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国一穷二白,面临美苏两大强国联手做局,如何化危机赢主动

众所周知,二战以后的世界已经处在相对稳定发展局势,不过我国在刚完成建国的情况下,依然举步维艰,尤其是美国和苏联拉开了冷战的序幕,让“初生”中国处在了尴尬的地位,那么中国是何以在美苏之间周旋甚至直接和美苏发生冲突的呢?建国之后,一穷二白的中国甚至还有过三次中小规模的对战。包括1950年到1953年的针对美国,69年之后中苏边境地区的一系列摩擦冲突。不过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最关键的是我们和美苏两国的斗智斗勇。

就外交关系而言,任何的“周旋”与“冲突”都是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发生的,一般来说,外交关系中任何国与国之间都不存在绝对的友谊,只有永久的利益。共同利益大于纷争才能和好,纷争大于共同利益会发生矛盾,矛盾积累到爆发就是战争,兵戎相见的背后是利益的冲突与实力的较量。中国建国之初,中苏力量明显处于一边倒状态,中国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只能向苏联看齐。看起来我国是独立建国,但在国际关系上,苏联却不认同。自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苏联在中国东北都保留了大量的军事经济利益链。由于和美国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利益来往,让中国政府不得不在外交上采取一边倒的做法。

后来,美国的亚太战略在朝鲜碰壁后导致战争爆发,朝鲜的失败让中国有可能成为冷战国的风险,这必然会加剧苏联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和渗透。而中国最好的选择就是打一场战争,在美苏暗地里争斗的阴云密布之下,中国志愿军无异于打了一场有目的的常规战争,中国人凭自己的决策争取到了最不可能的最好结果。后期大概大家都知道了,由于苏联与中国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导致了两国关系的恶化。主要是由于苏联以共产主义为幌子,暗地里搞大国沙文主义,在冷战状态下肆意吞并世界上共产阵营内其他盟国的利益。这种无理要求被中国政府拒绝后,中苏关系面临决裂。

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大量专家,1964年的修正主义之争后,苏联在中苏边界大量增兵,军事上的压迫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在此期间,美苏关系日趋紧张,面对苏联军事入侵,中国政府逐步确立了联美抗苏战略。在对苏系列战役中,1969年九大会前的珍宝岛保卫战最为著名,当时中国的战争思想是战略藐视战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同年1月在七里沁岛附近发生珍宝岛冲突,中国加强了东段边界的边防警卫,重点部署打击苏联挑衅力量。“不斗则已,斗则必胜”,中国将边境斗争作为外交斗争的战略,要求军队适时反攻。

此后两个多月,苏联在东段的侵略行动被中国坚决阻击,侵略失败后,苏联与美国联系,试探性地提出要联合对中国核力量进行摧毁性打击,并在国际上制造舆论孤立中国,不过我国随后就将核弹搞了出来,进行高爆试验和地下核试验,拿出要打仗我们奉陪态度,这才让美国退缩。此后,1969年6月苏联继续在边境挑衅,1969年8月爆发提列克事件,持续到八十年代后期的二十多年中,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直到苏联解体铁幕落下才彻底宣告结束。总而言之,还是领导人的智慧和决心使中国能够在美苏大国之间发展,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历史可圈可点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珍宝岛   中国   中国政府   苏联   美苏   美国   强国   边境   中苏   冲突   当年   主动   利益   危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