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05年前的四川灌县,如今的都江堰,真实面貌让人惊叹

1917年,美国摄影家西德尼·甘博,来到中国四川灌县。他马上被这里独特的建筑和人文风貌所震撼。他走遍了灌县的每个角落,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

灌县,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夏禹时代。灌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被誉为“天府之源”,是都江堰市的别称。下面甄选20幅甘博拍摄的照片,让你感受一百多年前的灌县有多美。

牌坊

这是灌县一个古村落的入口,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三门石牌坊。在牌坊的上部,装饰有群组人物雕塑,栩栩如生。每根柱子的顶端,都端坐着一只瑞兽。

这样的牌坊,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木石牌坊不同。整座牌坊装饰极为豪华复杂、规格之高实属罕见。在牌坊边上,有几间灌县特有的草房民居,平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普济桥

这座横跨岷江内江的廊式古桥,当时叫“普济桥”。桥长133米,4排5孔。普济桥丰楹斗拱、上盖小青瓦,该桥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据说是灌县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剩余的2000银两修建而成。

历史上,普济桥历经多次损毁重建。1959年重建后,改名为南桥。现存的南桥,为1979年修建。

小街

这是当时山脚下的一条进山的小道,路的尽头是一座庙宇。几名人力搬运工,背上背着货物从山下走上来。路边,有些搬运工正在店铺门前站立休息。

山路崎岖,路面是用石头铺就,由于路人常年的行走,石头表面都磨光了。

安澜索桥

这是灌县著名的安澜索桥,全长320米,桥面铺的是木板,旁设护栏。为邑人何先德倡议修建,因其妻也出力不小,安澜索桥也被称为夫妻桥。

安澜索桥横跨岷江南北,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更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小庙

这是江边的一座小庙,具体名字不详。这座小庙,巧妙地利用山洞修建而成。庙前还开辟了一条平整的山路,建造了石栏杆。一些当地人在庙前休息。

普济桥桥亭

这是普济桥一端的桥亭,雕梁画栋,立柱上有精美的木雕龙头。门楣上方有“普济桥”三个大字。一群当地人站在亭子下乘凉。

搬运工

站在路边休息的一名人力搬运工,他的身上背着一大摞竹编簸箕。他把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后,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就能养家糊口。

因为要长途跋涉,他双腿打着绑腿。穿着很朴素,但是脸上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不屈。

小街

这是当时灌县的一条街道,虽然紧凑,但是非常的热闹。街道是土路,两侧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沿街店铺林立。

照片中,在小街入口的门楼前,有人正抬着轿子进城,有人赶着推驮着货物的牛走出小街,很有生活气息。

溜索过河

在这条水流湍急的河上,没有桥。村民们要想到达对岸,就要靠这样的溜索过河。

一条巨大的绳索连接两岸,过河的人把自己吊在绳索上,就能很快滑到对岸。看着绳索下面湍急的河水,真是惊心动魄。

河边

由于遇到大旱天气,河水干涸,宽阔的河床露了出来。两名妇女来到河边,站在沙子上遥望宽阔的河床。

远处,一个人挑着担子,从干涸的河床上走过就能到达河对岸,根本不用绕道从桥上过。

村口的小饭馆

这是村口的一个简易小饭馆,房子的墙是用竹子编织而成。饭桌是宽大的板凳,上面摆放着几碗筷。

打烊时间,店家坐在长板凳上休闲地吸着烟,旁边的炉子上,正烧着一壶水。

卖烟的人

一名年轻人,左手拿着三支铜烟袋锅,右手正从挂在腰间的布袋里捏出一些烟丝。站在对面的白衣男子,正在把噙着烟嘴尽情享受。坐在墙边的几个人露出羡慕的眼神。

这名年轻人拿着几只烟袋锅走街串巷,遇到想吸烟的人,对方就可以花钱吸一烟袋锅。

二王庙

这座三层飞檐牌坊,是灌县的二王庙。牌坊上书四个大字“泽护两渠”。这座牌坊,也是二王庙的山门,牌坊背面为“ 玉垒仙都”匾额。

庙宇

这是一座庙宇,大殿门前,有一座三层砖塔,塔身砖雕纹饰精美。还有一支旗杆高高耸立。

街边小贩

这是灌县的一条小街,街边店铺林立。一些小贩把摊位直接摆在了门口。桌子上摆放着待售的商品,等待顾客挑选。

摄影师甘博来到这条小街,他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百年前灌县的风土人情。

站在河边的人

一名男子光着脚站在河边的石头上,他衣衫褴褛,一手拿着烟袋锅,正在吸烟。另一只手里拿着从河里捞的一些植物。

那时候,生活条件差,衣服破旧,连鞋子都没有,日子过得真是艰难啊。

人力搬运工

一名年轻男子,身上背着一堆家具,有桌子、椅子和床等家具。他被人雇佣搬运。由于路途遥远,他还带着一块凉席,可以晚上休息。

这条路十分崎岖,马车、板车和人拥挤在一起。男子身上背的东西太大,很难通过,只好站在路边等一下。

搬运木头

灌县依山傍水,山中木材资源丰富。从山上开采下来的木料,需要人力运送下山。因此,当时从事运输木料的人很多。

一名男子头上顶着一根方木,身后是专门背运木料的工具。一方面胜利,另一方面便于休息、爬坡上坎。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运输队

1917年,四川灌县一处山谷。几名男子担着挑子,挑子两头装满了货物。他们结伴而行,路过这座独木桥,等待对岸的人先过。

一百多年前,灌县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美国摄影家西德尼·甘博眼里,灌县景美人淳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都江堰市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叹古惜今,我们相信,这里的明天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都江堰市   岷江   都江堰   牌坊   烟袋锅   安澜   索桥   搬运工   小街   对岸   面貌   年前   男子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