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无遗策的“毒士”贾诩,真就毫无底线吗?

东汉末年诸侯争霸,这是一个战火纷争,但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这个年代涌现出了很多非凡的英雄人物,他们推动天下形成魏蜀吴平分天下的局面,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提到英雄人物,很多人想到的是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他们的确是影响了历史走向的关键性人物。但有一个人物却不那么起眼,这就是有着“毒士”之称的贾诩。他对推进历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贾诩又为什么被称为毒士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贾诩之毒

诸葛亮估算自己本该活83岁,他却在53岁这一年就身死五丈原,驾鹤西去。诸葛亮做错了1件事,才被折去阳寿30年。这就是“七擒孟获”时,在第四次放了孟获的时候,孟获来到了乌金国求助。这个国家有精兵三万,人人都穿着藤甲。这藤甲可是一种十分厉害的防具,可以说是刀枪不入。但是这藤甲的致命缺点就是,遇火就着。

于是,诸葛亮派人引诱三万人马来到峡谷,让弓箭手使用带火的弓箭射向这些士兵。结果可想而知,峡谷下方燃起了熊熊大火,三万人全部被烧死了。这三万人可是乌金国所有的男丁,他们死了,乌金国等同于亡国灭种。“火烧藤甲军”让诸葛亮心里的罪孽感十分深重。

人都有恻隐之心,但偏偏贾诩是个例外,他的每一个计策都十分的狠毒,直攻人心,为达目的而不计后果,他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位置和性命,有多少人牺牲他并不在乎,所以被冠上“毒士”之名。

吕布反叛,董卓被杀,所谓树倒猢狲散,当时的李傕、郭祀本打算逃跑的,但是贾诩也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并不考虑百姓的生死安危,而是献计李傕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于是本来已经成了一盘散沙的西凉大军又重新拧成了一股绳,重新扳回了局势,杀回长安,贾诩也得以保住性命。

贾诩投到张绣的麾下,公元197年,当曹操南征张绣时,张绣在宛城投降。然而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寡婶并占有了她,这对张绣来说是奇耻大辱,贾诩给张绣献了一计。这一计导致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被杀,曹操也是损失惨重。

公元前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张绣原本是要投奔袁绍的,但是贾诩认为袁绍并不是一个明主,跟着曹操反而会成一番大事。但是张绣担心,自己先前反叛曹操,曹操会不会计较之前的事情。贾诩劝说,曹操心胸宽广,可以放心投奔。于是张绣听从了贾诩的意见,去投奔了曹操。曹操果然大喜,贾诩开始了辅佐之路。

公元211年,马超和韩遂联合起来攻打曹操。马超战败后,向曹操提出议和,要求划河为界,曹操并未答应。情急之下,马超提出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议和。贾诩向曹操献计,先表面答应他们,让他们放松警惕,然后离间马超和韩遂,破坏他们的同盟关系,引起内乱,再趁机攻打,一举歼灭。果然,马韩二人中计,曹操乘机歼灭,取得了胜利。

二、并非冷酷无情的贾诩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见解,贾诩打消了李傕、郭汜逃跑的念头,使得李郭以破竹之势击破了本就不稳定的王允政权,但是二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长安城损失人口高达了几百万人,而这一切,始作俑者贾诩难辞其咎。但贾诩自小出生在凉州,对故土感情深厚,无法容忍家乡遭此横祸。他的做法,也是为了保全数万凉州百姓之举。

贾诩他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李傕、郭汜在得到更高的权利后,会变得嗜杀冷血,导致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贾诩帮助汉献帝逃跑,是对自己过失的补偿,无异于也是站在了李傕、郭的对立面。倘若心中无善念,怎么会冒着极大风险做这件事呢?

贾诩劝说张绣投降曹操,从这件事中,可以再度看出贾诩的爱民之心。贾诩之所以这么果断地选择投降,是因为他知道曹操兵力雄厚,抵抗的下场只会连累到无辜百姓。他不想再看到百姓受苦受难,所以甘愿将风险揽到自己身上。

曹操曾就立储之事前来询问贾诩的意见,贾者思索片刻,只说:“我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曹操听后,就立了次子曹丕为继承人。这就暗示了曹操,袁绍与刘表在立继承人时均未立长子,从而导致内部大乱,曹操的长子曹昂早早去世,曹丕就是名副其实的长子。想要避免步入袁绍、刘表的后尘,确保曹氏内部的安稳,立曹丕为继承人是最佳选择。后来曹丕顺利登上帝位,贾诩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自然不必说。从另一个侧面说,贾诩推动了魏蜀吴三国对立局面的形成。

三、贾诩得到了善终

谋事在中国古代是个“高危”工种,尤其是三国时期,很难有善终。比如袁绍手下的著名谋士田丰。袁绍出兵曹操,田丰进行劝阻。袁绍很不高兴,把田丰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抓了起来。后来袁绍官渡之战惨败后,狱众都说田丰神机妙算,就可以出狱了。谁知,田丰大笑,说:“我的死期到了。”因为他太了解袁绍了,袁绍这个人心胸狭隘。如果打胜,有可能高兴、得意,将我释放。可眼下他被打败,必将迁怒于自己。果不其然,袁绍回来后,下令杀死了田丰。

许攸是田丰之外,袁绍的第二大谋士。他跟随袁绍比较早,是袁绍谋士里比较牛的一个。但是许攸献计没有被袁绍采纳,这让他觉得自己得不到重用,对袁绍心灰意冷,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但是许攸到了曹操那后,依然贪婪,得意忘形,不知收敛,最后曹操假借许褚之手将其诛杀。

荀彧:在曹操被张邈背叛时,是荀彧努力保护着最后三座城,让曹操不至于无家可归。最后因为坚守信仰,反对曹操称公,被曹操送了一个空的食盒,寓意着无利和无用,荀彧看到后自尽身亡。

如果说其他得到善终的谋士,那可能要数郭嘉了,他38岁死亡,英年早逝,但他如果活得时间长一些,结果也无法预料。人活七十古来稀,但是偏偏贾诩活到了77岁,这在古代是相当难得的。而且贾诩这一生,跌宕起伏,屡次遭遇危险,先是投靠董卓,然后投靠李傕,接下来辅佐段煨,然后叛变到张济张绣叔侄手下,帮助张绣策划反叛导致曹操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之死,最后又和张绣投降曹操。经历了这么多,在曹操的手下,还能在77岁高龄善终,实属难得。

三国乱世,五千万人口最后只剩十分之一,以至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在在乱世中与豺狼为伍,还能为自己消灾避难,审时度势,明哲保身,贾诩这种自保之道真是让人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算无遗策   乌金   谋士   人心   东汉   长子   峡谷   乱世   底线   手下   百姓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