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跟茅台一模一样,同仁堂,国家鼓励大力发展的中药龙头

点赞了的2022发财,关注的年年发大财!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117篇。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都知道医疗是极好的赛道,各种10倍股,100倍股,但也是公认的复杂难学。现在,可能是你能找到的,最好上手,也是最通俗易懂的医疗投资课程来了。课程梳理了医疗庞大的体系,并拆解为15个细分赛道,再逐一剖析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让你从此掌握医疗投资方法,对各个赛道的投资逻辑了然于心,抓紧机会学习哟。

在过去的文章中所长反复强调,在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消费行业茅台可能永远为王。

为什么呢?

因为在消费供应链、渠道、品牌产业链中,品牌是利润最大的环节,不出意外也应该是行业话语权最高的环节,在一个长坡厚雪的行业里,占据了话语权最高环节的企业,大概率就是资本市场的长期明星。

不过,虽然业内共识是品牌为王,可《价值事务所》跟踪了国内外诸多消费公司,不得不很遗憾地宣布,我们国内目前的品牌中,真正具有品牌力的企业是很稀少的。

我们目前绝大多数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基本是靠渠道优势和规模效应在竞争中胜出的结果,而非真的是品牌自己多有影响力。看看这次三年疫情全球大通胀背景下,有几家消费品企业敢把上游原料涨幅100%转嫁给下游消费者就清楚了,更多的企业是,一提价销量便大幅下滑。

这就是没有品牌力的体现。

真正有品牌力的表现是,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方的产品支付溢价,肯支付的溢价越多,证明该品牌话语权越强,那些会时不时被扒企业成本,还被货比三家的品牌,促销才有人买不搞活动就人烟稀少的,都不是真正有品牌力的表现。

正是如此,所长才说,茅台可能永远为王,因为茅台所代表的高端白酒,定价是完全脱离成本的,甚至越贵越有人买,茅台和谁搞个联名,整个茅台冰激凌或者茅台咖啡,消费者就很愿意去尝鲜,这些都是品牌号召力强的表现。

品牌想有品牌力,必须要经过时间沉淀,需要在较长时间做对很多事情,才会被消费者接受并认可,甚至让消费者认为相应品牌可以彰显自己的格调和身份。

那么,消费行业中唯一具备同高端白酒一样的提价属性,且提价幅度和成本不太匹配的,只剩下了品牌中药和品牌烟草。

安宫牛黄丸寡头

说起品牌中药,我们脑海中想到的一般都是东阿阿胶或者片仔癀,诚然,他们也是品牌价值十分强大的企业,消费者也很愿意为品牌背后的产品溢价买单,甚至比其他同类产品花多得多的溢价(这里主要指东阿阿胶,片仔癀没有竞争对手)。

但其实除了片仔癀、东阿阿胶外,我们国内还有一个独特的产品,那就是安宫牛黄丸,在2021年的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成药产品Top20中,安宫牛黄丸销售额仅次于阿胶,排名第二,一年能卖近37个亿。

而且37亿显然不是他的终局,我们看下图,近些年安宫牛黄丸的终端零售大盘子一直在增长,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较大外,近五年增长幅度基本都在25%-40%之间。虽然中药近些年大盘子整体在下降,但品牌中药的占比其实一直在提高,这个逻辑和高端白酒可谓一模一样。

白酒的整体销量早在很多年前就见顶了,但高端白酒却一直呈现稳健增长的趋势,其实不止高端白酒,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增量行业,尤其高速增长行业里鸡犬升天,中腰部企业甚至能比头部企业增长快得多,可一旦行业成为存量市场,头部优质企业/品牌反而会显示出极其强大的阿尔法,开启集中度提高之旅。

而在这37亿的终端销售额里,同仁堂占了绝对的份额,终端销售23.08亿,同比增长23.63%,占全市场的62.67%

虽然安宫牛黄丸没有片仔癀那样逆天(独家生产),但竞争格局也十分好,当下可以生产双天然成分安宫牛黄丸的厂家只有五个,分别是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广誉远、达仁堂和片仔癀。其中,南京同仁堂、达仁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存在就是帮真同仁堂宣传的,这五家企业中,同仁堂未来唯一的对手可能只有片仔癀。

最重要的是,安宫牛黄丸涨价幅度也丝毫不逊色很多高端白酒,2012-2022年的10年间,单价从 350 元增长至 860 元,提升幅度达145.71%。

我们看下图茅台和五粮液的涨价幅度,15年间,终端售价涨幅分别为353%、294%,如果分摊到每年来看,安宫牛黄丸的涨价幅度其实和五粮液十分接近

所以,完全可以把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看作白酒中五粮液或者泸州老窖一般的存在。

近期成绩单点评

同仁堂和片仔癀、阿胶不太一样,后两者基本是靠相应的大单品支撑业绩,但同仁堂的产品品种却很多,虽然安宫牛黄丸在其产品矩阵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并非业绩的最主要决定因素。

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都是同仁堂十分有特色的代表大品种,除这五款大单品外,公司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 400 个品规,此外还有五子衍宗丸、同仁乌鸡白凤丸、国公酒、坤宝丸、锁阳固精丸新五大储备单品在培养中。另外,公司还有933家直接触达用户的终端门店,光是配备医疗诊所的就有 583 家。

所以,同仁堂是一家“制造+药店”双轮驱动模式的公司。

今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实现收入 47.90 亿,同比增长 5.63%,占整体收入比重 63.81%,毛利在上游通胀严重的情况下还涨了0.8个百分点,大概率又是提了价的,看吧,有品牌力的企业就是不一样。

其中,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五大单品合计实现收入 24.60 亿,同比+9.94%,增速快于整个工业板块,贡献了51.35%的营收比例。

而医药商业实现收入 45.80 亿,同比增长 6.02%。同仁堂的药店和老百姓、一心堂等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自己是名店,绝大多数都有名医配置以及名药助阵,他的客户粘性是很强的,从下图单店收入情况就可以看出,同仁堂和四大药房压根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物种。

在今年上半年疫情这么拉垮的情况下,线下的业务营收还能有增长,已经足以体现公司“名医、名药、名店”的强势了,随着未来疫情回暖,这块商业业务有望迎来更快的增长。

至于公司单三季度营业收入 33.9 亿元(+2.1%),归母净利润 2.6 亿元(-12.33%)表现不佳被很多人说成“爆雷”,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主要是澳门疫情在三季度扩散,使得其子公司同仁堂科技由于物料供应困难等不利因素,导致产量较上年同期相比小幅下降,影响了海外销售,如果不是海外销售受阻,其实三季度同仁堂依然会延续上半年的增长势态。

最后

在2021年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单上,同仁堂位居第一名,而在这个榜单上,除了中国银行,基本就是烟草、白酒和中药。

这无疑和本文一开头的说法极其相似。

真正具备品牌力,拥有产品溢价能力,可以“类永续性”存在的,基本就集中在这三大类,他们是真正能穿越时间周期的存在。

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 ¥44.6 购买


最后,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价值事务所团队新鲜出炉的《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投资类书籍,完全基于投资新手的视角,专门挑新手必定会遇到的困惑进行内容展开。书里将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估值分析等,进行大量的精简,梳理成一个一个的分析框架,这样小白也可以很简单地跟着参照分析,就像练钢笔字时跟着描红一样。

小白看完书后,也可以学着自己做公司分析,而不是一看就会,一学就废。想要自己学会公司分析,学会做价值投资的朋友,一定要买一本好好学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同仁   茅台   东阿   阿胶   溢价   终端   赛道   疫情   白酒   底层   龙头   中药   逻辑   消费者   价值   品牌   行业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