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杨振宁师姐、美国核武器专家,却跑到中国农村,放了一辈子牛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世纪40年代不计其数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美国物理学家寒春和美国专家阳早也在其中。

他们为了中国的养殖事业殚精竭虑一生,推动了中国奶牛事业的发展。

2010年6月8日,这个为中国奶牛事业操劳了一辈子的外国女士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回顾她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善良的“外国”养牛夫妇

1949年,寒春和阳早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到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三边牧场进行奶牛改良。

初来乍到的寒春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并不是十分了解,城川的人民对这对外国来的夫妇也保持怀疑态度。

为了融入这里,寒春主动向当地住民请教问题,长此以往他们从陌生人变成了并肩奋斗的朋友。

此后凡是来牧场进行配种的牛羊,寒春都会免费为牛羊供给食料,对于远道而来的牧民,寒春也会免费供给他们食物。

工作中她和阳早兢兢业业,他们坚持科学养殖,短短几年时间,牧场牛羊的品种逐渐得到优化,奶牛的产量稳步提升。

养殖场的奶牛,由起初的80头繁殖为上千头。

该地区地处偏僻,环境恶劣,物资紧缺。可寒春从不叫苦,只因为她在精神上是富足的。

抛弃所有重获新生

寒春晚年时期曾有人问过她,“当时牧场环境如此糟糕,你们受了多少的罪?”

寒春微笑地回答,“我从不认为我在吃苦,你们认为吃粗粮、穿麻衣是在受罪,那你们就错了。”

“您后悔来到中国吗?”人们再次问道。

寒春说道,“我从不后悔来到中国,我参与了原子弹和中国革命这二十世纪的两件大事,就已经足够了。”

寒春之所以说不后悔来到中国,是因为中国是寒春重获新生的地方。

寒春原名琼·辛顿,于1921年10月20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州

寒春受家庭教育的熏陶,自小就博览群书、多才多艺。

1944年她获得了威斯康星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她还是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是杨振宁的师姐。

毕业后,寒春成为了美国曼哈顿计划中为数不多的女物理学家之一并参与研制了原子弹。

那时正是桃李年华的寒春已经是物理研究界的精英人才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公然挑衅美国,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原子弹,造成日本大量平民和军人伤亡。

而亲眼目睹日本人民惨状的寒春,却有另外的想法。

她觉得投身物理学的初衷是造福世界,可她给世界带来的却是杀戮和无尽的痛苦。

寒春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了迷茫,她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就在寒春迷茫之际,她身处在中国工作的男友,阳早向她提出前往中国工作的邀请。

阳早在书信的字里行间中曾不止一次地夸赞过中国。

早已对中国美好蓝图心生向往的寒春,立即决定放弃自己的科学家身份,前往中国工作。

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会在中国生活一辈子。但也正是在中国,寒春再一次获得了重生。

信仰指引幸福

1948年,寒春来到中国,她经历重重困难,最终顺利抵达延安,和自己阔别两年的男友阳早相聚。

也正是在这里,阳早为她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寒春”。

1949年4月,寒春和阳早在延安举行了简朴且热闹的婚礼,林伯渠还前往祝贺,并表示他们是,“爱情与真理的结合”。

婚后寒春夫妇为了让中国人民喝上自己研制的牛奶,开始了养牛放牧的生活。

在外人眼中一个出色的美国科学家却不远万里跑到中国养牛,太大材小用了。

可寒春却认为成功没有标准,人人都有衡量成功的一杆秤,在她的心中让中国人喝上自己研制的牛奶就是一种成功。

寒春是出色的物理学家,可在养牛一事上却是个这么都不懂的新手。针对不懂的问题,她常常不耻下问,向阳早请教养牛的技巧。

说起阳早,他不只寒春的丈夫,还是被国务院批准为养殖专业的“老专家”。

阳早的父亲是美国农场主,从小耳濡目染的他,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养殖专家。他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农牧专业。

毕业后他继承其父亲衣钵管理农场。闲暇至于他会阅读一些进步书籍,书籍中描绘的中国让阳早心生向往。

1946年阳早因受中国革命的影响,来到了中国。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延安的养殖场工作。

当时延安的生活条件十分艰难,农场十分偏僻,可在美国享受幸福生活的阳早却从不叫苦。他一心一意地饲养着农场的奶牛。

1946年底,胡宗南部队趁夜色偷袭延安。在历时6个月撤离敌军包围圈的途中,阳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但他从不抱怨。

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护珍贵的牛群”。

阳早带着三十头牛一次又一次在侦查员的帮助下逃过了敌军的攻打,让珍贵的牛群得以保留下来,为此阳早被誉为:经受了革命考验的人。

在阳早的影响下,经过勤奋加努力,寒春很快成为了出色的养牛专家。

而为了增加奶牛的产量,寒春夫妇常常废寝忘食。

此外为了扩大养牛的规模,寒春还利用自己的物理学知识研制出许多简易的养牛用具。

在这些简易用具的帮助下,寒春夫妇的养殖场规模逐渐增大。

看着奶牛数量的逐渐增加寒春夫妇心中无比高兴。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寒春夫妇作为我国的养殖技术专家,其实他们的工资并不少。

当他们二人的生活却十分清贫朴素。

他们从不铺张浪费,对生活的要求也仅仅只是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至于节省下来的钱则用来购买国外先进的养殖工具了。

此外为研制出真正的纯牛奶,寒春和阳早夜以继日工作,他们每天奔波在农场中、埋首在桌案前。

而这一切只是为了研制出更多更专业的机械设备。

1955年,寒春与丈夫又带着1000多头牛落户西安草滩农场,在那里度过了10年。

在此期间,寒春和阳早一起研制了奶牛青饲料铡草机,该机现在仍被草滩农场机广泛使用。

寒春还根据美国机械制造结合自己的想法,成功研制出了挤奶机、通风的养牛棚等先进的养殖机器。

经过寒春、阳早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养殖业终于实现了质的突破。

之后寒春又研制出中国第一个直冷式奶罐,阳早还设计研制了管道式挤奶设备。

这两个机械极大地提高了养殖场的工作速度。

而在60年代国家为奖励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华工作的外国友人。

不仅为寒春夫妇提供不同于他人的优厚待遇,还将他们从偏僻的地区安排进办公室,从事翻译的工作。

可寒春、阳早却拒绝接受,就连政府分给他们的住房,寒春也一概拒绝。

1972年,他们主动提出调到北京市红星公社,从事农业机械改良和奶牛饲养机械化工作。

回到延安后,寒春又恢复了以往单调的生活,她年复一年地奔波在农场中,农场的每个角落都有她忙碌的身影,这一待就是一辈子。

1982年3月,阳早、寒春负责的《牛奶管道的自动洗涤与消毒》项目曾被中国政府授予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该奖项也是对寒春夫妇工作的高度认可。

寒春夫妇可以为中国的养殖业付出了一切,他们一生都与奶牛为伴,并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养牛场。

他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对中国建设有着卓越贡献的他们在生活中也时刻为国家着想,从不求回报。

“纯粹”的人

2003年阳早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阳早为中国无私奉献一生,在他的弥留之际,他心中惦念的仍然还是农场的那群牛,他叮嘱寒春:

“你要照顾好那群牛,此事交给你,我放心!”

阳早与世长辞后,国家曾多次派人前来慰问关怀寒春,询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可对于生活上的困难,寒春却只字不提。

她仍然住在简陋的小屋中,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继续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最终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让更多的中国人喝上了自己研制的牛奶。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乳业界的袁隆平。”

寒春曾立志要“成为一个像纯牛奶一样纯粹”的人,而她也正是像她立下的伟大志愿一样,是一个“纯粹”的人。

也正是因为寒春的这份纯粹,让她在2004年中国开始实施绿卡制度时,成为第一个持有“中国绿卡”的外国友人。

当时曾有不计其数的记者采访她问道:“您一生明明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为何要在中国养一辈子的牛呢?”

寒春无声地笑了:“我的工作是养牛,但我在中国待一辈子只是为了心中的共产主义信仰。”

寒春夫妇为中国养殖事业扶持了一生的心血。

他们一直在为了中国的养殖事业默默奉献,他们的此举无关名声、无关地位,仅仅只是想要和每一个中国人一样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寒春曾无数次对人们说过:“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养牛,而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她的信仰无关其他,仅仅只是想要与中国的人民一样,没有阶级之分,人人平等,人们为建设新中国这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寒春一个蓝眼睛黄头发的美国物理学家,不仅是中国的朋友,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美国   延安   物理学家   核武器   日本   奶牛   师姐   中国   农场   中国农村   夫妇   外国   专家   工作   杨振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