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6)大秦崛起(前338年—前306年)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其子秦惠文君(前325年称王)即位,车裂商鞅而用其法。秦惠文君继位时,战国的超级大国有三个,分别是楚国、齐国和秦国。楚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老牌强国兼大国。齐国在齐桓公时期就是霸主,又两次大败第一强国魏国,直接将强魏打成二流国家,实力强盛可见一斑。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也强盛起来,秦惠文君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持续攻魏

秦惠文君即位后,魏国已经被齐秦打的大败,退出了强国舞台。但是,跟秦国接壤的国家主要还是是魏国。秦惠文君采取持续攻魏策略,打击魏国。前330年,破魏军于雕阴,斩首8万,魏以河西地予秦。前329年,秦军攻魏,取河东的汾阳、皮氏、焦、曲沃。次年取蒲阳。魏国又被迫割让上郡15县给秦。从此,秦国不仅吞并魏国河西(黄河以西)领土,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前进根据地。

前329年,张仪受苏秦资助由赵国入秦国,担任客卿。前328年,秦国仿效三晋设置相国。竞争者有张仪、犀首(公孙衍)、陈轸等,最终张仪出任相国,开始纵横捭阖的连横大业。公孙衍因拜相失败与张仪结怨离开秦国去了魏国,进行合纵破坏张仪的连横。陈轸去了楚国。

前325年,秦惠文君称王,秦国国势日益强盛。

前323年,为了对抗魏惠王的合纵政策,张仪运用连横策略,与齐、楚会于啮桑,以消除秦国东进的忧虑。为使魏国依附秦国,张仪被免去相位去魏国进行连横。魏国由于联齐楚没有效果,不得不改用张仪为相,企图连秦韩而攻齐楚。张仪的目的是想让魏国做依附秦国的带头羊,魏惠王孬好不计也是曾经各强国的老大,即便再落寞,内心深处也不愿意,于是魏惠王不从。

前319年,公孙衍受齐、楚、韩、赵、燕等国的支持,出任魏相,张仪被驱逐回秦。

前318年,公孙衍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破魏、赵、韩三国军,斩首八万。

义渠国是秦国西北部巨大边患,经常攻打秦国。又一次义渠君去魏国访问,见到了公孙衍。公孙衍跟义渠君说:“咱们距离太远,见面太难,我告诉您一件事。”义渠君很好奇,说:“愿闻其详。”公孙衍回答:“东方各国对秦国没有军事活动的时候,秦国就会到义渠烧杀抢掠,如果东方各国攻打秦国,秦国一定会派使臣拿厚礼去讨好义渠。”义渠君一听很高兴,通过这可以判断秦国动向了,便牢牢记住。后来秦国果然拿厚礼贿赂义渠君,于是义渠发兵攻秦,破秦军于李帛,摆脱秦国控制。义渠一直到秦昭王时期才被彻底平定。

前317年,张仪再次任秦相国。

司马错伐蜀

公元前316年,巴国和蜀国互相攻打,都来向秦国告急求救。秦惠文王想出兵攻打蜀国,但顾虑道路险峻难行,此时韩国有意攻秦,又怕韩国来犯,所以犹豫不决。

丞相张仪主张先打韩国。他说:“韩国地处中原,是咽喉要地。咱们只要和魏国、楚国结盟,三面夹击,很容易就能灭了韩国。然后直接进攻洛阳,挟周天子以令诸侯,这才是王道。要是不抢占韩国咽喉要地,反而取巴蜀蛮夷之地,那才傻呢。”

司马错不同意,说:“你错了。要想富国强兵,必须扩张领土。现在秦国实力还不够强,应该先易后难。蜀国地处偏僻,国家落后,又正好发生了内乱,秦国灭它很容易。而且蜀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灭了蜀国,顺流而下就能楚国,一举两得。相反,攻打韩国,抓周天子,必然震惊天下,各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我们吃不消啊!”

秦惠文王虽然击败联军,但合纵攻秦的合纵长楚国,并未真正出兵。楚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绝非三晋诸国所能比。秦军如果东进势头过猛,必将触及到楚国的固有利益,楚王必然出兵,这将是秦国严峻的挑战。此时楚国已经攻占云贵的夜郎等国,攻灭巴蜀是迟早的事情。如果楚国占领巴蜀,便可对秦国包围之势,进可攻秦,退可凭险守隘。秦国不要说兼并天下,就是坐稳关中都难。如果秦国占领巴蜀,便可顺流直下,到达楚国的腹地,直接威胁楚都郢的安全。因此先伐蜀,控制巴蜀,占领长江汉水上游,借以扼制楚国咽喉的决策,是对的。于是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蜀国。

传说秦国欲吞灭巴蜀,但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又苦于不认识入蜀路径。张仪心生一计,跟蜀国说天降一头石牛,晚上拉屎拉出的是金子,愿意送给蜀人,不过要自己搬运。蜀王大喜,便令五路壮丁开山修路,运石牛入蜀,不仅修通了道路,而且蜀国劳民伤财。蜀王,没有等到屙屎的金牛,却遭遇了勇猛凶残的秦军。前316年,秦将司马错、张仪率大军沿金牛道长驱直入,先后灭蜀、苴(古蜀属国)、巴等国。随后,秦国通过设郡、任守、移民、修城等一系列措施经营巴蜀,其间司马错又两次亲临蜀地平叛,直至最终完全征服巴蜀。

司马错伐蜀是秦统一中国之前最为重大的军事举措之一,其意义也是深远的:

一是从此秦国有了坚实的后方,秦国可以源源不断的将巴蜀的粮食运往前线,在秦国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是秦国可以从巴蜀顺流而下,直接攻击楚国都城郢都,秦楚逐渐实现了攻守异位。司马错说过:“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张仪欺怀王

前313年,秦惠王想攻伐齐国,但忧虑齐、楚结成联盟,便派张仪入楚游说楚怀王。张仪利诱楚怀王说,“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听信张仪,与齐断绝关系,并派人入秦受地,张仪对楚使说:“我与楚王相约给地六里,没听说是六百里啊。”楚国的使臣返回楚国,把张仪的话告诉了楚怀王,楚怀王一怒之下,兴兵攻打秦国。

前312年,秦兵大败楚军于丹阳,虏楚将屈丐等70多人,攻占了楚的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使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的威胁,也使秦国的疆土更加扩大,国力更加强盛。

惠王死,其子武王即位。韩、魏、齐、楚、越皆归顺。

武王举鼎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身高体壮,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武王是个直率的人,不喜欢张仪这样的老油条,驱逐了张仪和魏章,任命樗里疾和甘茂为左右丞相。张仪害怕了,跟武王找了个由头到魏国做丞相去了。

武王吞并天下的欲望很直白,他对甘茂说:“我想开辟车道直通三川,一睹周室,就是死了也不遗憾。”前307年,武王帅大军进入洛阳,实现了他的愿望——死了也不遗憾。武王见到了九鼎,很兴奋,与孟说比赛举九鼎之一的“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秦武王死,灭孟说之族。

秦昭襄王即位

秦武王没有儿子。宣太后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秦王,并得到樗里疾的支持。但是赵武灵王要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屈从于赵国的压力,最后立公子嬴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

秦国的群臣大多表示反对立公子稷为君,但在公子稷的舅舅魏冉等人的支持下,继承秦王之位,是为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这时昭王年少,母宣太后听政,以魏冉(宣太后异父长弟)为将军,卫戍咸阳。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老家魏国,秦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秦国进入了在位56年的昭襄王时代。

秦昭襄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全歼韩魏联军24万,一战成名。

发生了五国伐齐,齐国几乎被灭,是战国又一重大的转折事件,从此再也没有与秦国平起平坐的国家。

发生了鄢郢之战,楚国都城被攻灭。

发生了华阳之战,斩杀赵魏联军15万,攻占大片魏国土地。

发生了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0余万,从此再也没有有实力与秦国一战的国家,是战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我们不急于进入秦昭襄王时代,开启秦灭六国的世界。首先,我们看一下那位立秦昭襄王为王的强人——赵武灵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连横   魏国   秦国   秦王   楚国   公孙   司马   蜀国   韩国   战国   公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