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3)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由周婷和杨兴撰写的新闻报道。今天重温起来感慨颇多。

文中写到:“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取而代之的是,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子夜过后的40分,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乘坐着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出维多利亚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是啊!一个半世纪前,因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并相继签署的《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使得香港的九龙和新界也相继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回忆上个世纪九七年的6月30日子夜时分,家家户户依然是灯火通明,人们守候在电视机旁,观看那激动人心扬我国威的重要时刻。

解放军代表用他那震聋发聩的声音义正言辞地向对方宣告:“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军营,我们上岗,你们下岗”!解放军代表那洪亮的声音,至今还在我的耳边萦绕回响!

事件过后,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当时庄严隆重的时刻。在众多的报道中,其中署名新华记者的“周婷和杨兴”的这篇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以独特的角度,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

为了说明这篇新闻报道的独特所在,我们先重温一下有关新闻文体的常识。

新闻亦即消息。它大致上包括着六个部分: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也可以简单地说成,它是由标题、导语和主体这三个要素结构成篇的文体。其特点是真实性、实效性和准确性,这是新闻必须遵循的原则。

对于消息中的导语部分,我们可以借用记叙文中事情发展的结果来看待。也就是说,作者大都用简洁明快且带有概括性的语言表达出事情的结果。例如,本文的第一段文字即为导语: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的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这就是记者在开篇直言报道了事件的结果。并且用“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的一句点题。有关消息或者叫做新闻稿件,基本上是按照这种文体的规定,将核心事件的结果在开篇做出报道。

接下来是新闻(消息)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从原文的第二段开始,一直到文章的结束。较为详细地报道了事件的经过。

我们来看2至4段,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报道的场景:“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独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简单说,这一层主要是写,港督府举行告别仪式,意在表明港督府和港督的职位必将成为历史。

在文中的第5~7采用了晚间6点15分、7点45分以致与最后几段的“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等等,这些表明时间的词语详尽地报道了核心事件的整个过程。

也就是说记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从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活动的角度,报道了他们离港前的活动轨迹。这也恰恰是报道角度的新颖独特。

第二、就全文而言,现实与历史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的组材结构,又是这篇报道新颖独特的角度之一。

当记者在导语交代了英国长达150多年对香港的统治已经终结之后,接下来在消息的主体部分的2~11段的报道中,既有现实场景的报道,又穿插了过去的历史。

比如,彭定康在港督府中举行的告别仪式,是现实的场景,然后又接着说港督府在历史上是哪个时间建成的,后经改建和扩建的过程。

通过现实场景与历史缘由相结合的组材结构,不仅让读者看到现实的情景,也了解到现实情景呈现的历史缘由。


第三是标题的独特。《别了,“不列颠尼亚”》这是一个倒装句和采用了一个借代的修辞。

从英国统治者的角度说,意在强调他们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告别。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王室专享的游轮。这又与英国的皇家统治具有着相关性和象征性。

“别了,不列颠尼亚”,不仅仅是表达了英国皇家和港督人员的离开,更是表明英国不得已离开,不得已结束150余年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中国崛起的自豪感、幸福感,以及国人扬眉吐气的抒怀也自然蕴含其中了。我们说这篇新闻报道的标题,真乃独特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不列颠   维多利亚   港督   导语   扬眉吐气   英国   香港   国人   角度   独特   现实   时刻   消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