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末代沙皇是如何退位的?最终的结局如何?

同我国一样,俄罗斯也经历了皇帝退位,封建社会结束的历史时刻,可你是否知道作为末代沙皇的尼古拉二世是如何退位的?退位之后的沙皇一家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沙俄国旗

同祖先相比,尼古拉二世有点生不逢时,在1894年尼古拉二世登基时,俄国的革命运动暗流运动,搅动整个政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也在同一时期崭露头角。仅仅登基不到十年,无产阶级便爆发了第一次革命,原本就处于沙俄末期的政权在革命的威胁下显得风雨飘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权至上和三权分立的思潮早已在革命宣传中深入人心,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或许是尼古拉二世唯一保住皇位的方法,迫于压力,1905年10月17日尼古拉二世签署了《维特宣言》,向公众宣布沙皇俄国承认公民自由至上的原则,并将传统的国家杜马改为立法机关,并在各阶层民众之中选取代表公开选举,乍看上去,俄国开始效仿英国走上了君主立宪的道路。

同晚清政府的君主立宪改革相似,任谁都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交出传承了百年的无上权力,更何况还有一批忠心耿耿的“保皇派”为帝王摇旗呐喊,一系列新旧势力利益交接的改革政策,在空前强大的保守党势力面前纷纷破产,一时间沙俄立宪改革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了沙皇俄国政权喘息的机会,战争很好的转移了国内的视线,整个帝国就像被注入了亢奋剂的危重病人,虽然有回光返照的红颜,但一旦捱过药效,等待的必然是死亡的结局。战争中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使整个社会陷入了十分窘迫的境地。无法保证基本生活的社会生产资料让整个社会变得十分敏感,暗杀和游行成为那个年代沙俄社会的主旋律,1918年,一战的胜利掩盖住了隐藏在水下的暗流,让尼古拉二世沉浸在大战胜利的喜悦中,潜意识的忽略水下的暗流,可当时的俄国社会早已乱成了一锅粥,罢工、集会、游行层出不穷,革命思潮已经沁入了公务员的脑海,袭击警察和哥萨克的行动时有发生。

回首来看,这是沙皇进行立宪政治改革的最后机会,可尼古拉二世完全并没有意识灾难即将来临,他还是固执的向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洛夫下令,通过武力对罢工进行血腥镇压,酿成惨案,数百名罢工工人包括妇女惨遭毒手。可事情并没有结束,在镇压的第二天,数名手上沾满平民鲜血的军人无法承受内心的煎熬,加入了示威队伍都行列,有了武装人员的加入让事态瞬间变得极为紧张,并未做好应对措施的当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数处战略要地被攻破,其中包括军火库和监狱,整个彼得格勒陷入了空前的混乱,枪声四起,火光冲天。

整个政府机关的瘫痪让尼古拉二世猝不及防,当时的示威人群并没有推翻沙皇统治的意图,只是想逼迫尼古拉二世作出让步,以寻求更为有利的生活状态,可在政客的操纵下,示威却变了味道,沙俄两大军区司令布鲁西洛夫和鲁兹斯基顺势致电尼古拉二世,说要求改组内阁并停止对示威进行武力镇压。

可还没等尼古拉二世给出回复,一个由三分之一的杜马代表组成的临时政府便已挂牌成立,同时掌握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的苏维埃政权也正式亮相,沙皇俄国的首都出现了两个摄政组织和沙皇共存的诡异局面,当然,这是的苏维埃力量并没有掌握政权的想法,他们的根本目的是想让政权之间平稳过渡,并在新兴政权中争取属于工农阶级的合法权益。

2月28日,沙皇辗转到达普斯科夫。经过很短时间的思考,尼古拉二世向鲁兹斯基表示同意组建新政府,但仍对权力抱有幻想,要求新组建内阁的大臣仍须对沙皇负责。可在革命之火已经燎原的当时,尼古拉二世的想法无异于天方夜谭,总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向沙皇发出电报立即组建向杜马负责的新内阁,甚至将宣言稿都贴心的代尼古拉二世拟好。

早已无力回天的尼古拉二世只得在3月2日深夜签署了退位诏书并不死心的将其弟米哈伊尔钦定为皇位继承人。同日,由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党为主导的新政府正式成立,3月3日,临时政府正式开衙的第一天,杜马临时委员会和临时政府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讨论未来俄罗斯是否延续帝制,是否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可尼古拉的弟弟,王储米哈伊尔竟拒绝继承皇位并签署了相关声明,俄国封建王朝的最后荣光,在三百多年中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骤然打破延续上千年的帝制,让所有人都有些无所适从,如何安置沙皇一家并用何种规格对待退位君主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各个阶层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意志,在政府中占据多数的自由改革派认为,既然帝制被废除,那就不应对救政权的君主区别对待,将其视作普通公民并实行人道主义精神符合新政权的理念。但是早已在尼古拉统治下民不聊生的工农阶层则极力主张逮捕尼古拉家族并对其进行正义的审判。

民意难违,原本决定将沙皇一家送往英国对临时政府迫于无奈只得将尼古拉二世拘禁,并将沙皇一家送往遥远的乌拉尔地区,如果不出意外,尼古拉二世将在偏远小镇托波尔斯科渡过余生,可事态并没有按照临时政府的想法继续发展,十月革命让刚刚结束纷争的俄罗斯再次陷入了混乱,虽地处偏远,波尔斯科也并没能逃过革命的烈焰,1917年11月下旬,波尔斯科当地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沙皇一家的境遇也变得岌岌可危,红色政权的成立和完全不同的政治体制,让欧洲各国对其百般提防,1918年二月下旬,德意军队再次向苏维埃政权展开进攻。混乱的时局让保皇派蠢蠢欲动,开始策划营救尼古拉二世,恢复帝制,为了防止帝制死灰复燃,苏维埃在1918年4月初将尼古拉二世与王后亚历桑德拉和女儿玛利亚秘密转移至叶卡捷琳堡,并加强了看管力量,这时的尼古拉二世已基本失去自由。

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来说,一个活着的尼古拉二世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放心,一旦营救成功,尼古拉二世落到“反革命”手里,一切工农革命的努力都将付之一炬,对沙皇的公开审判再一次提上了日程,基本没有不同意见,由工农阶层作为主要力量的苏维埃就通过了审判并处决帝制余毒的方案。

1918年7月16号晚上,尼古拉二世仅仅在叶卡捷琳堡住了不到3个月都时间,就连同家人被带到了地下室跪地接受革命委员会枪毙他们的命令。奇怪的是,执行枪决时,当地革委会并未得到莫斯科的授权,曾经统治沙俄十数年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死于地区革委会主任的枪决命令,枪决过后的7月17号凌晨,列宁才收到了沙皇一家被处决的消息。7月18号,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对枪决尼古拉二世的决议进行确认。

这场明显不符合程序的处决直至今天都处在迷雾之中,我们无法辨认苏维埃中央是否曾下达过处决沙皇的命令,或许这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谜题。直到1991年,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遗骸才被发现。1998年7月17日,沙皇一家的遗骸被迁葬圣彼得堡大教堂,2008年俄联邦最高法院主席团将尼古拉二世枪决事件作出认定,认为尼古拉二世一家属于政治镇压的受害者。至此,缠绕了将近百年的沙皇案终于尘埃落定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要上 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俄国   沙皇   杜马   沙俄   苏维埃   波尔   彼得格勒   君主立宪   帝制   末代   政权   结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