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穷其一生也未被封侯,谁应该对此负责?

前言:自从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历代文臣武将都对封侯之荣誉饱含热情,尤其是汉朝,汉高祖刘邦通过白马之盟申明了“非刘姓不得封王”的宗旨,封侯于是成了文臣武将的终极目标。汉朝崇尚武力,推行二十等军功爵制,且战争频率较高,封侯者为数众多。

李广武艺高强,作战勇猛,早在汉文帝时期便开始了与匈奴人的较量,匈奴人因为畏惧他,称他为“飞将军”。后世出于对他的肯定,将他列为武庙名将。这样的牛人,为何没有被封侯呢?谁应该对此负责?

李广画像

一、难道是汉武帝刻意打压李广吗?

1、汉朝的封侯条件

汉朝建立之初,刘邦为了巩固功臣们对自己的忠诚度,封了140多人为侯爵,比如留侯张良和舞阳侯樊哙等。吕后称制期间为了制衡刘姓诸侯及开国功臣集团的势力,封了不少吕氏子弟为侯爵,比如吕城侯吕忿和赘其侯吕更始等。汉文帝继位之初为了褒奖诛吕安刘的有功之臣和加强外戚势力,封了20多人为侯爵,比如故安侯申屠嘉和轵侯薄昭等。

汉景帝和汉武帝在位期间出于奖赏功劳、安定边疆和加强外戚势力等目的又封了大量的侯爵,比如鄃侯栾布(七国之乱期间立有大功)、容城侯徐卢(原为匈奴将领,带领部下归附汉朝)和武安侯田蚡等。由此可以看出李广要想封侯,能走的路只有军功封侯,要么于万军之中取敌军主帅首级,要么在一场重要战役中攻破敌阵,要么斩获颇丰且己方伤亡不大。

汉初二十等爵制

2、汉武帝对李广的信重

汉武帝继位之初,李广被调回长安,担任卫尉,主要负责未央宫的日常保卫工作。元朔六年他又被汉武帝任命为“九卿”之一的郎中令,主要负责宿卫宫城、管理郎官、侍从皇帝左右。无论是卫尉,还是郎中令,都是直接关系到皇帝安全的重要职位,非皇帝亲信不得任之,可见汉武帝对李广是十分信重的。

汉匈之战期间,汉武帝屡任李广为将军,让其率军攻打匈奴,比如元光二年,他出任骁骑将军,和轻车将军公孙贺等人率军30万,奉命执行“马邑之谋”。元光六年,他与公孙贺、卫青等人各率1万骑兵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出击匈奴。由此可见汉武帝对他是相当器重的。不光是李广,汉武帝对整个李广家族都很友好,比如李蔡(李广堂弟)和李敢(李广之子)因功分别被封为乐安侯和关内侯。

马邑之谋

二、难道是李广的上司不给他机会吗?

1、周亚夫

景帝三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汉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汉军三十六将领军出击势力最大的吴楚联军,时任两千石骁骑都尉的李广便是这三十六将之一。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正在势头上,汉军不宜硬碰硬,他主张先以梁军主力来消耗吴楚联军,汉军主力再来寻机破敌。

就在梁军与吴楚联军交战正酣时,周亚夫和李广等人率军到梁国北边的昌邑扎营,刘濞眼看自己短时间内无法攻占梁都,又担心汉军和梁军夹击自己,便转头攻打昌邑,双方都知道这是直接关乎成败的关键一战,丝毫不敢大意。就在吴楚联军进攻势头正猛时,周亚夫让李广为先锋,率军冲击敌阵,李广以万夫不挡之勇斩将夺旗,立下大功。

七国之乱

2、卫青

一直以来,总有人说是卫青在漠北之战期间没有让李广担当前锋,所以才导致李广到死都未能封侯。首先,卫青不是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之人,因从属于卫青而通过军功封侯者多达9人,其中包括前面提及的李蔡,元朔五年,卫青率李蔡等人领军奇袭高阙,大获全胜,卫青没有想着自己要多少功劳,而是尽可能地将功劳分给麾下将领们。

其次,倘若不是李广多次请求出征,汉武帝也不会让他参与漠北之战,即使让他当了前将军,汉武帝依然不放心,建议卫青以大局为重,不要让李广当前锋。卫青自己也觉得漠北之战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散失,李广当时的年纪太大,且“数奇”(命不好),便取消了李广的前锋之职,而是让他充当偏师去堵匈奴退路,别小看这个偏师,如果能堵住匈奴单于,那也是大功一件。

漠北之战

三、李广的性格问题

1、自负

李广以武成名,对自身的武力相当自负。他在担任上谷太守期间,有事没事都喜欢找匈奴人干架,和他同过事的公孙昆邪担心他的安危,便向汉景帝打了小报告,报告中先是用“天下无双”狠狠地赞扬了李广的才气,后用“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来表示了自己对李广的担心,汉景帝收到报告后,立马调离了李广。

李广在镇守上郡期间,负责监军的宦官有一次带人外出和3名善骑射的匈奴人发生了遭遇战,李广在得知监军受伤后,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立马判断出这3名匈奴人是“射雕者”,且有匈奴大军驻扎在附近,他在未做万全准备的情况下,仅带着百余骑兵追击匈奴人,虽说给监军报了仇,可自己却陷入了匈奴人的包围圈,最后还是靠着一出“空城计”才侥幸逃脱。

李广射虎的故事

2、狭隘

李广在待下方面显得颇为豪爽,可在其他方面又显得有些狭隘。他在担任陇西太守期间,羌人作乱,他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诱降了800多羌人,这本应是一件大好事,可他却容不下这些羌人,下令都给灭了。招降的是他,背弃道义的也是他。他作为一郡之太守,肩负守土安民之责,如此行事,岂不狭隘?元光六年,他所率领的一万骑兵全军覆没,他自己也成了匈奴人的俘虏。

好在他凭借一身武艺成功脱逃,待他回到长安后,汉武帝将他贬为庶人。庶人就庶人,他倒也悠哉游哉,没事就和朋友一起打打猎。他有一次外出打猎没控制好时间,途经霸陵亭时,城门已按规定给关了,他的随从拿他前任将军的名头来呵斥霸陵尉开门,霸陵尉硬是没开。后来他被重新启用为右北平太守时,不忘“旧仇”,把这个霸陵尉调到自己麾下给灭了。

全军覆没

四、李广的能力问题

1、有勇无谋

在汉朝,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智、信、仁、勇、严”,缺一不可,其中“智”是排在首位的,战场变化多端,如果一个将军没有随机应变的智谋,将难以带领士兵打胜仗。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对匈战争规模都不大,李广每次都是带着少量军队在边地与匈奴“互殴”。

汉武帝时期的对匈战争和以往都不一样,以前的被动变为了主动,以前的小规模变成了大军团,由此对前线将领应变能力的要求更高。元朔六年,李广奉命和张骞各率一路兵马出击匈奴,两人之间的配合几乎为零,距离也拉得远,无法形成呼应,最后李广被围,全军覆没元狩四年,李广奉命率一支偏师绕路围堵匈奴单于主力,结果因为没有做好侦察和向导工作,大军迷路了,直接导致匈奴单于逃脱。

一入草原,就有点抓瞎

2、治军不严

军队是有组织性和纪律性要求的,没有组织和纪律的军队形同散兵游勇,何谈战斗力?史书上都说李广治军有方,深受士兵们爱戴。爱戴是真,有方是假,士兵对他的爱戴主要是来源于他的爱兵如子,能够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另外就是他对士兵比较宽厚,行军不要求行列,扎营不要求建制,巡营不要求巡哨,大家各随其便。

这种带兵方法看似对士兵们很好,其实是在害他们,有句话叫习惯成自然,平时都这么自由散漫,打起仗来能有团队配合?但凡有点什么不好的情况出现,士兵们就慌了神,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样的军队如何在草原上与机动性超强的匈奴骑兵较量?李广不吃败仗,谁吃败仗?

强大的军队必然是有组织、有纪律的

结语

综上所述,李广未被封侯,不怨他人,只怪他自己,说白了,他是名大于实。从汉文帝到汉武帝,都给过他不少机会,而且他跟从的主帅也是像周亚夫和卫青这样的名帅,只要他认清形势、完善性格、加强学习,他肯定是能把握住机会的。那么多成名比他晚、声名不及他的将领都被封了侯,独独他成了千古憾事。

值得一提的是,李广一生之中最好的封侯机会便是七国之乱,当时按他立下的功勋,是足以封侯的,可他阴差阳错地私接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不管他是出于什么考虑,事情都是他自己做的。时也,命也,运也?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十七史百将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单于   太守   公孙   侯爵   汉军   汉武帝   汉朝   匈奴   联军   将军   对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