专业户,都没有看出一丁点儿的瑕疵纰漏,张浦真是杞人忧天。

就这样,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投降大会圆满结束。李继迁拿着潘罗支的降书顺表,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结果,在回家途中,李继迁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诈降这个玩意儿,还能这样搞!”

在回家途中,李继迁见到了潘罗支的“送行”部队,也接受了对方送给自己的一份精心准备的“大礼”。这份大礼,就是一阵遮天蔽日的箭雨。

当年,李继迁把这份“大礼”送给了曹光实;今天,他收到了一份一模一样的“回礼”。真是因果轮回,报应不爽。

史料记载,面对潘罗支的突然进攻,李继迁的部队损失惨重,他也身中十几箭。

要说这个李继迁,真是一个硬汉。赵光义身中两箭,就得躺在驴车上了,李继迁身中十几箭,竟然杀出了重围,成功地逃了回来。

这身体,真不是一般的硬。当然了,再硬的身体,多了十几个窟窿,也得玩儿完。

回到西平府后,李继迁自知大限将至,他叫来22岁的长子李德明,还有军师张浦,李继迁要临终托孤了。

李继迁嘱咐道:“我死后,你继承我的位子,不要发动战争,要上奏宋朝,请求投降,你上奏一次,宋朝不理你,你就接着上奏,哪怕上奏一百次,直到宋朝理你为止。一定要投降宋朝!”

交代完了儿子,李继迁对张浦道:“张浦你虽然是汉人,但同我一起造反,咱俩早就成了亲兄弟。昔日备尝艰辛,才能有今日的基业。

咱们盘踞的灵州、夏州之地,虽然不能与辽、宋抗衡,但来一个三足鼎立,也没有问题。

我死之后,希望你好好地辅佐我儿子,不要荒废了这份家业,吾无憾矣。”

安排好了所有后事,在得到张浦等人坚定的承诺后,李继迁这才慢慢闭上双眼,从此长眠不起。

一代枭雄,就此陨落,享年42岁。

古人有云:生于刀剑者,必死于刀剑之下。我云:始于诈降者,必死于诈降之手。这,就是李继迁的命。


你怎么看?欢迎留下你的足迹。

关注我@青枫历史亭,我把历史故事与你诉说。

#大宋##西夏##李继迁##历史##历史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西夏   真宗   吐蕃   西平   西域   河西走廊   枭雄   宋朝   首领   部队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