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

袁崇焕(1584——1630)广东东莞人,另一说是广西藤县人。

袁崇焕是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谈袁崇焕,要从他为什么被杀害谈起。

当年崇祯杀他,并不是因为某一件事情,而是不断累积的怨恨,被杀的几点理由:

一,说大话五年复辽,结果没兑现承诺。二,抗旨卖粮食资敌,让后金解决燃眉之急。三,滥用权力杀毛文龙,毛的手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投靠后金,后金没有毛文龙的牵制,无后顾之忧进攻大明。四,皇太极绕开关宁防线,借道蒙古进攻大明,让耗费了大量国家财政修的关宁防线一无用处,救京城被围,想再用一次“宁远大捷”模式对付后金,让皇帝开城门把自己放进城,引后金过来再用大炮轰。此时流传他已经通敌,开城门是想放后金进城。五,曾经巴结和奉承魏忠贤,要为其立生祠。六,贿赂朝臣钱龙锡,犯了将军与朝臣沟结的大忌。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曾任福建邵武知县。四十多岁都还是做一个小官,但他并没有气馁。

天启二年(1622),袁崇焕进京见皇帝,此时朝廷正在选派人去守山海关。

袁崇焕听见后出关考察,回来便自我推荐:“于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以守此地”。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提拔他为兵备佥事,驻守关外。拨黄金二十万两,让他去招兵买马。

天启三年(1623),袁崇焕得到大学士孙承宗的赏识,派去驻守宁远城。天启四年(1624),袁崇焕升任兵备副使。天启五年(1625),孙承宗被罢免,袁崇焕升任按察使。天启六年一月(1626),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率领军队大举进攻。

袁崇焕从来没有过指挥战争的经验,只是凭胆识守城。

用红夷大炮对金兵一阵乱轰炸,没想到努尔哈赤被击中,不久就去世。真乃天助袁崇焕,刚指挥打仗就取得了“宁远大捷”的胜利。

一战成名,宁远保卫战胜利后。升任右佥都察使。天启六年三月,又升任兵部侍郎兼辽东巡抚。八月,后金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即位。

天启七年(1627),因为没有派兵救锦州被弹劾。后辞官回乡。七月,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继位。崇祯是一位有抱负,有理想的皇帝。上台就把魏忠贤收拾了,又重新重用袁崇焕。

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并赐尚方宝剑。和皇帝讨论复辽策略,袁随便夸口道:“方略已具书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帝曰:复辽,朕不计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

袁崇焕知道说大话了,五年很难收复辽东。但话已经说出口,只有去干。第一步计划,收买人心。

崇祯二年(1629)二月,东北亚地区的蒙古,后金,朝鲜等遭受大饥荒,粮食无收。此时的袁崇焕却认为机会来了,他向皇帝请示,卖粮食给蒙古的,把他们拉拢过来,有助自己的五年复辽计划。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但只允许他按人口卖粮。

但是袁崇焕却没有按旨意办事,而是大量卖粮给蒙古的喀喇沁部。他认为这样可以快速拉拢蒙古的人心。但是此时大明的粮食已经剩余不多了。喀喇沁大量买粮后转手卖给缺粮的后金。

后金由于和大明开战,以前用人参,貂皮和明朝做贸易的路没了。此时却收到蒙古倒卖的粮食,真是雪中送炭。其实喀喇沁在天启六年就和后金一起攻打宁远城。

实际上有人提醒袁崇焕,蒙古倒卖粮食给后金。但是袁崇焕却自信地说:“业责无与通奴,今诸夷(喀喇沁)指天说誓”,必不忘中国。

袁崇焕五年复辽的第二步计划,杀毛文龙,树立威信。

毛文龙,辽东巡抚,一品大员。驻军皮岛是很有军事价值的战略要地。对牵制后金有很大的战略作用。使后金不敢随便进攻大明。毛文龙犯了一些错误,虚报军费,私收过往船的费用。这些皇帝都睁只眼闭只眼的。

红圈里面就是当年毛文龙驻守的皮岛。

崇祯二年(1629)五月二十九,袁崇焕带着尚方宝剑,以阅兵为名到皮岛。袁崇焕定下了杀毛计划,“入其军,斩其帅。”到皮岛后的第三天,毛文龙来见他,他命人脱去毛的官服,列出十于条罪后,把毛杀了。

袁崇焕做事总是意气用事,就像他当初在皇帝面前夸口说五年复辽一样,说了就后悔。这次杀毛文龙也一样,杀了就后悔。

知道闯祸,连忙上书,向皇帝请罪。可他没有想到的是,皇帝竟然夸他杀毛有功。痛斥毛专横跋扈,目无军法。称赞他处理得及时。

皇帝并不是真的夸他,为了稳住他,希望他真的能五年复辽。

杀毛之后他是这样说的。

“今日杀了毛文龙,本督师若不能收复全辽,愿试尚方宝剑尝命。”

杀毛文龙,史书还有另一种解释。

“后金阴通款崇焕,求杀毛文龙,崇焕中计而不知。”————《国榷》

“建州曰:果尔,其以文头来,崇焕信之。”————《明史记事本末补遗》

“女真许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毛文龙首来。”————《石匮书后集》

“满清兵入中国,恐文龙截后,通书崇焕,使杀毛文龙,佯许还辽。此次袁崇焕一上任,思杀毛文龙,则辽可得。”《明季北略》

袁崇焕杀掉毛文龙四个月后,少了毛文龙的牵制,后金没有了后顾之忧。皇太极绕开关宁锦防线,借道蒙古,进攻大明。


皇太极绕开关宁锦防线,从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打进关内,攻占遵化(今属河北唐山),历史称“己巳之变”。袁崇焕听后金打来,率兵来解京城之围。

袁崇焕向皇帝请示,大军沿途劳累,让进京修整,并把后金引过来,再用一次“宁远大捷”的模式,用大炮轰后金。

皇帝并没有答应,因为此时已有传言,袁已和后金钩结,后金能攻来就是他放过来的。而袁崇焕此时又提这个建议,这巧合怎能让皇帝不怀疑。

此时,北京城外的大臣勋戚,向皇帝告状,袁崇焕见金兵欺负老百姓却不管。

这次后金围城之战,大明损失惨重,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和手下的四千骑兵全军覆灭。安定门守城失败,满桂战死。

后金撤退后,崇祯对袁崇焕已经非常愤怒。

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袁崇焕被逮捕。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死得相当凄惨,被剐了三千五百多刀。

张岱在《石匮书后集》里面描写了处死袁崇焕的惨状。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数万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手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倾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谷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

不知道什么原因?百姓对他如此恨意。

食其肉饮其血寢其皮。

袁崇焕是一个悲剧的历史人物,后来乾隆为其平反。

乾隆这样评价他,“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敌,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政昏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对于袁崇焕,站的角度不一样,评价就不同。站在明朝的角度,站在清朝的角度,以及今天的人评价他,都有不同的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悲剧的历史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努尔哈赤   宁远   崇祯   辽东   大明   太极   蒙古   天启   粮食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