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校园欺凌,家长的过激反应,升级矛盾自食苦果

同学闹矛盾起冲突,家长掌掴对方面5岁幼儿被刑拘的新闻今天受到了广泛关注。

事情的起因很难用“校园欺凌”的字眼去形容,毕竟只是五六岁的孩子,意识上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什么特殊含义。

记得我小时候在幼儿园,睡午觉经常被隔床的小伙伴扯被子,当然会有受到欺负的感觉,但后来我们还成了不错的朋友。原因是人家其实压根没有欺负你的意思,单纯只是好动,睡不着想法子玩起来,往后玩在一起多了自然也成为了好朋友。

学校是个大集体,同学间有一些矛盾很常见,“不打不相识”最后和解自然是好事。但如果矛盾不能自己解决,不论如何,家长是出于保护还是教育,都应该是提供帮助和引导的一方,而不是激化矛盾的一方。

小的闹矛盾,大的升级矛盾,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这次事件里家长为了替孩子出头,看似出了一口气,给对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的同时,也给自家孩子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

面对侵犯,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不闹事,但绝对不怕事”的道理,勇敢保护好自己和朋友。但不少家长在情绪的驱使下无意走向另一个极端,“他敢打你,你就打回去,打到他怕为止”,诸如此类。

“血性”教育的背后忽略了法治社会的大背景,遇到问题只想到也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容易给孩子未来的成长埋下祸端。

真正的血性是一种自信,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绝非是拳头打天下,恃强凌弱。

同窗是最单纯美好的缘分,家长在孩子这段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遵循积极阳光的引导十分重要。

遇到此类问题,作为家长平复心情后,做到这么几点就很棒:

· 安抚好孩子的情绪,然后让孩子说清楚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帮助孩子梳理整个过程;

· 约见老师和对方家长,及时沟通化解误会和矛盾,事情发生后孩子很容易各执一词,造成家长的不满;

· 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小朋友之间很难有真正的矛盾,正确引导化解。

当然最后,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孩子的沟通欲和自信心,这样遇到事有信心处理,处理不了也能及时寻求父母的帮助。

#教育局回应家长掌掴幼儿:幼儿园整改##校园霸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恃强凌弱   矛盾   家长   好孩子   苦果   血性   拳头   幼儿园   情绪   事情   孩子   校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