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黄老之术”贯彻到底的汉初名相-曹参

说到汉初名相,大家一定会想到汉初三杰的萧何,他辅佐刘邦打天下、治天下,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代名相。萧何逝世后,继续辅助汉初稳固的丞相则是曹参。


(曹参)

曹参和萧何一样,都是刘邦在沛县的同乡。他在起兵前,是掌管整个沛县监狱的官家。

曹参既是沙场猛将,又是治国之才。

《史记》中专门对曹参的战功做过一个总结:

参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史记.曹相国世家》

意思就是说:曹参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城;俘虏了两个诸侯王,三个丞相,六个将军,还有司马、郡守和御史大夫。

这赫赫战功足以证明曹参的军事实力。那么他的治国之才又从何体现呢?

汉朝初建后,刘邦安排曹参去齐国辅佐自己的长子刘肥。

曹参在齐国上任后,将齐国有学问的儒生召集起来,向他们请教:各位先生,我常年征战沙场,是一介武夫,现今,承蒙皇帝恩泽有幸来辅佐治理齐国,所以请教大家治理国家的方法!

结果,对于各位儒生的办法,曹参都不是很满意。这时,有人向曹参引荐盖公。传闻盖公这个人有奇才,专门研究道家思想,对黄老之学很有自己的见解。

于是曹参“使人厚币请之”。盖公给曹参讲授了一通无为而治,清静为天下的修生养息黄老道家治国思想。曹参非常认同,便聘请盖公为自己的顾问,将这套思想全面运用到治理齐国中来。

在曹参任齐国丞相的9年间“齐国大治”,他本人更被历史成为一代贤相。

萧何去世后,曹参接替汉朝国相之位辅佐汉惠帝。至此,曹参将黄老治国之术推向了极致。

那么他的极致黄老之术又有哪些表现呢?

1.“萧规曹随,休养生息”

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史记.曹相国世家》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曹参不走寻常路啊,非但没出什么新人新规则,反而是一切照旧,萧何之前什么规章制度,现在就是什么规章制度。

2.改变用人导向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史记.曹相国世家》

就是说,以前国相手下的伙计们干劲太足啦,立功太心切,不适合在我手下干,你们回家也修修道,把心沉下来吧。

那么,曹参都用什么样的人呢?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史记.曹相国世家》

简单说就是,只任用老实忠厚,寡言少语的人。

另外说几句题外话:

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在职场不得志,领导看不到自己的好。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不是你不好,而是你的feel不对领导的口味。就像萧何与曹参这样的领导,他们喜欢的打工仔类型则完全不同。如果你是个工作狂,表现欲爆棚的仔,却在曹参麾下任职,你自然是坐冷板凳无疑了;如果你是个老实本分,寡言少语,最笨眼拙默默无闻认真工作的娃,却在萧何麾下任职,那也是被打入冷宫的命运无疑了。

所以,职场不得志的娃们,不要妄自菲薄啦。你很好,职场也没有错,只不过命运使然。

曹参辅佐汉惠帝数年,汉朝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人民安定团结,可谓是国泰民安。

那么,曹相国用黄老之术是治理国家的成果是必然还是偶然呢,我们也需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去看。

彼时,汉朝是第二位皇帝在位,正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敏感阶段。人民经历秦汉之争数年的摧残,已然不能再承受高强度的富国强国治国手段。此时曹参的休养生息,与民休整正是顺应社会规律的正确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沛县   史记   数年   司马   相国   齐国   汉朝   丞相   刘邦   世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