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为何要向崇祯皇帝投降?

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8

熊文灿升了官,不能不干活。他听说张献忠吃了败仗,便派了个人,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他(张头领不好找),宣传朝廷招降的诚意。

熊大人之前在偏远的两广地区当官,估计不太清楚,张献忠同志的投降史,是可以写成一本书的。

不过就算知道,熊大人也会选择招降的。因为在熊大人的武器库里,只有招降这一种武器。

张献忠回复:同意,但是由于手下的人比较多,请熊大人帮忙解决十万人的军饷,并给个安置兵马的地方(襄阳郡)。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张献忠提的要求有点过分,熊大人是没有权力、也不可能满足他的胃口的。

眼看此次招降就要流产,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崇祯十一年(1637)十月,农民军主力之一的闯塌天刘国能带着五万农民军,选择向熊文灿投降。

原本张献忠仗着人多,还想跟熊大人谈谈条件。没想到投降被人抢了先,一时慌了神,表示条件还可以再商量,请熊大人无论如何先允许自己投降。

熊文灿招降了刘国能,底气也变足了。他表示投降一事,还得再琢磨琢磨。

熊文灿不了解张献忠,张献忠却是很了解熊文灿的,知道他这么一说,就是想要钱了。

要钱就给钱吧,谁让熊大人现在掌握着谈判的主动权呢。张献忠手里的金银财宝多的是,绝对不差钱!

可就这么突兀地送过去,毕竟不太妥当。熊大人万一再摆个谱,东西送不出去,显得很尴尬不说,耽误了投降大事就不好玩了。

如果在熊大人身边能有个说得上话的中间人就好了,张献忠心想。

张献忠此前一直与官军为敌,要想在官军里找个熟人替他说话,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此时的熊文灿身边还真有这么一号人物,这个人就是陈洪范。

希望大家还记得这个名字,当年张献忠在官军里扛枪的时候兼职抢劫,被判了个死刑,正是时任总兵的陈洪范替他求情,张献忠才得以侥幸不死。

陈洪范当年不过是一时兴起,顺手为之,这么多年过去,估计他自己都未必记得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张献忠却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据说他在很早之前就做了一个写有陈洪范名字的长生牌位,坚持每天烧香磕头,感念陈总兵的救命之恩。

这些年,张献忠走到哪儿,就把这个长生牌位带到哪儿。他一直希望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陈总兵,好好报答这位大恩人。

这个世界有时很大,有时又显得很小。谁能想到,时隔多年,陈洪范居然成了熊文灿的下属。

张献忠相信,陈总兵绝对就是自己命中的贵人。

他精挑细选了一大批奇珍异宝,派人专程去送给陈洪范。一起送到的,还有给陈洪范的一封信。

在这封信里,张献忠称陈洪范为父,表示当年陈的再造之恩自己终生难忘,现在又在此处遇见,真乃是天意。他愿意率部为陈恩人效命,希望恩人能在熊大人跟前替自己美言几句,给自己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陈洪范没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个无意之举,竟然能在多年之后收到如此丰厚的回报,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张献忠把这么多的糖衣炮弹砸过来,信中的言辞又是如此恳切,陈洪范简直没有丝毫拒绝的理由。他当即把张献忠想要投降的想法报告给了熊文灿,然后以自己的性命担保,张献忠确实是真心想投降。

眼看好事将成,张献忠不失时机地派孙可望带着两块一尺多长的上等碧玉,两颗直径一寸多的稀世珍珠,以及数不胜数的黄金白银、绫罗绸缎,请陈洪范转呈给熊大人。

熊大人很高兴:钱也捞了,政绩也有了,我熊文灿不愧是当世之杰。

之后,张献忠及其部下九万多人,被就地安置在了湖北谷城。

张献忠的投降对其他农民军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朝廷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他们了。为了避免成为明军重点“照顾”的对象,各部农民军纷纷选择向明军投降。

一时间,熊文灿风光无限,连崇祯皇帝都对他赞誉有加。

当然了,不投降的硬骨头也不是没有,李自成就是一位。只是李闯王混得相当不好,被洪承畴和孙传庭追的到处跑,最后连他自己在内就剩下了十八个人,只好躲进了河南的商洛山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以张献忠同志过往的投降经历,降而复叛可以说是固定套路。但是这次不同以往,现在要是起来折腾,估计他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他很是消停了一段时间。崇祯皇帝也终于能够喘口气,来专心对付关外的皇太极了。

当然了,张献忠这段时间也没闲着。他在谷城盖了几百间房子,买田种麦,摇身一变成了张地主。他还在谷城外设了一个关卡,过往客商的货物一律征收一半,充作军饷。

为了与朝中大臣搞好关系,及时了解朝廷动态,他还四处送礼,据说连远在京城的诸位大臣都送到了。

为了提高部队(包括他本人)的文化素质,争取以后再造反能有点技术含量,张献忠招揽了一些文化人加入自己的队伍,包括潘独鳌、徐以显等等,让他们给自己和手下的干将上课,上课内容包括《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不要吃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当时农民军重要的战术教材)。

除此之外,张献忠还在谷城大肆招兵买马,积极训练。为了解决武器缺乏的问题,张献忠甚至在谷城开设了一个兵工厂。

张献忠还忙里偷闲地见了个人,把负责监视张献忠行动的谷城县令阮之钿惊出了一身冷汗。

按说见个人也不值得这么大惊小怪的,可阮知县的这种反应绝对情有可原。

因为张献忠见的这个人,名字叫做李自成。

种种迹象表明,投降之后的张献忠是不太安分的,随时都有起来再就业的可能。左良玉就曾多次向熊文灿建议,趁着张献忠还没有反,调集军队将其一网打尽。阮之钿也曾建议熊文灿,给张献忠下毒,把他弄死。

熊文灿对此却是无动于衷。

第一个原因,他拿了张献忠的钱。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古之名言,概莫能外。

第二个原因我之前说过了,熊大人的武器库里只有招抚这一个选择,所以不论是调兵围剿还是下毒,对他而言,操作难度都大了点。

就这样,双方表面上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谁都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崇祯   谷城   水浒传   官军   总兵   恩人   朝廷   皇帝   大人   当年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