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与富弼:宰相公报私仇,小官奋勇抗争

宋人交游 之 二十

吕夷简与富弼:宰相公报私仇,小官奋勇抗争

一、吕夷简

吕夷简

吕夷简(978-1044),字坦夫,《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有传。

本传记,吕夷简祖籍莱州(治今山东莱州),他的祖父吕龟祥曾任寿州(治今安徽寿县)知州,后全家定居寿州,吕夷简成为寿州人。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23岁的吕夷简考中进士,受职绛州(治今山西新绛)“掌助理军政”的“军事推官”。

吕夷简的祖父吕龟祥和名相吕蒙正的父亲吕龟图是同胞兄弟,都是后唐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吕梦奇所生,吕夷简的父亲吕蒙亨和吕蒙正是叔伯兄弟。

吕夷简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他9岁时,堂叔吕蒙正升任宰相。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到巩县(今河南巩义)祖陵祭奠父亲宋太宗,四年(1011),到汾阴(今山西万荣)祭祀“后土”,两次经过洛阳,都到吕蒙正的家中看望他,赐予很多钱物。第二次看望的时候,宋真宗对吕蒙正说:“卿诸子孰可用?”卿的几个儿子哪个可以任用?吕蒙正回答说:“臣的几个儿子都不足用,倒是有一个侄子吕夷简,现任颍州(《宋史·吕夷简传记为“绛州”》)推官,是宰相之才。”“夷简由是见知于上”,从此,吕夷简受到宋真宗的知遇。

大约正是由于吕蒙正的举荐,在朝廷准备举行“制科”考试时,吕夷简受召应试“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虽然有人向宋真宗上言考录“六科”人才是为了探求政事缺失,现在泰山封禅大典告成,政事有什么缺失可求,制科考试终止,但吕夷简还是得到了提拔,升任通州(治今江苏南通)通判,后改濠州(治今安徽凤阳)通判。

后黄河以北发生水灾,吕夷简被选任为滨州(治今山东滨州)知州。

其后,吕夷简被提拔为“提点两浙刑狱”,主管浙东、浙西两路的政法事务。

之后,吕夷简回朝,任总管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日常事务的“侍御史知杂事”。期间,吕夷简的儿女亲家赵安仁出任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吕夷简向宋真宗上言,提出改任他职避嫌,宋真宗改任他为国家最高信访机构“通进司”、“银台封驳司”两个部门的长官“同勾当通进司兼银台封驳事”。

其后,吕夷简出使辽国,回国后改任皇帝的文字秘书“知制诰”。川东、川西发生饥荒,吕夷简受任“安抚使”,完成任务后任开封府知府。

乾兴元年(1022)二月,宋真宗去世,宋仁宗继位,升吕夷简为高级谏官“右谏议大夫”。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八九月间,吕夷简升任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天圣六年(1028),吕夷简“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升任宰相。

明道二年(1033),吕夷简罢相,不久复职。景祐二年(1035)又罢。

康定元年(1040),第三次拜相。庆历元年(1041),兼任国家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之后以“太尉”职衔退休。

庆历四年(1044),吕夷简去世,享年66岁。朝廷赠予他“太师、中书令”荣誉职衔,谥号“文靖”。

嘉祐八年(1063)三月,宋仁宗去世,吕夷简“配享”宋仁宗庙庭。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朝廷仿照唐太宗建“凌烟阁”建“昭勋阁”,纪念、褒彰功臣,吕夷简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二、富弼

富弼

富弼(1004 -1083),字彦国,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人。《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有传。

本传记,富弼的母亲韩氏怀孕的时候,梦见有旌旗、鹤雁降落到家中庭院,且上有“天赦”,不久生了富弼。

富弼少年时专心学习,有很大的气度,范仲淹一见就认为他是一名奇才,说:“这是辅佐皇帝的才子啊!”之后把富弼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看后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六月,宋仁宗举行“制科”考试,范仲淹对富弼说:“你应当从这个渠道进身。”经范仲淹多人举荐,27岁的富弼参加了这次“制科考试中“茂材异等科”的考试,以“第四等-次”的成绩被录取,受任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和精美器皿的制作与纱罗缎匹的刺绣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将作监”官阶从六品、“判监事”的中层官员“将作监丞”,实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府(治今河南孟阳)掌处理日常政务的“签书判官”(宋朝官制,京官以上充府、州判官者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明道二年(1033),宋仁宗提出废黜皇后郭氏,范仲淹进谏争论,坚持认为“不可”,被贬出朝堂,富弼向宋仁宗上言:“这是一举而二失,即使不能恢复郭皇后的后位,也应该召还范仲淹。”但宋仁宗“不听”。

其后,富弼升官职为“集贤院直学士”,实任绛州(治今山西新绛)副长官“通判”。

宝元元年(1038),西北少数族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反叛宋朝,建立史称“西夏”的“大夏国”,富弼向宋仁宗上疏,陈说进剿西夏等“八事”,并请求斩杀李元昊派来向宋朝宣告建国的其使者。

当年,宋仁宗召富弼回朝,任开封府主管刑狱事务的“推官”,后改任国家最高监察机构之一“谏院”长官“知谏院”。

康定元年(1040)正月初一发生“日食”,日食在古代是人们非常重视的“天象”之一,认为是朝廷施政有缺,上天示警,富弼请求宋仁宗停止举行例行的新年庆祝宴会,撤除皇帝进膳时演奏的音乐,不召见辽国派驻宋朝的外交官、赐宴,而是在其著所“国使馆”赐酒食。 “执政不可”,时任宰相不同意,富弼说:“万一辽国像我说的这样做,我朝不做,将是朝廷的羞耻。”但宋仁宗还是没有听从富弼的意见,后来果然听闻辽国皇帝“罢宴”,宋仁宗“深悔之”,感到深深的后悔。

其时朝廷有规定,禁止臣僚“越职言事”,超越职位、职权向皇帝进言议事,因为此次富弼“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宋仁宗下诏废除了这项规定。

当年正月,李元昊率军进攻宋朝治以延州(今陕西延安)为治所、辖境约相当于今陕西省宜君、黄龙、宜川等县以北、吴堡县及大里河、白于山以南地区的“鄜延路”,攻破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旧安塞),宋军将领“钤辖”卢守懃不救,之后李元昊再与宋军交战,宦官黄德和率军退走,大将刘平战死,黄德和却诬陷刘平“降贼”。富弼请求宋仁宗审查,查明事实后黄德和被“腰斩”,一刀两断。

其后,宋朝任命夏守赟为陕西一带驻军统帅“都部署”,又任命宦官、“入内都知”王守忠为“钤辖”。富弼上言宋仁宗:“任用夏守赟已经遭天下人笑话,现在又任用王守忠,和唐朝任用宦官为‘监军’没有差别。卢守懃、黄德和覆车之辙,可复蹈乎!”宋仁宗下诏罢免了王守忠。

接着,富弼又请求令宰相兼任国家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以便统筹对西夏的战事。

当时有2名西夏部落首领投降宋朝,宋朝只给了他们皇帝侍卫“三班奉职”的低级官职,富弼向宋仁宗上言,一个给他们“厚赏”,以激励后来之人。宋仁宗将事情交给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省”,命宰相办理,但宰相却不知道有这个事。富弼叹息说:“这岂是小事,而宰相竟不知道!”向宋仁宗提出更激烈的进言,宋仁宗听从了富弼的意见。

当年,富弼以“史馆修撰”官职受任国家最高财政机构“三司”所属“盐铁部”官员“盐铁判官”,奉命出使辽国。


三、触怒


庆历二年(1042),富弼改官职为皇帝的文字秘书“知制诰”,实任朝廷为加强对京城开封司法机关的监督而专门设立的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长官“纠察在京刑狱”。其时有宰相办公的地方“政事堂”的属官“堂吏”伪造僧人的身份证件“僧牒”,开封府不敢追查。富弼得知,禀告宰相吕夷简,请求把“堂吏”交给有关部门,吕夷简“不悦”。

其实,吕夷简对富弼“不悦”,早已经开始。

当年宋仁宗提出废黜皇后郭氏,范仲淹进谏被贬,富弼向宋仁宗上言“即使不能恢复郭皇后的后位,也应该召还范仲淹”,而当时宋仁宗之所以能够成功废后,主要原因就是时任宰相吕夷简的倾力支持,而吕夷简之所以支持废后,是因为郭皇后此前曾经向宋仁宗吹“枕边风”,令吕夷简失去了相位;

康定元年(1040)正月初一发生“日食”,富弼请求宋仁宗停止举行例行的新年庆祝宴会,撤除皇帝进膳时演奏的音乐,不召见辽国派驻宋朝的外交官、赐宴,而是在其著所“国使馆”赐酒食,“执政不可”,富弼说:“万一辽国象我说的这样做,就是朝廷的羞耻。”宋仁宗没有采纳富弼的谏言,后来果然听闻辽国“罢宴”,宋仁宗“深悔之”,这里所谓的“执政”,就是吕夷简。

如此这般,吕夷简对富弼,岂能“悦”吗?

到了庆历二年(1042),富弼要求吕夷简交出伪造僧人身份证件的下属“堂吏”,吕夷简的“不悦”,终于达到顶点。

范仲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真宗   宰相   宋史   康定   公报私仇   宋朝   元年   朝廷   长官   皇帝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