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一生

1859年,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的一个名门望族之家。他的叔祖袁甲三曾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官至漕运总督。他的生父袁保中是项城县的地主豪绅。

1874年,袁世凯的叔父、时任刑部侍郎的袁保恒命袁世凯赴北京读书。

1876年,袁世凯参加科举考试,但却名落孙山。同年,17岁的袁世凯与于氏结婚。

1879年,袁世凯再次参加科举,但仍名落孙山。他一怒之下,把诗文付之一炬,并愤然说道,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

1881年,袁世凯投靠了养父袁保庆的结拜兄弟、淮军名将吴长庆。

1882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朝鲜随即向宗主国清朝乞援,于是袁世凯随吴长庆东渡朝鲜平乱。此战,袁世凯奋不顾身,带头冲杀在前,兵便很快被平定。战后,袁世凯因公驻防朝鲜,并协助朝鲜训练新军。

1884年,朝鲜开化党领袖金玉均。 为了脱离清朝控制,便联合日本发动“甲申政变”,金玉均率兵奔入朝鲜王宫,控制了国王李熙,袁世凯旋即指挥清军击退日军,平定政变。袁世凯在朝鲜的12年间,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并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成为朝鲜的太上皇。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袁世凯暗示朝鲜国王向清廷乞援,清廷随即派兵支援,而蓄谋已久的日本也借机出兵朝鲜“甲午战争”随之爆发。在战争爆发前,袁世凯化装成平民逃回国内。

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后,清军的腐化懦弱完全暴露,于是袁世凯草拟了编练新建陆军章程,并在融入李鸿章的奏请下,光绪帝命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同年,袁世凯正式入驻“天津小站”,开始用西法编练中国首支新式陆军,即日后的北洋新军。

1898年,光绪帝重用康有为等人,实行维新变法,而袁世凯也积极为维新变法奔走,并加入了康有为发起的“强学会”,但变法遭到了慈禧太后的反对,于是康有为等人决定铤而走险,劫持慈禧太后,而这一任务被康有为委托在袁世凯身上,袁世凯表面上答应,随即便向慈禧宠臣荣禄告密。同年,慈禧太后和荣禄等人发动"戊戌政变",结果光绪帝被囚,戊戌六君子被杀。

1899年,由于袁世凯告密,获得了慈禧的信任,随之被升任为山东巡抚。当时山东爆发"义和团运动",袁世凯到任后全力镇压义和团,使其在山东无法立足,逃往天津、北京一带,而慈禧太后却想利用义和团来对付洋人,最终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而山东在袁世凯治理下加入"东南互保",使山东免遭祸乱。

1901年,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升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跃成为中外瞩目的实力人物。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驾崩,三岁的溥仪即位,由其父载沣监国摄政,同年载沣为了除去袁世凯,以其族籍为由,令他回籍养病。从此,袁世凯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但他仍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出山。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载沣派荫昌率北洋军南下镇压,但袁世凯暗中控制北洋军,致使荫昌指挥不灵。于是载沣被迫起用袁世凯。随后,袁世凯一面奏请清廷停止进攻,一面同南方革命党人议和。同年,孙中山回国后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即举袁世凯做大总统。

1912年,袁世凯逼迫清帝溥仪退位。同年,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让于袁世凯。

1913年,袁世凯根据"南北议和"的协议,在全国实行选举,但国民党却在选举中获胜,而党首宋教仁随即被刺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所为,随即发动“二次革命”,但却被袁世凯镇压失败。同年,袁世凯被选举为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大总统"。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同年,袁世凯在英日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史称“洪宪帝制”。但此举遭到了各方反对,随即引发了"护国战争"。

1916年,蔡锷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袁世凯派军迎击,但却接连受挫。在内外交困下,袁世凯在做了83天皇帝后,不得不取消帝制,但护国军并没有停止军事行动。同年,袁世凯忧愤去世,终年57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项城   义和团   甲午战争   光绪   大总统   朝鲜   清廷   日本   山东   同年   袁世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