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伊朗考古挖掘,发现一对深情的“伴侣”,他们相吻了2800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生则同衾,死亦同穴。

这是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对于爱情最高的赞美,不过,那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大多都只是虚幻的文字描写,即使是部分史书中有相关记载,也大多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明。

所以,大家一度认为那样真正生死相依的场景,恐怕只存在于那些虚无的故事与传说之中,在现实里面,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可是,在1972年,一支考古队在伊朗发现了一对年轻男女的尸体,令人惊讶的是,两具尸体竟然保持拥吻的姿势长达2800年。

这两具紧紧相拥的骸骨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他们真的是一对情侣吗?

相拥永眠的尸骸

1972年夏天,一支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队,正在伊朗北部阿塞拜疆省的一个小镇里,辛勤地进行考古挖掘,他们的目标,就是曾经古伊朗的埃兰文明。

作为伊朗最早的文明,这段神秘的古老历史,早就成为了西方考古界的重点发掘对象。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芝加哥东方学院为主的考古团队,还曾提出“伊朗史前计划”,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开展了哈桑鲁计划,希望进一步对哈桑鲁丘开展考古调查与研究。

考古队的工作,开展还算顺利,他们在这片遗址上,发掘了一座距今三千多年的古城,在风沙与岁月的侵袭下,整个古城早就不复当初的热闹与辉煌,只余下沙土掩埋之下的残垣断壁,还有零落的陶土器具、残存的农作物种子等。

而这些,早在之前的考古行动中,就已经有所发掘,并不是什么有研究价值的文物,整个考古工作也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整个团队的精神气,也略显萎靡。

“这里有东西,快来人!”

这天,考古队按照分工,对做好不同标记的考古坑,再度开展深度挖掘,一名正在掘土的工作人员,突然开始惊呼,因为他感觉手底下,产生了阻碍,他立马地停了下来,小心地将掩盖在上面的沙土拂去,渐渐地,一个头骨的轮廓显露了出来。

“你们都过去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带队的专家精神一振,连忙组织人手一同赶了过去,声音传来的地方,就是被工作组暂时划定为谷仓的深坑。

众人用铲子慢慢沿着头骨边缘进行挖掘,很快一个大致的人体形状,就呈现在了众人眼前,最令人惊奇的是,居然还有另一具遗骸,紧紧与之靠在一起。

为何两具尸体,会以这样的形态埋葬在一起,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众人越发不敢怠慢,轻手轻脚地开始进一步清理,力求不因他们的外力,导致遗骸的身体姿势,发生任何的移动与变化,在众人的努力下,完整的遗骸情况,映入了大家的眼帘。

两具尸骸,面对面躺着,高大的尸骸手臂伸长,穿过另一具的头部,如同恋人相拥而枕,其中略显娇小的那具,一只手抚摸在身旁那具的脸颊上,头颅略微扬起,看起来就像是在做临终前的吻别。

一时之间,整个考古现场安静极了,几个围观的工作人员脑海中,开始浮现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景,最终定格在一片罗曼蒂克的幻想中:

一对恋人,在谷仓之中约会相拥,由于发生了某个不可抗拒的意外,二人双双在此殒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紧紧地拥吻,坦然地迎接死亡的来临。

众说纷纭的真相

现场的考古学家,立刻对这两具尸骸,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发掘。

经过现场的检测与推敲,专家们很快确定了其中一具尸骸在死亡时,大概二十岁左右,暂时未发现任何外伤的痕迹,遗骸保存较为完好,可见在生前应该没有受到什么来自外界的伤害。

而另一具尸骸,在头骨位置,有明显被重物敲击过的痕迹,应该有过失血现象,死亡时年龄也大致在二十岁左右,而且遗骸并不像另一具那样完好和稳固。

可以确定的是,二者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死去的,其中那具受损的骸骨主人,应该是在失血过多与缺氧状态下离世的,另外一具则是窒息而亡。

但对于两具遗骸的性别,一开始考古队是各执一词的。

有人认为这是两具成年男性的遗骸,他们大概是一对关系极其亲密的兄弟,只是因为遭遇意外,双双死在了封闭的谷仓之中。

不过这种说法很快被驳了回来,就算是面临生死,一般的兄弟之间也不会采取如此缠绵的相拥姿势,这一定是对恋人。

众说纷纭之下,大家开始进一步对两具骸骨进行科学检测。

一般而言,成年男性的骨架,相较成年女性更长也更显粗糙,骨骼的密闭与厚度,也远大于女性,骨头更沉。

同时,从骨骼形状上来说,成年女性的颅骨更为丰满,且低矮细致,骨骼表面也更光滑,男性则完全相反。

从这些粗略判断下,考古学家们已经逐渐倾向于这两具骸骨是一对成年男女,而最终,让大家放下争议的,就是对两具遗骸的骨盆辨别。

由于生产需要,女性的盆骨一般更为宽大,盆骨入口如同椭圆形,盆腔像是圆柱体,男性的则窄小且盆骨入口接近心形,盆腔类似圆锥。

这一判断依据,很快就将所有的疑惑都解开了,几位专家轮流验证,确认这就是两具异性遗骸,其中骸骨有伤的,就是男性,甚至因为他们相拥的姿态,众人将其命名为“哈桑鲁恋人”。

事实上,在考古历史上,“情侣墓”的发现并不少见,俄罗斯考古学家就曾在西伯利亚地区,考古发现了多座3500年前的“情侣墓”,墓室主人都是一男一女,二者都相对而拥,手臂挽在一起,十分缠绵。

只是相比确认是生前一同赴死的“哈桑鲁恋人”,这些来自青铜时代的“情侣墓”,就多了几分无法证明的模糊,相关的分析结果与推测,也并不那么美好。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对恋人被意外埋葬在了谷仓里,毕竟就算是再仓促的葬礼,都不可能将亡人的遗体直接埋在谷仓之中。

再看遗骸的保存程度与死亡时间推测,可以预见,二者应该是生前就待在了这里面,甚至可能是直接在此迎接死亡的。

会不会是殉情呢?就如同不被父母祝福的罗密欧朱丽叶一样,年轻恋人迫于压力,最终选择在时常幽会的谷仓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这一切,恐怕还需要回到那段,已经掩盖于千年历史尘埃一角的埃兰文明之中,去寻找答案。

穿越千年的爱恋

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古埃兰人就已经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立城邦,此时的埃兰地区,城邦国林立,相互之间各有斗争与战乱,但整体而言,百姓的生活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但是在经历了古埃兰与中埃兰时期的辉煌后,公元800年前的新埃兰时期,民众生活开始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对外,他们需要与巴比伦一同抵抗亚述帝国的铁蹄,对内,还需要应对严重的分裂势力,极短的时间内,整个王国四分五裂,内忧外患之下,敌军势如破竹,迅速开始攻占埃兰人曾经的故土。

“哈桑鲁恋人”所在的这座古城,也未能幸免。

战火很快就烧了过来,曾经安详宁静的哈桑鲁城,瞬间变成了敌人耀武扬威的场所,一切的幸福都恍如梦境,嘶吼、求饶、奔跑,民众惊恐的表情与反抗,在敌军肆虐挥舞与逗弄之中,显得无比渺小与可笑。

烧杀掠夺中,百姓们来不及反抗,顷刻间倒地而亡,纵使有人想要反抗,也很快跌倒在军队的无情杀戮中。

眼前血腥,让年轻的恋人惶恐万分,二人在惊慌失措中,偷偷穿越战火,想要找到一条生路。

手无寸铁的青年,在保护恋人的过程中,不幸被击伤,差点命丧当场,心有挂念的他强忍着疼痛,开始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中穿梭。

好在幸运女神眷顾,两人在惶恐不安之际,奇迹般地穿越了敌人重重的封锁与杀戮,躲入了城中的谷仓中,听着外面凌乱的脚步与惊恐的尖叫,二人瑟瑟发抖,紧紧相拥,期盼着敌军不要发现他们,能够顺利躲过这场屠杀。

厮杀哭喊声渐消,满心以为逃过一劫的两人,却突然被一片灼人之气围困住,火红的光影晃动,滚滚浓烟在一片狼藉中蔓延:敌军放火烧城了,这座谷仓也难逃劫难。

绝望的青年无力地拥住自己的恋人,感觉意识越发模糊,头部越来越强烈的钝击感,让他已无法再回应低声啜泣的恋人,弥留之际,他感受到了脸颊上传来的冰冷温度,随后彻底掉入了无边的深渊。

娇小的恋人轻轻抚摸着自己的爱人,心绪不再波动,她微微扬起头颅,专注地凝视着眼前那张熟悉的面容,放任自己安心地睡去,不再理会所有的纷争,静静地等待着与爱人的团聚时刻。

他们的世界在这一刻凝固,安静地相拥在这片无人打扰的尘土中,斗转星移,干燥的空气与密闭的空间,让二人的相拥彻底定格,一直到2800年之后,被考古队打破安眠,成为这段深情的首批见证者。

烈火烧尽了一切的纷争与血腥,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化成了厚重的历史中那寥寥数语,而对于这对恋人的曾经,也早就湮灭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除了他们自己,再无人知晓。

世人的美好祈愿

“这对恋人在生前,一定很相爱。”

“至死都不肯分离,这到底是种怎样的深情?”

“真想知道他们生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哈桑鲁恋人”的考古发掘图,在网络之上流传后,很多人都开始歌颂这段不知真假的爱情,这大概就是人们对美好情感的一种祈愿吧。

在结束现场考古后,伊朗政府将这座发掘遗址保存了下来,将其命名为“哈桑鲁恋人之墓”,而这座墓的两位主人,已经被安置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一座博物馆中。

这座始建于1887年的博物馆,坐落在费城最为喧闹的中心地带,宁静的氛围与周围的喧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博物馆隶属于宾夕法尼亚大学,馆中拥有超过100多万件来源于世界各国的文物,从19世纪起,这里就接连举办了多次展览会,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考古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哈桑鲁恋人”的遗骸,被小心地安放在透明的玻璃棺中,与其他遗骸展品不同,二者依然保持着他们被发掘时相拥的姿势,也因此拥有了一个极为浪漫的名字:“永恒的亲吻”。

有很多被二人的爱情故事所感染的人,慕名前往参观,众人在看向那肢体交错的那一对骸骨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描述的视觉冲击。

这段跨越2800年之久的生死陪伴,永远停留在了最为灿烂的时刻,人们也因此赋予了他们很多美好的想象。

大家都自发地为他们之间的纠缠,定了性,不愿意接受任何一种其他的可能,因为事到如今,真相到底是否如此,已经没有人在意了,潜意识里,大家更愿意相信,这就是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是一对生死相依的苦命鸳鸯。

这大概就是人们的一种美好向往,因为我们大多更愿意相信,那些不为人知的浪漫。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年幼时,我们曾为梁祝化蝶的爱情感叹过,感叹他们生不逢时,造化弄人,也曾为刘兰芝焦仲卿的双双赴死,心生感慨,一对好好的有情人,为何非得被拆散。

就连电视剧与小说中的各种故事,也都是奔着男女主角波折不断的情感线而去的,越是凄惨与悲凉的结局,就越发让人心生共鸣。

如今回过头来,我们在经历了社会与家庭生活的不断打磨后,对这些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不由得更多了几分思考:那么多的罗曼蒂克,有几个在现实里上演?

爱情,可以是浪漫的,不过现实生活里的,却绝大多数,都为柴米油盐所淹没,在激情退却的那一刻,我们拼得更多的,是人品。

一见钟情时的悸动,不足以扛住现实生活的磋磨,轰轰烈烈过后趋于平淡的感情,也很难再度焕发如同初见时的心动,唯有风风雨雨中相濡以沫的陪伴,如同一坛陈酿,日久弥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伊朗   宾夕法尼亚大学   沙土   谷仓   尸骸   遗骸   骸骨   敌军   生前   伴侣   深情   恋人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