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洗澡的,一般多久洗一次?略显奢侈但又很“开放”

对于现代人而言,洗澡早已是一件简单方便且习以为常的事情。可在古代社会之中,洗澡却十分奢侈。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古代略显奢侈的洗澡过程之中,竟然还开放到让人惊讶的程度。这让无数网友感慨,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

古代洗澡文化

在最古时候,洗澡一直都件十分麻烦。别说中国古人不爱洗澡,西方世界也很少有钟情于这件事情的。

古罗马于公元前2世纪发动第四次马其顿战争,从希腊人手中学会了洗澡,中国则要更早一些。

史书记载显示,西周之前的古人,每次洗澡都要到河边打水归来,费力烧热以后慢慢洗。贵族有下人可以帮忙跑腿,普通老百姓却觉得特别头疼。

倘若不是出于某些事情的需要,平民百姓往往能不洗就不洗。算不上节约,主要还是怕麻烦。

好在彼时人们居住的地方离河边不算太远,不愿洗澡的时候,下水游两圈也是不错。

一直到西周年间,洗澡文化逐渐兴起。国家专门规定子女每隔三天就要给上了年纪的父母洗澡,这主要就是为了考量他们的孝道。

及至后来汉朝为何以孝治理天下,早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而《汉律》中还规定:“吏五日得一下沐”,简单来说就是官员们五天就要洗一次澡。

倘若因为长时间没有洗澡导致身体出现异味被人察觉,官吏甚至还会因此受到处罚。

到了唐朝年间,由于李渊、李世民等人来自西北,对洗澡看得没那么重,又自觉五天实在太麻烦,于是改五为十,让官员十天一沐。

不过一直到这个时候,古人的思想观念都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示人”。洗澡往往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洗完就行,完全不像现如今的澡堂文化。

就这一时间段来说,今人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原因就在于现如今洗澡比古代方便太多。

尤其是热水的供应,古代老百姓还需要提前准备大量木炭柴火,如今却只需要热水器一烧就行。

洗澡文化的演变

至于洗澡文化的演变以及澡堂文化的出现,倒是从宋朝才开始。

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间段,宋朝老百姓的生活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澡堂顺理成章地收获大量粉丝。

与此同时,搓澡师傅也顺势产生。苏轼就曾经在《如梦令》中提到:“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如苏轼这般文坛大家,也不得不在搓澡师傅面前甘拜下风。

搓澡师傅都有了,剃头、采耳、修脚等项目还会远吗?现代澡堂中的多姿多彩,宋朝澡堂中早已经出现。

每当客人在澡堂享受完服务,都可以继续选择是否接受其他帮助。一次消费过后,神清气爽,也算是古代难得的轻松愉悦。

此外,宋朝的澡堂,还会分为“官汤”和“民汤”两种。前者只为官员服务,后者则面向平民老百姓。

实际区别有哪些暂不清楚,不过常人也能想象,官汤中一群宋朝公务员谈论政事;民汤中一群老百姓唠家常的情景,其乐融融。

可为什么会说古代洗澡十分开放呢?原因就在于澡堂文化虽然出现,伴生服务也不断壮大,但澡堂中的细节却没有完善。

尤其是许多习惯,大家并没有放在心上。一群人在澡堂里“坦诚相见”,倒也不算“有辱斯文”。

只是所有人的洗澡用具(宋朝常用“藻豆”清洗身体,一种豆子磨成粉)都放在一堆,洗澡水也难得更换,却也让人感到不适。

洗澡的本质

能够在时代社会的局限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休闲文化,古人智慧可见一般。今人常认为古代社会实在枯燥无聊,或许也只是片面看法而已。

哪怕不了解现代社会的新奇,古人同样可以怡然自得,这又有什么好比较的呢?

最重要的是,洗澡的本质,从来不是攀比洗澡的方式,或者说洗澡的过程,关键在于清洗身体。

只要身体清洗干净,哪里还有那么多竞争。人们庆幸生活在现代,是烧水洗澡更加方便,可不爱干净的话,哪怕浴室就在出门左转处,也懒得脱去衣物。

古代有古代的洗澡方法,现代也有现代的洗澡方式。无论去澡堂还是自家浴室,都是不错的选择。反倒是现如今少见“轻手、轻手”的乐趣,不知算不算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西周   现如今   澡堂   宋朝   古人   老百姓   师傅   奢侈   多久   古代   身体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